1.跪求语文新课程报语文导刊17期B2《穿透灵魂的温暖》阅读答案

2.新课程报语文导刊32期高一 文言文 貂勃常恶田单 答案

3.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9期答案,谁有?急~~

4.谁有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一28期(语文)的答案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考版第五期,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考版

16期B2、B3版参考答案

1.B(A项“载”应读zài,“当”应读dàng;C项“创”应读chuāng;D项“曲”应读qū。)

2.C(A项“畅叙忧情”应写作“畅叙幽情”,“通霄达旦”应写作“通宵达旦”;B项“按装”应写作“安装”,“雨雪飞飞”应写作“雨雪霏霏”;D项“扭扣”应写作“纽扣”。)

3.A(B项犯了成分赘余的错误,应将“每小时”删除;C项犯了成分残缺的错误,应将谓语动词“做好”的宾语中心语“工作”补出;D项犯了结构混乱的错误,可以将“依然存在”删除。)

4.D(A项犯了适用对象不当的错误。“汗牛充栋”用于形容藏书非常多,不可用来修饰公司。B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下里巴人”本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句中则理解成了“底层百姓”“普通群众”。C项也犯了适用对象不当的错误。“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一般仅用于人,不用于事物。D项“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5.C(“诗画交融于一体之际,彼此往往可以互相替代”的说法有误。诗歌和绘画毕竟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固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这两种艺术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6.D(“还得益于作者的名望”的说法错误,文章倒数第一段强调“所以说它们是瑰宝、是杰作,并不因为作者名高,而是因为这些诗人、画家所画的画,所写的字、所题的诗,其中都具有作者的灵魂、人格、学养。纸上表现出的艺能,不过是他们的灵魂、人格、学养升华后的反映而已”。)

7.C(“那时画家们不仅追求笔下物象要逼真”错误。“文人画”成为主流的元代,画家们大都不注重笔下的物象是否逼真,而更多关注笔下的物象能否承载自己胸中的诗情。由“画上的题诗,与物象是合是离,就更不在他们考虑之中了”一句可见“诗情要落实”一说也是错误的。)

8.D(“谢”在句中应翻译为“推辞”。)

9.C(A项②句应是表明越王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不是表明越王“为人不忍”。B项①句是写越军大败吴军并围困吴军,与表明越王勾践“虚心问策”无关。D项①句是交代越王安葬吴王并诛杀太宰■,与表明越王勾践“虚心问策”无关;②是叙述越王处理诸侯事务,不是表明越王“为人不忍”。)

10.B(“越王勾践多次用兵,终于将吴国精锐部队悉数消灭”错误。文中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吴国的精锐部队应是都死在与齐国、晋国的战争中。)

11.(1)到了第二年春天,吴王北上在黄池和诸侯会盟,吴国的精兵都跟随吴王北上,剩下的只是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都城。

(2)况且君王早起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何况上天赐予不接受,反而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进攻吴国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到了第二年春天,吴王北上在黄池和诸侯会盟,吴国的精兵都跟随吴王北上,剩下的只是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都城。勾践又问范蠡,范蠡说:“可以了。”于是勾践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禁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被打败,于是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派人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和诸侯会盟,怕天下诸侯知道吴国战败的消息,就严守秘密。吴王在黄池会盟完毕,就派人持厚礼与越国讲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因而包围吴都三年,吴军失败,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行,请求与越王讲和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会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如今君王高举贵足,诛杀孤臣,孤臣惟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像会稽山我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吧?”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吴王。范蠡说:“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况且君王早起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何况上天赐予不接受,反而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君王忘记会稽的苦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从您的建议,但我不忍心这样对待他的使者。”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您到甬东!做个一百户人家的君王。”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说完便自杀身亡,自尽时遮住自己的面孔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越王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率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国、晋国的诸侯会盟,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的土地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的宋国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勾践号称霸王。

