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农大的在职专业硕士难不难考,兽医硕士。

2.当年陈昱霖因为吴秀波事件而入狱,她现在怎么样了?

3.人大女硕士李言红下海卖鸭蛋,是怎么闯出一片天的?

4.我们是否真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

5.数学天才陶哲轩:8岁高考760分,智商超爱因斯坦,如今现状如何?

云南农大的在职专业硕士难不难考,兽医硕士。

在武汉读研究生可以落户吗-32岁武汉硕士重新高考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再度攀升,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 “主力军”。据报道,1月9日,四川省48562名报考者共在16个考点参加考试,全省报考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4%,而在宜宾,近两年考研人数也有所增加,有应届毕业生,也有社会在职人员。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压力大,读研可以退而求进,实现“曲线就业”;也有的想去实现高考未实现的梦想,还有的则是职业发展需要和对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感兴趣……尽管努力的目标一样,但想法却不尽相同。

漫漫考研路

“这两天正在准备期末考试,还没有时间休息和梳理考研心得。”1月16日,在宜宾学院教学楼前,记者遇到刚参加完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大四学生刘欣(化名),谈起考研备考的心路历程,她表示,考研是实现理想的捷径和出路,现在就业竞争近乎“白热化”,本科生的就业薪酬普遍下降,“挑位子”正在走向“抢位子”,这样的就业形势下“敲门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有喜悦,有悲伤,也有无奈。总之,一言难尽。”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刘欣说,本科生供过于求,所以促使大家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一个班30多人,最初准备考研的人数近20人,慢慢的,庞大的队伍就自动缩减了。”

完成网上报名后,2009年11月6日,自贡市招办在宜宾学院硕勋楼现场办公,宜宾区域内选择自贡考点的考生直接在现场验证、照相、交费。刘欣说:“到缴费确认,甚至到最后参加考试时,不少同学退却了。不过,去年学校考上了200多人,创历史新高,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今年学院报考的人数还是有好几百人。”

2008年暑假开始,即将进入大三学习的刘欣和许多准毕业生一样,着手准备考研,上网查找资料,浏览各院校历年来招生简章,定位专业方向……“ 在学校附近租房,主要是方便,也有学习氛围。”刘欣说,每天清晨7点多,她背上厚重书包,里面除了考研复习资料,还有水杯、饭盒,步行到教室上自习,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后,继续到学院图书馆看书,下午吃饭回来后,继续学习到深夜十一二点。这样,整天忙碌于书山题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又忙碌,身边和她一样,有着一批为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在她们平时学习交流之中,无论熟悉或者陌生的同学,在考研学生中有一个流行的称谓:考友。

2009年春节,刘欣没有回老家过年,为了利用好时间较为宽裕和集中的寒假,安心复习,应对考试,她和几位“考友”一起在高客站附近的龙泉小区合租了一套房子,三个小单间,她和其他两位女生便朝着考研的目标进发。刘欣告诉记者,考研租房的现象极为普遍,在宜宾学院附近的龙泉小区,学府花园,育才路纸厂老宿舍、体育馆后的居民房,都是考研学生聚集的“考研村”。刘欣戏言,考研村的大部分人除了当地居民,其余就是来自各院系的考研学生。他们来自校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到这里,这个目标就是考研。

眼看周围的同学在为求职忙碌,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许多考研的学生也心怀惴惴,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但她表示,没有想过放弃。一年多,就蜗居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出租房里,房间的三面墙壁上都张贴着上届考研过来人留下来的“书法”和涂鸦,她笑着说“这也算是对我的激励吧!”小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试卷,还有厚厚的一叠收集好的资料,门背后则是自制的一本挂历,上面是考研“倒计时”和学习计划,旁边简易橱柜里则放着几件补品,“这都是父母特意邮寄过来的。”她说,“我真的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不仅给我精神上的支持,还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家人是我考研的后盾。”

