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改革,学好语文,要怎么改掉坏习惯

2.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

新高考改革语文的变化_新高考改革语文

高考语文科目没有改革计划。

高考改革后,语文仍然是统考科目,总分仍然是150分,没有任何变化。

在教育部和全国各省份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科目都没有改革时间表。

新高考改革,学好语文,要怎么改掉坏习惯

“新高考”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现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方方面面的深化改革。小学一年级、七年级开始用新教材,2019年由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

01

教材一纲多本,根据国家制定的课标,鼓励地方单位个人编教材,经审定通过以后投向市场,各地各校自由选用。

国家教材委员会决定,强化语文、历史、道德和法制三科,这三科的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国家统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用一本教材。

小学一年级、七年级开始用新教材,2019年由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

02

今后高考的区分度

主要在语文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 语文的作用是巨大的: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进行思想教育,语文的思想教育任务不亚于政治;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为了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部决定语文课要增加写字课,毛笔字,现在小学都开了写字课。其次增加戏剧,增加古诗词。

● 今年小学一年级新教材的语文有三大改革:

第一改革:过去小学一年级是先拼音后识字再课文,现在改变成先识字,再拼音,再课文,识字和拼音调了,孩子先有字的概念然后再拼音。

第二改革,增加古诗词,现在的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69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对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第三改革:增加阅读,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亚于语文课。

今后要增加阅读。

小学生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阅读,中学生阅读名著名篇。

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把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03

语文在高考中的

关键作用

国家教育部www.100xue.net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高考加分项目最大程度缩减

▲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项目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 ,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 ,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

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04

语文的提高

需要长期积累

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精准的得分点。也不像英语学科,重点考察语法与词汇量。

中文作为母语,孩子们有着天生的语境,所以语文着重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尤为重要的是,语文的文章理解力要靠长期阅读积累,而书面表达能力要靠长期写作积累。对于语文学科,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但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不光是考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语文依然在覆盖一切,穿透一切。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全都需要通过语文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采纳或点赞,谢谢?

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

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

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

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东学堂语文助力改革变化

面对中高考改革,学而思培优旗下东学堂语文负责人唐哲老师向本报分享了他们的做法。

首先,北京市持续发布针对中高考的整体改革思路,其中对语文学科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为此,东学堂语文从学科特点和长期学习的远景目标出发,对东学堂小初高语文课程进行全面升级,在原有的规范体系之下,结合全新的变化与未来趋势,提出“新语文”教育观,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培养全面适应语文改革的全新人才。

其次,将对于改革的理解融入到课程研发与升级中,推出新课程体系。即“新语文”,包含新课标、新知识、新形式三重内涵。

■新课标

东学堂语文课程以“三维课标”为纲,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情怀视野三维同步提升。

知识能力部分,根据语文教学回归能力培养的需求,以“回归阅读”为课程核心理念,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既有字词句等语文知识的培养和积累,更有阅读写作知识点与概念的传授,还加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学习与感悟。

此外,通过方法技巧培养让孩子把握语文学科整体思路,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并掌握灵活的应试答题技巧。

最终,孩子能够从语文课堂中涵泳生活、思考时事并得到道德品质的提升,从而在情怀视野角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新知识

在课程内容层面,东学堂以“新知识”为承诺,每年四个学期课程内容全新,课堂阅读篇目与写作角度不重复;同时致力于拓展孩子的语文视野,将知识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引导孩子形成对旧有知识的全新理解。

■新形式

自2011年起,东学堂已经普遍采用ICS(IntelligenceClassSystem智能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先进的ICS教学系统为孩子实现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精心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除ICS系统外,东学堂语文课堂更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立足于智能教学系统的辅助,绘本阅读、手工实验、短剧表演、课堂演讲、影视欣赏、抢答比赛等多元化的课程模块,令知识内容得以形象生动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员。

高考招考政策变化与应对策略

除了语文学科单科的命题改革外,更需关注的,还有全国高考各科命题、选拔、报名、招生一系列政策的整体变化。

未来,理化生史地政等副科将以本着学业检测目的的“等级考试”形式加以考核,不管考试时间还是评价形式,都与过去的各科会考相似。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群体,未来从各门副科中任选三门,基本可以保证较好成绩。而英语考试一年多考的形式,很可能会导致高中英语学习的时间提前至初中,甚至可能出现大量高分的情况。

在这样的形势下,数学和语文作为高三夏季唯二的统考科目,在高考中的份量进一步加大。依据目前的形式,未来数学和语文两科将逐步走回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对于全国考生来说,学习的转向和侧重点变化势成必然。而对于北京孩子来说,提升高中学习难度水平,可能会成为学习主题。

真正的改革,最早也要于2018年之后的高中生中正式展开,因此,现在的高中生或许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对于目前和未来的小学生、初中生们来说,则会面临新高考的挑战。对于语文学习来讲,不论现在这些孩子们属于哪个年级,都需要尽快把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加以调整,从小开始面对新高考的未来,夯实基础、广泛接触知识领域,避免在高中之后难以应对新时代的语文学习要求。语文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进行积累的学科,在考试形式进行大变革的今天,考题的灵活度、难度、广度大大提升。因此,真正练好“内功”,才是高分的唯一秘诀。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须随时关注政策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把目光放长远,避免功利化的教育观,不要针对孩子的现处年级来制定短期的、割裂学习周期的学习计划。要把语文学习看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急功近利,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需要重新适应高考考试科目以及分数的变化,需要对自身的强弱科目进行及时补习。

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

变化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

变化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每科80分,最高240分。

变化3: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

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和课外学习带来什么:

引用一个老师的话: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它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等必修教材;

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以整一年的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以上的推测看似疯狂,但细想之下确实有一定道理。在高考仍然是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之下,公立学校势必会以高考出成绩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参考。

因此课时的适当调整似乎是必然的。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过程性评价,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

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教师学校对新政策下课程的设计能否跟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尚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