12.(1)抒写了词人为相思缠扰的惆怅心情(或思念亡妻之愁)。

(2)描写了一幅月光如水、丁香似雪的凄凉图景。这样写的作用是以景衬情,用月下丁香烘托人物的孤寂与惆怅。

13.(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5)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6)又闻此语重唧唧/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

14.黄河落日的一瞬间是生命绚烂的一瞬间,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间,美丽,悲壮,让人陶醉其间,心神荡漾。(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从全文来看,“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是一句过渡句,引出下文对“黄河落日”的描写。这句话还是全文的核心句,集中抒发了作者在黄河岸边漫步的感受。由之前的语段可知,黄河这条母亲河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滋养;但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感慨最深的还是黄河落日,他认为“落日的一瞬”“最令人心神荡漾”,其理由在后面的文字中有集中阐述,找到画线句后面的文字,将其提取组织即可得出答案。)

15.(1)只有融入自然,才能真正拥有旷达、从容的胸襟;达观、淡定的心境可以让人挣脱羁绊,放飞思绪,超越时空,纵横驰骋。

(2)夕阳西下时分,那一轮落日如那怀春少女投入恋人怀抱,尽享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一般,不再散发熠熠的光芒;而是伴随黑暗的到来,缓缓坠入黄河水中。[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二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作答。第(1)句扣紧“书本与天地相交”“达观、淡定”“舒展着心灵”“跨越时空限制任意飞翔”等词,再联系前面“精神滋养”一词,即可发觉此句旨在阐述融入自然的意义。第(2)句联系文章的描写“黄河落日”的文字,并结合句子本身的比喻修辞,采用平实的语言转述即为答案。]

16.天地万物都是在辉煌与沉寂中交替轮回。任何事物都既有光彩夺目的时候,也有恬淡安宁的时候。(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中“如此”一词指代内容的把握。联系上文的写景,不难看出,“如此”指的是黄河落日由开始的“灿烂”变为“暗淡”,渐至“黑暗”,而这恰恰符合天地万物的运转规律。将其概括出来即可得出答案。)

17.(1)文章依照由傍晚至黑夜的时间顺序,从色彩变幻的角度来具体描写黄河落日。傍晚时分,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使黄河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落入水中的一瞬,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夜幕降临,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刻画黄河落日。如文中将傍晚时分的太阳比作青春已去的女人,将太阳沉入水中比作怀春的少女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这类比喻形象贴切,展示出落日的色彩变幻过程。而“温柔”“抚慰”“传递”“陶醉”“默许”等词语的使用则属于拟人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具体展示出落日的万种风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述技巧等方面的能力。通读全文,不难发觉,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类散文,写景遵从写景对象“黄河落日”本身的特征来进行,即采用了时间顺序来描写,由此可得出答案中的第(1)点。接下来,可以结合具体的写景文字,从修辞角度来分析,由此可得出答案中的第(2)点。]

(二)

14.谭云山是一名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传播中印文化付出了毕生精力。谭云山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照亮了中印友好的前路,是中印友好大厦的一座丰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标题及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对于“现代玄奘”含义的理解,联系传主谭云山的身份和贡献以及作者对他的评价可以把握,这样的称誉包含了作者对传主谭云山在文化传播和中外交流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解答内容包括传主谭云山的身份、贡献及作者对他的评价。)

15.(1)著书撰文为中国人民全方位介绍印度的各方面情况;(2)倡议在中印两国分别建立文化协会;(3)创办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数十年致力于教学和学术研究。(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传主谭云山是一名文化使者,他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传播文化,架构中印双方友谊桥梁方面。文章也是遵从这样的顺序来依次介绍他的成就和贡献,解答时只需将各个方面的内容梳理归纳即可。)

16.谭云山的精心筹办,中印两国(特别是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的办学宗旨,数十年的潜心而深入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传主谭云山一生的主要心血都花在创办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一事上。可见,中国学院创办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谭云山的精心筹办。当然,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亦不可漠视。而创办成功之后要办得享誉世界,又离不开正确的办学宗旨及数十年潜心而深入的努力。)