而立之年的奋斗

近年来,在百万考研大军中,除了作为“主力军”的应届毕业生外,还有一批特殊的群体:社会在职人员。而这些社会人员中,又以自认为“处境不佳”的基层工作者为甚,其中有不少是偏远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在宜宾某乡镇初中教政治科的教师宋黎辉便是其中一员。

宋黎辉今年32岁,2010年已是他的第二次考研。上世纪90年代末,宋黎辉师范中专毕业,先后通过自考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一直留在乡镇教书,这花去了他近10年的时间。辛苦是为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几年前,他的妻子参加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考进入翠屏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分居两地,带来了诸多不便。几次调换工作不成,考研,也就成了他进城工作的最大希望。他说,“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多年,报考了法学专业,相对来说有优势,我选择了西南政法大学。”

2009年初,宋黎辉第一次考研结束后,背着行李,提着两大箱子差不多30公斤的书籍资料踏上了回宜宾的汽车,但因英语成绩没有上线,败北。2009年暑假,他索性提出辞职,离开妻儿,再次提着同样的“装备”回到了重庆,一头扎进书中,背水一战,朝着理想进发。

“这次我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了,一门心思扑在考研上。希望今年能有个好结果。”他说,抱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态度,大家挤住在周边居民房里,为节省开支,而每天早上起来,在街边摊点上,他只要一碗2元钱小面,上面放着几根小菜,油料将面条染得通红。半年时光,他就是以上百碗小面为食物走过了半年考研之路。

高学历增加就业砝码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结束,各大高校和教育网站上弥漫的考试“硝烟”还未散尽……

宋黎辉说,就业与考研,国家包分配以前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而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扩招后,本科生就业的市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从2007年后,这一“战略转移”似乎愈演愈烈,考研好像成了逃避就业的避风港。“对部分应届生而言可以说是激情,但对更多人而言,则是一种无奈。”

一些高校教师也认为,如今考研、考博不再仅仅具有单纯的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新形势下大学扩招及考研大军日益增加与就业市场增长的矛盾,产生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考研大军中,有的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有的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还有的为了有一个高的起点和好的归宿……不一而足。“而我,就少了这样一块敲门砖。”宋黎辉如是说。

经济负担难以承受之重

“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这是当前号称“考碗”一族之间相互调侃的一句话。2010年考研人数达到140万。考研大军气势磅礴,大有扩军之势。面对这“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人人都想把自己全副武装好。

在校园里,考研出租屋、供应早点、代洗衣服、整理宿舍、宵夜大排档……考研一条龙服务被经营得红红火火。此外,各类辅导培训班招生信息也是满天飞,校外的辅导机构风生水起,考试经济应运而火,城区不少书店更是将考研资料作为主营产品推出。

每月房租和生活费用,加之考研复习班、书本材料等各种费用,刘欣说,从自贡考试回来,自己初步估算,这一年多来在考研上至少已经花了8000多元。与报考本专业的“考友”相比,跨专业考生的复习任务无疑更重。一位考生表示,经常和所报专业的学生交流,并借阅他们的课堂笔记,特别是自己所报导师的课堂笔记;关心所报老师的学术活动,留意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近期研究方向等,而这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资料,则要通过这些学校的在校生或者上届考上同专业的学生提供,费用或多或少也要花上几百元。前后所有的学习费用不下一万元。

考研花费不菲,学费更是逼人,而学费以外的其他支出足以让人紧张。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表示,考研前后,有的考生为博得未来导师的好感,尤其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送礼之风也在复试竞争者中蔓延。于是,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避风港”背后的思考

研究生考试成了每年继高考之后的另一场 “大戏”。每个大学生的考研表情都不同,有人铆足了劲非考上不可,有的则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无奈借考研拖延时间,再度寻找机会……

