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质疑:“朴”等于“璞”吗?
2.2009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第一卷
3.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模拟
质疑:“朴”等于“璞”吗?
前几天,让学生们做了一套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其中有一道题目我觉得有点疑惑,写在新浪博客上请大家赐教。于是,有同事的大学同学现任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的子衿老师帮我解答,又有上海师大的硕士生海上泊客补充解释,不亦乐乎!现记录在此,存作资料。
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寄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玄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题目21.(4分)翻译“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大的材料,应当很晚成功。好的工匠不拿朴素的一面给人看,况且是依从你的所好。
B.你是大的材料,一定很晚成功。好的工匠不拿破旧的东西给人看,况且还只是你所爱好的。
C.你是大器晚成,好的工匠是不肯把未经加工的 璞玉 给人看的,就依从你的所好吧。
D.你是做大事的人才,一定大器晚成,良弓是不会以朴素的面貌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况且是你所喜欢的弓。
命题者提供的正确答案是C。
我们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马况用“良工不示人以朴”做类比,是对弟弟要到“边郡田牧”锻炼自己的志向表示理解,不锻炼是未经雕琢的璞,故应该是C。选项中,A与B的错误显而易见,而D的前半句译得很妥帖,产生一定的迷惑力;但“工”不通“弓”,把马援比作“良弓”的说法与上文“汝大才,当晚成”的定论也不符合。
可我的问题是:难道“朴”就等于“璞”吗?
翻阅古汉语字典,“璞”的义项为“含有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过的玉”,而“朴”的义项则为“未经加工的木材”。并且,“朴”也没有通“璞”的用法,那么, 我认为,或许最妥当的答案应该是把C选项的“璞玉”改为“木材”。
子衿的解答:
《战国策》中,就有一个“鼠璞不辨”的故事: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璞(笔者:应为“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一说语本《尹文子》) 可见,“朴璞”混同由来已久。在《后汉书》中,原文是“良工不示人以朴”,博主的理解是有道理的。在表示“未经加工的”这个意义上,两者相通,而且两字音近,故有人混用。——只是希望我们的高考命题者不要拿这样的牛角尖让学生钻。 刚用百度搜一下,“良工不示人以朴”有7次,“良工不示人以璞”有906次(有很多是某汽车广告)。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家心理上也能接受“璞”的用法。
海上泊客的补充:
同意博主及子衿的意见。 查找有关资料,原文应为“朴(朴)”。通常说来,未加工之玉谓之“璞”,未加工之木谓之“朴”。子衿所举《战国策》的故事,讲的也是“璞”“朴”不分,不过这里“朴”是指未腊过的鼠肉而已。可见,“璞”和“朴”,一是未加工的玉,一是未加工的木材,如果用于比喻将成大器而尚未雕琢的人才,都是可以的,而现在人的印象中,用“璞”似乎来得更熟悉一些,两者在这个时候混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道题目,明明已经写作了“朴”,翻译的答案就不应该再解释成“璞玉”了。
2009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第一卷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演绎法
3. 《天净沙。秋思》的中心画面是 ( )
A.枯藤老树 B.小桥流水
C.古道瘦马 D.夕阳西下
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反语讽剌 B.对比反托
C.象征暗示 D.托物言志
5.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阐析“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喻证( )
A.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旨意
B.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
C.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D.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清楚
6.培根《论学问》中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
A.排比和对偶 B.排比和比喻
C.比喻和对偶 D.比喻和比拟
7,下列句子中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盘庚为了抱怨的人改变它的气度。
8.《门槛》主要运用了 ( )
A.对比手法 B.欲扬先抑手法
C.比喻手法 D.象征手法
9.《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 (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0.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 ( )
A.枯藤老树昏鸦 B.夕阳西下
C.小桥流水人家 D.断肠人在天涯
11.《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 ( )
A.典雅平和 B.清新秀丽 C.幽默机智 D.谨严犀利
12.找出下列比兴句
A,“淇则有岸,湿则有泮”。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3.七斤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
A.见多识广 B.憎恶复辟
C.愚昧落后 D.伺机复辟
14.《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 ( )
A.乐观爽朗 B.爱艺如命
C.积极进取 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
15.《炉中煤》中,用煤的燃烧来抒写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方法是 ( )
A.托物言志 B.拟人手法 C.对比反衬 D.象征暗示
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 )
A.是处红衰翠减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17.贯串《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的线索是 ( )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我的心灵的灯”的引导
18.《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 )
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
B.姚纳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儿
D.没有人听姚纳诉说,马却听
19. 《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C.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20.《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结局是 ( )
A. 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B.留下许多未决的悬案
B. 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D.因无悬念而淡然无味
二、词语翻译。(每题1分)
2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
2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
24.异道行,可数百里。
可:
2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
26.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征:
27.以为是殆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殆:
2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
2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吐哺:
30.山居秋暝。
暝:
三、分析题
(一)阅读闻一多的《发现》,然后回答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1.分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矛盾复杂的 思想 感情。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二)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结尾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1.文中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
2,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3,从这里可以看出赞扬的主要是什么?
(三)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1.“长宜子孙”本来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恨不得要削去它?
2,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四)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8~40小题。(8分)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
2.这里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
3.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是什么论据。
(五)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1.这段文字里是谁在对谁说话?
2.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说话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3.这段文字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六)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 原理 ,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1.这一语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蕴涵的意思。
四、作文:46小题,50分。
以《我的珍藏》为题写作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模拟
1.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2. 全国各省市高考题模拟题精编卷(全国卷)中的语文古文翻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翻译: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 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3.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09高考文本类阅读题解析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
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解析:(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 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4分) (1)我喜欢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