17.(1)抗战爆发后,谭云山利用自己和印度上层***和社会名流的私人关系,广泛寻求印度人民道义上的支持,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2)谭云山一直保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也一直保持着家乡湖南农村文化的许多气息, 不穿西装,不打领带, 把中国传统服饰稍加修改,变成了特有的谭氏服装。(3)谭云山将自己在印度圣地尼克坦的楼房外顶端题上“望中楼”三字,说明他爱印度,但更爱中国,时时刻刻都在望着中国。(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及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谭云山一生主要生活在印度,但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胸怀祖国。一是在抗战期间,他致力寻找外援,赢取印度人民的支援;二是在建国以后,他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的表现亦反映出他心系祖国,而这又特别体现在他在印度的住所外题上“望中楼”三字,以表心迹一事上。)

18.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罗伊斯·兰伯思8月23日以将联邦资金用于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违反了联邦法律为理由做出了一项推翻美国总统去年放宽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总统令的裁决。

19.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20.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借荷叶、荷花、月色、树影等来绘就如梦似幻的意境,抒写其对自由的热切向往,其意象清雅而美丽。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则借落蕊、秋蝉、秋雨、秋果等来展示北平浓浓的秋味,抒写其对美的执著追求,其意象清静而悲凉。

21.

本题提供的材料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寓言故事《落网之鸟》,其寓意应从鸟儿的遭遇中提取,那些落网之鸟的结局是可悲的,但究其原因,还在于鸟儿自身的缘故,这些鸟儿原本有着共同的目标——逃离罗网,但它们各自由于都只会想着自身,缺乏合作精神,乱飞一气,形成不了合力,到头来是一起连网掉到地上,最终被猎人捉住。在立意时,我们应由鸟儿的遭遇想到人类,想到一个团队。许多事实表明,除非人与人之间有着明确的共同的目标及相互信任,使双方都能够确信一个人一时的牺牲可以创造后来共同的利益,否则人们本能上总会先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结果则会酿成集体的悲剧。立意角度包括:(1)目标和方向;(2)个体与集体。联系立意角度不难确定如下意旨:(1)团结一致才能赢取胜利;(2)只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奋进,方能到达胜利的终点;(3)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利,顾大局;(4)个人的力量虽说微小,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当然,我们还可以从猎人的角度着眼,得出“按规律办事”这样的主题。

跪求语文新课程报语文导刊17期B2《穿透灵魂的温暖》阅读答案

第30期A2A3版“比试殿堂”

参考答案

《隆中对》

1.B(A.许:承认 C.图:谋取 D.将:率领)

2.D

3.(1)①做,引申为唱,吟诵 ②是③变为④被⑤作为(2)①他 ②的③它,代益州④他们,代关、张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①于是,就此②凭借 (4)①跟,和②在③跟,和④向

4.D

5.(1)三国志·蜀志;陈寿;晋;史学;魏;蜀;吴;回答、应对 (2)《隆中对》

6.(1)示例: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2)示例:消灭曹操,北定中原,兴复汉室。(3)示例: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4)示例:太精彩了 孔明真是神人啊 真乃天助我也 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

7.示例: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8.示例:不是,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即使你是人才,也应勇于毛遂自荐;不能等机会,而是要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为国家多作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出师表》

1.C(A.痛恨:痛心和遗憾 B.光:发扬光大 D.涕:眼泪)

2.B

3.D (A.遗留 给予 B.成效 任务 C.品德 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4.D(气节)

5.大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

6.(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奉命于危难之间

7.(1)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2)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现实意义示例: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3)示例: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总之,“受恩感激” “报先帝” “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8.示例:诸葛亮恪守人臣礼节,忠心报君,不计个人得失,不求闻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30期A4版参考答案

1.B(A.怫fú C.塞sài D.被pī)

2.(1)像狐狸一样号叫(2)①派②出使(3)承认,同意(4)给予

3.C(A.唱—倡B.错—措D.信—伸)

4.C(听见,听说)(A.①可是②正确B.①多次②计算D.①缘故②所以)