“考上也难,考不上更难。”某大学研究生胡晓雅认为,对于考研与就业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否认很多人将考研当成延迟就业的“避风港”。考不上,毕业后再回头找工作,显然心理压力增大;考上了,但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形势又将是怎样一番现状,在很多就读的学生中,也显得很茫然。

宜宾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世伟表示,2009年宜宾学院共有200多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为历年来最多,女生比男生多。学校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考研,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以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今年报考者为36人,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去年考上了10多人,今年还有待成绩揭晓后看复试后的录取结果。大学校园流行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站在学校的角度说,很现实的一种考虑则是学校考可以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视为就业,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其次,一个学校一年能考上多少研究生,也可以看出这所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此外,也有学生自身的考虑,为寻求更高的发展平台,或对某一学科领域有研究兴趣,也促使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考研。

记者了解到,考试结束后,评卷、统分工作将在2月10日前完成,考生有望在春节前得到成绩,复试将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录取工作在6月上旬完成。

当年陈昱霖因为吴秀波事件而入狱,她现在怎么样了?

2013年,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让成熟稳重的男主角吴秀波受到年轻女孩的追捧。

尽管当时的吴秀波已经45岁,但是身上却散发着迷人的男人味,一时间,吴秀波成为了“好男人”的形象代言人。

吴秀波也因这部影视作品,事业达到了巅峰。 吴秀波也遵循自己的3不:不 主动, 不拒绝,不负责。

然而风光的吴秀波在人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人设”却是骗人的,而让吴秀波人设崩塌的是与他保持多年地下恋情的陈昱霖。

1988年,陈昱霖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望女成凤”的父母还是将陈昱霖培养的多才多艺。

在中学毕业以后会,陈昱霖就报考了武汉音乐学院。

毕业后,陈昱霖不放过任何机会,但陈昱霖也深知踏入娱乐圈不容易,于是便开始参加各类节目,以获取更多的关注。

2006年,陈昱霖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凭借自幼的音乐底子,陈昱霖获得了全国流行音乐大赛铜奖。

尽管参加了多次比赛,也没有让陈昱霖大火起来,于是陈昱霖便开始转战到影视圈。

2011年,陈昱霖搭档张卫健,谢霆锋出演了自己的首部影视剧《下一个奇迹》,也算为陈昱霖打开了演绎的大门。

随后,搭档赵丽颖出演了《吉祥天宝》,凭借精彩的演技和出色的外表,逐渐被人们熟知。

渐渐的,陈昱霖得到了更多的剧本邀约,在《黎明之前》遇到了已经大火的吴秀波。

一个青春靓丽,一个风头正盛,陈昱霖便开始向吴秀波讨教演技。

初出茅庐的陈昱霖很快就被吴秀波身上的气质所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攀附上吴秀波这棵大树,事业刚有起步的陈昱霖便淡出了荧幕,转而投入了享受生活的状态中,微博小号中时常晒出旅游,大牌包包的照片。

可是当人的欲望一打开,便是无尽的黑洞。

陈昱霖的出行工具变成了豪车劳斯莱斯,甚至还拥有了私人飞机。

无数次的索要, 逐渐让吴秀波有了厌倦,便向陈昱霖提出分手。

不甘被吴秀波甩开,决定与吴秀波鱼网破。

2018年,陈昱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声称与吴秀波在一起7年,期间,吴秀波并未与自己的妻子离婚。

在与吴秀波在一起的时间里,陈昱霖称自己不像爱人,反而像是一个保姆照顾着吴秀波的起居。

陈昱霖还曝出吴秀波身边除了自己,还有其他的女人。

这件事情就像一颗惊雷一样,在娱乐圈炸开,而吴秀波多年经营下来的人设也在此刻分崩瓦解。事情发酵以后,吴秀波就向自己的妻子坦诚了自己出轨的事,而妻子最后还是选择原谅吴秀波。

随后,两人便开始搜集陈昱霖敲诈的证据,两人正是印证了那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话。吴秀波夫妻两人最后将陈昱霖告上了法庭,而陈昱霖最终以敲诈勒索罪入狱。