5.D(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 则/名微而众寡C. 此/庸夫之怒也)

6.(1)之(2)陈胜(3)之(4)之

7.(1)苏轼(2)①刘禅②诸葛亮③刘备(3)唐雎(4)陈胜、吴广

8.(1)《史记》 纪传体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战国策》 西汉 国别(3)诸葛亮 三国 表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过尽千帆皆不是(5)载不动许多愁(6)苏轼 苏洵 苏辙 三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8)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9.示例:陈涉 贫困平凡的生活中并没有泯灭他少年时的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的呐喊响彻历史的天空,是他,用一双佣耕之手,揭开了中国农民反抗暴政的伟大序幕。

10.(1)义—意;竞—竟(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外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3)把“在我国”和“诸葛亮”调换位置(4)在“丝毫”后添加“联系”

11.示例:识英雄 赞英雄 学英雄

12.示例:识英雄 了解英雄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为个人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榜样。

13.(1)提示:如此糟蹋和亵渎英雄的塑像,是丧失了良知和血性的表现。(2)示例:健全相应法令法规,对产生恶劣影响的亵渎和破坏行径进行处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敬英雄、爱英雄的意识;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等。

14.(1)时(2)扩大(3)的(4)率领

15.(1)恢弘/志士之气(2)外/结好孙权

16.(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啊。(2)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

17.甲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广开言路”)。乙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外结西南和孙权,内修政治等。

18.示例:赤胆忠心,痛陈一颗忧国忧民心

19.(1)撞(2)从(3)他们,对方(4)名声

20.(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2)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

21.唐雎暗示出自己要效仿这三个人的做法,刺杀秦王。

22.临危不乱,镇定勇敢,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等。

23.同:语言描写;异:甲文还用了对比,以秦王的骄横粗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和唐雎的不畏、针锋相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唐雎的有胆有识、镇定勇敢;乙文用了衬托手法,以众人的优柔寡断衬托班超的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附乙文参考译文:

班超便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大家说:“好。”

24.写作提示:此文题为命题作文,选材范围广泛。可以选择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知名人物,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志士仁人等;也可以描述自己身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清洁工,修车师傅,志愿者,教师等。另外,“风流人物”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只要抓住笔下人物对社会的重大影响,为社会作出的独特贡献,便可以写好此文。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32期高一 文言文 貂勃常恶田单 答案

穿透灵魂的温暖》

1.“穿透灵魂的温暖”是指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不怀着仇恨,而是以一颗宽容感恩的心、以爱心对待,这温暖足以穿透灵魂,让世人感动。

2.“锁”字形象地写出了狼牙瞬间进入约翰腿骨,咬得很紧的情景。

3.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让仇恨少一些,让爱多一些,当心中多了一份爱,必然少了一份恨。

4.不矛盾,虽然小约翰恨格林先生,但他感谢格林先生赐予了他家庭,爱意战胜了仇恨。

就帮你一回吧~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9期答案,谁有?急~~

您看看下题目对不对

1.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常见誉于朝         见:表被动

B.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乃:就

C.王觞诸前           诸:当“之于”讲,之”代酒类

D.王其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  亟:急忙,赶快

2.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而徐子不肖       不肖:不贤、不才

B.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谢:答谢

C.外怀戎翟        怀:怀恨

D.子临百姓        子:把……当做自己的孩子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恶”字不同,两个“故”字相同

B.两个“恶”字不同,两个“故”字也不同

C.两个“恶”字相同,两个“故”字也相同

D.两个“恶”字相同,两个“故”字不同

4.对文中的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常见誉于朝”是一句反话

B.“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是说田单承认了错误。

C.“子无罪于寡人”,说明齐王信任田单,没有听信九人的话。

D.“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中的“亡国之言”是指“且其志欲为不善”。

5.选出对文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貂勃以狗为喻是为了解释自己“常恶田单”的原因,“公孙子”与“徐子”不一定真有其人。

B.“幸臣九人”推荐貂勃使楚,其真正目的是想伺机除掉田单。

C.安平君对貂勃不计前嫌,知人善任,貂勃后来犯颜直谏,拯救田单,就是为了报答安平君的知遇之恩。

D.齐王虽受人蒙蔽,对田单心存疑忌,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貂勃的意见,改变了对田单的看法。

6.翻译下面几句话

(1)明日,任之于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其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D

2.C

3.B

4.A

5.C

6.(1)次日,安平君请求任用貂勃。(任,使……任用,之,代貂勃)

(2)大王您应该赶快杀死那九个人来向安平君道歉。(谢,道歉)

(3)貂勃这个人,留在楚国不回齐国来,这岂不是仗恃田单的势力才敢这么干的吗?(“一人之身”指貂勃;万乘,大国;据势,言依仗田单之势)

译文貂勃曾经厌恶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安平君听到这话,特意设酒召请貂勃,说:“我田单因为什么得罪了先生,所以常常在聚会时被您‘称赞’?”貂勃说:“跖的狗对着尧叫,并不是以为跖高贵而以为尧低贱,狗原来就是只会对主人以外的人叫。现在,假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贤,这样如果让公孙子与徐子争斗,徐子的狗,还是时常用爪子抓公孙子的腿并咬他。”安平君说:“接受你的解释。”次日,安平君请求齐王用貂勃。齐王有宠幸的九个臣子,想中伤安平君,共同对国君说:“燕国在攻打齐国时,楚王曾派将军率领万人帮助齐国。现在,齐国社会安定,为什么不派使者向楚王表示答谢呢。”国君说:“我身边的大臣谁可担任使者?”九人说:“貂勃可以。”貂勃于是出使楚国,楚国接受并以酒招待了他,过了几天,貂勃仍然没有回到齐国。九人向齐王说:“貂勃这个人,留在楚国不回齐来,这岂不是仗恃田单的势力敢这么干吗?况且安平君对陛下您没有臣对君应有的礼节和下对上的区别,他的心意是想作恶,对内想统治百姓,救济困窘的百姓而对不充足的百姓则给以补助,从而在百姓中布施恩德;对外则使戎狄依附,暗中结交英雄豪俊,他的心意是想有所作为。”他日,齐王说:“把相国田单找来。”田单没戴帽子赤着脚光着上身进见齐王,然后退下向齐王请赦免他的死罪。过了五天,齐王对田单说:“就我来说,你并没有什么罪,你应该遵守你作臣子的礼节,我应该遵守我作为国君的礼节罢了。”貂勃从楚国回来,齐王向貂勃敬酒,酒兴正浓时,齐王说:“把相国田单找来。”貂勃离开席位跪拜在地说:“陛下怎么能说出这亡国的话呢!周文王得到吕尚以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以他为仲父,现在陛下您得到了安平君却单单说“单’。自开天辟地以来,从百姓的初始,作为大臣的功绩,有谁能超过安平君?况且您不能守护住先王的国家,燕国人发动军队掩袭齐国的土地,您逃亡到城阳山中,安平君凭借恐惧中的即墨,小小的城郭,七千个疲惫困乏的士兵,活捉了燕国的司马,您才能够返回,统治百姓。现今国家安稳,百姓安定,王却喊‘单’。那些小人们的计谋并不是为了这个,您还是赶快杀死那九个人以此向安平君道歉,不这样,齐国就将危险了!”齐王于是杀死了那九个人,并且放逐他们的家人,用夜邑的万户加封安平君。

谁有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一28期(语文)的答案

第29期A2A3版“比试殿堂”

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

1.C

2.B

3.B和D

4.A

5.D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8.示例:正方辩词:陈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英雄,少年时即有鸿鹄之志。长大后,在与九百人戍守边关遇雨受阻时,能够抓住时机,揭竿而起,领导他们起来反抗秦朝暴政,这种革命的首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是因为陈胜的影响,后来的农民起义才会风起云涌。起义一开始,陈胜的义军就迅猛发展,并建立了张楚政权,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陈胜深远的洞察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治国的雄才大略。所以说,陈胜是一个农民出身的英雄。