至今陈昱霖仍在狱中,据陈昱霖父母称,陈昱霖在狱中日子并不好过,每天和30多人挤在同一间牢房中。

当初过惯了奢华的生活,在狱中过上了粗茶淡饭的日子,这样的反差,不知道陈昱霖是否后悔?这件事对两人的事业打击非常大,吴秀波也因此事至今仍未复出,估计陈昱霖出狱以后,也不会在娱乐圈发展了。好好的的前途,就被金钱和诱惑蒙蔽了双眼。

人大女硕士李言红下海卖鸭蛋,是怎么闯出一片天的?

失业?是我们几乎都要经历的阶段。有人下岗后一事无成,浑浑噩噩地过完了一生;有人会反思自己,另谋生计,或是去找相同行业的工作,或是创业。

走了后面一条路,靠自己的打拼,在农业领域开拓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人大硕士失业不失志

山东人生于1981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成长在高考大省的?学霸?,抗压力、?拼?劲也比普通人要强,这无疑是她能够取得成功的催化剂,而后来她闯出来的事业,完美地证实这一点。

本科期间,她有明确的目标--跨专业考法学。

我们知道,人文社科类,除了基本的理解思维,还要看重记忆能力、变通运用能力,而法学,正是最具代表性的。

法学生不仅要背诵字典一样厚的法条,还要善于在生活中运用。李言红能力极强,备考了一年时间就考上了人大的法学系,据她说?并不是非常难考?,如此厉害的学习能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硕士读完后,她决定去南方看看,常年生活在北方,对陌生的南方产生了无限的好奇。

2006年,她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担任大学老师,历任校团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主管、主任、综合事务办公室主任。

2013年,因为教育局改变学制,按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要停办,李言红失业了,那一年,她32岁。

32岁,离公务员的年龄限制差了3岁,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李言红不甘心,2015年,思考良久,她做了这样一个?反常?的决定:一面备考律师从业资格,一面将注意力放到电子商务,学习网络商业运营。

2015、2016年o2o形式火爆全国,这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起初不被看重,但是,随着2015年?双11?突破912亿,几乎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张瑞敏说过:?风来了,猪都会飞。?李言红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在农业领域施展拳脚。北海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临海城市之一,海产品是它的特色,李言红瞄准了海鸭鸭蛋。

建立北海回头客食品有限公司

李言红的建厂之路,非常艰辛。2015、2016年正值?微商?这一词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如果我们翻回那时候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从4、5年前就已经出现朋友圈的商品广告了。

那时候的北海卖海鸭鸭蛋的商家全部都涌到微信朋友圈,自然不理会李言红的商业合作。

吃了几回闭门羹后,李言红决定自建工厂。

5个月后,公司完成转型,从专攻贸易转为加工型企业。李言红很有契约精神,或许这也是法学生的优点,她将自家公司生产的蛋制品、水产干制品提交政府,获得生产许可。

她的公司成为广西北海食品生产许可最齐全的公司,建立起了信誉。

李言红的目标很明确,她想建立起北海最具代表性的海产品公司。

两年后的2018年,子公司北海市双角兽食品有限公司开始着手海鸭鸭蛋产品的生产。

结合网上产业,加上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有效运用加工业、服务业上下游结合的方式,?双脚兽?鸭蛋一炮而红,成为最能代表广西北海的产品。

李言红的公司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巅峰的呢?首先,说到农产品,我们就会想到第一产业,这是一个?薄利多销?的产业,李言红抓住了这个特点,适当结合线下的运作。

此时,正值海鸭鸭蛋的红利时期,李言红抓住了这个机遇,动用了以前认识的同事、同学优质人脉,加快资金整合的能力,将能用到的东西用上。

同时,大量招聘本地的劳动力,提供完备的员工休息区,北海人民不用再花费大量的力气去广东找工作,在这里又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好家庭。