9.语言描写,如“天下苦秦久……”;神态描写,如“陈涉太息曰”;动作描写,如“辍耕之垄上”。

10.可以分为三层:揭示起义的原因;商议起义策略;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才能:洞察时局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口才。

11.观点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应该把他们放在“世家”里面:因为他们开反抗皇权的先河,他们的首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后续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暴政,迎来了汉初的休养生息以及后来的繁荣,给人民以喘息的时间;另外,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陈胜吴广的起义推动了历史的朝代更替和进步。

12.写作提示:注意写作时交代清楚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或事迹,为什么是他(她),受到他(她)怎样的影响。

《唐雎不辱使命》

1.B

2.D

3.A

4.C

5.B

6.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相关的故事名称:晏子 南橘北枳 故事内容的简要叙述:楚王得知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消息后,决定羞辱晏子一番。于是在楚王设宴款待晏子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跟前,楚王问:“被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人们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擅于偷盗吧!”

9.示例:生命只有一次,国家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位爱国者,他的作为让人叹服。他聪明、勇敢,是浩瀚急流中的砥柱,因为有这样的人,爱国的情感得以代代延续不断。

10.任意一个即可,要点明自己喜欢的理由。示例:唐雎:作为一个小国使者,面对不可一世的秦王,没有畏惧,没有谄媚。在斗智斗勇中让秦王庄重地向自己道歉。靠的是勇气和能言善辩,靠的是爱国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11.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还有对比衬托等写法。举例略。

12.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反对,我们弘扬唐雎这个形象,弘扬的是在国家危难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虽然个人的行为阻挡不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在“爱国”这一点上,唐雎永远都是我们的楷模。

13.写作提示:注意选材,着眼于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不要空喊口号。

《莺歌山之冬》

1.摆出朋友的话,借以引出作者所要阐述的话题。

2.冷暖的感受,不是在肌肤上,而是在心情上。

3.以自己在莺歌山的冬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阐述只有心情才能决定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而决定心情的是我们自己的道理,从而来劝告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4.冬天原本是枯燥的、烦人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冬天里寻找到乐趣。寻找到了乐趣,我们同样可以拥有好的心情,冬天也就会变得像春天那样美好,变得让我们快乐而回味无穷。

《青花瓷》

1.①纯古浑厚、明净素雅;②内敛而抑郁(纯净而幽怨);③宁静而殷实。

2.文章第二段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青花梅瓶”作了细致的描写,并突出“它身体一拔”的细节,把青花瓷瓶写得楚楚可怜,哀婉动人。

3.(1)虽然青花瓷是自己喜爱的,但也没有必要不停地找寻购买。

(2)在人与青花瓷的对比中,委婉指出人的易变,坚守自己的品质的困难。

4.①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并与“我能说出许多青花瓷器的名称,却记住很少一些人的名字”“多年以来一些琐碎而浮躁的情绪,‘喀嚓’一声,就折断在这里”“我干脆关世界于门外,揽青花瓷于怀中”相呼应,使文章思路清晰。②清晰的思路以及直抒胸臆的表达,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青花瓷让我拒绝了喧嚣,获得生命的宁静,找到了自我。

《夜半来客》

1. “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这为后文马柯斯的出场以及跨出窗台、坠下六楼埋下伏笔。

2.生气和咬牙切齿是奥萨贝尔的表演,他是做给马柯斯看的,让马柯斯认为自己讲的话是真的,确实曾有人从“阳台”翻进屋里。

3.奥萨贝尔是一个遇事不乱、有智有谋的侦探。他凭借自己的智慧稳住了马柯斯,并借侍者亨利往房间送酒的机会迫使马柯斯跳出窗户、跳往并不存在的所谓的“阳台”,从六楼跌下,为自己和福勒解了围。

《离太阳最近的树》

1.因为作者认为红柳具有在超出大自然生存规律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本会与雪域永存,结果却出乎意料,被毁灭干净,所以这样说。其用意是感叹这珍贵的、为人类挡风固沙的红柳的悲惨命运,暗含了对人类毁灭红柳行为的批判。

2.说明人们对自己破坏自然环境制造悲剧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愚昧和可悲,竟然认为破坏有理。作者这样安排,是对人类愚昧行为的批判。

3. 赞美红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突出了人们亲手毁掉了离太阳最近的唯一能固住流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鞭挞了人类的野蛮和愚昧,流露出作者对利用高技术制造惨烈悲剧的愚昧行为的愤懑和无奈的感情。

4.运用了衬托和拟人的手法。用环境的恶劣,衬托红柳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微笑”一词将红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柳面对“酷寒和缺氧”时那种无所畏惧、坦然自若的神态,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5.文章结尾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沉反思。联系实际谈,如环保问题,我们应当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要有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母亲》

1.用母亲的忧愁衬托“我”无法解脱自己的痛苦;母亲虽然忧愁,但在短暂清醒的刹那,仍怀着伟大的爱想到了“我”,表现了母亲的伟大。

2.(1)暗指年迈重病的母亲,在对疾病面前无能为力时,怀着博大无际的爱在思念着“我”。

(2)母亲在重病中怀着伟大的爱想到了“我”,而“我”面对母亲的病却无法帮助她,使“我”感到万分痛苦。

3.第一处,由这句歌词引出对母亲的描写;第二处,母亲吟唱这句歌词,引出对母亲忧愁的回忆;第三处,“我”喃喃自语这句歌词,表达出“我”内心痛苦的感受。

4.母亲曾经有过无法摆脱自己忧愁的时刻,“我”此时也因无法帮助母亲而无法解脱自己的痛苦,在结尾处作者将这种对母爱的情感升华为人们的普遍情感,更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花下醉》

1.此处借流霞比喻花开艳丽,仿佛天边的彩霞。醉流霞,语义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被艳丽芬芳的花所陶醉,写出了生理上的醉和心理上的醉的相互作用、奇妙结合。下文就是对这三个字的不断深化,表达了诗人陶醉流连的心情。

2.诗中塑造了一个因爱花,所以怀着浓厚兴趣寻芳,而后被花之美艳深深吸引,流连忘返、不能自已的诗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花的迷恋沉醉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

1.A(这里的温暖与文学无关)

2.B(该项说法属无中生有)

3.D(原文说“古今中外,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D项说法太绝对了)

《旧屋与旗袍(节选)》

1.妈妈通过代为读信了解了村民的生活,又通过代为写信反映村民的喜怒哀乐,所以说“读信写信,是在读写一座村庄”;由于妈妈长期代为读信写信,所以村民与妈妈从情感上融为一体,也接受了妈妈的衣着风格,所以说“妈妈快速地进入了村庄的内心”。

2.来自浙江农村的闯荡者以及他们留守在家的妻子由于都不识字,所以无法通过亲自写信读信的方式交流情感,哀怨村妇的隐隐心曲难以尽情表达,相思之苦难以慰藉。

3.妈妈通过读信能够发现,因为对方那些男人很可能找同一个人代为写信;也有可能是出于好奇而打听到的。

4.几年读信、写信的过程使妈妈快速地进入了村庄的内心,同时妈妈深深了解那些哀怨村妇的隐隐心曲,所以希望通过办识字班来改变这种情况。

《捞奖金的桶》

1.优点:塑料桶是透明的,洁净得像水晶玻璃;形式很漂亮,永远不会生锈,价格便宜。

不利方面:因为太便宜,不能完成产值计划,就会使大家不能得到奖金。

2.这次生产,不仅超额完成了产值,而且得到了很多奖金,总工程师的收获颇丰。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总工程师喜悦兴奋的心情。

3.示例:这篇小说主要采用了对比(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对比,塑料桶有诸多优点却因太便宜而令工厂不愿生产,画蛇添足后价格上去了却能得到很多奖金,突出问题的典型性。(以小见大,就是以“生产塑料桶”这一件小事为例,反映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