发展的瓶颈问题

劳动力问题解决了,基本的劳动力有了,但是没有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流失严重,都到北上广深,李言红致力于将自己公司建设成全国文明的农产品公司。

门外人李言红只懂怎么制定程序,熟悉法律运作,却不会技术生产、食品药品的知识。

这就需要吸收广西当地优秀高校的人才资源,做到产学研结合。

公司逐步成长之时,难免会有外界的阻力,比如职业打假人。

他们受不同利益指使,针对李言红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生产安全问题拼命追究。我们知道,一个大企业,特别是产品企业,大多是从小作坊做起,一步步走向大公司。

小作坊,意味着生产时候可能会不完善、不卫生。

不过他们遇上的对手是律师专业毕业的李言红,很快,李言红整顿了生产车间,规范了生产管理,打退了对手。

说完公司的问题,再说说红自身。

自从企业做大做强后,她能够陪伴家庭的时间严重压缩。原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智囊团的辅助。

但是公司的业务逐渐走向多元化的深度发展,李言红无法抽身出来陪陪家人,这也让李言红很愧疚。

结语: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度推进,我们看到,农副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真正走到最后的,往往是极少数,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未来的打算,李言红很有信心,她决定,要建立起北部湾海产品的产业园,与现代的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结合,利用5G技术,推动北海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重点还是放在海鸭鸭蛋,将蛋白粉、鸭蛋黄等衍生产品做得更加深入、更加仔细。

李言红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只要我们内心有目标,有恒心动力,扛得住艰辛的道路,经得起未知的考验。

总能闯出自己的新天地。李言红硕士毕业失业,她没有为短暂性的悲伤沉沦,她抓住了?三农?的机遇,制定了创业目标,创立了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公司,成为?新时代农业人?代表

我们是否真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

一位当年放下事业,陪伴孩子的妈妈,如今发了愁!

四十五岁的女儿,怎么办?

四十五的大姑娘,没工作,没婚姻,没孩子。每日里就是吃饭睡觉,看网络小说,买东西,养狗,吃饭店…… 没了!

这位妈妈是四十得子。宝贝的不行不行的。一得知自己怀孕了,就“连根韭菜都不能摘了!”这是这位妈妈的妹妹说的。

好像是之前有过一个孩子,没保住,所以这个宝贝,妈妈爸爸珍惜不已!

妈妈一看孩子,就是到三岁。

三岁过后,送厂子里的保育院吧,不行!老师照顾的太粗。食水不周。吃饭不喂!于是,干脆,回家,不上了。妈妈自己在家看孩子。好在是爸爸挣得钱多,于是,她,这个女宝宝享受到了,那个年代少见的“全职妈妈”的待遇。

一直到上学。妈妈接送回家,中午送饭去,下午还经常去给送个加餐……

女宝宝一杆子到高中。但是,娇气的女宝宝不爱学习。我们那时候的大学还不好考呢。九十年代末期的扩招她没赶上。

考大学是个“力气活”,八十年代末,连我这么懒的,懒闺女都得有一阵子天天念到夜里十二点。才能考上大学。女宝宝哪有这样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大学根本没考。

女宝宝学了个财会专业中专。托人找关系,到一个百货商店当会计去了。

好家伙!这是个可怕的魔鬼单位。

中午吃饭,领导也不给女宝宝剥鸡蛋。还得自己剥!

一早起,都得到点出现在自己工位上。晚了,就挨呲了!

有一次,来了妇女劳保用品。一个魔鬼领导,让她搬肥皂洗衣粉。洗衣粉撒了她一身,还没人过来帮忙,她哭着回家了……

这班上不了了……太苦了!

女宝宝开始泡病号。过不了多久,她下岗了……

再后来就是结婚问题。

找对象女宝宝要求男的,会做饭洗衣服,会给她洗头发(女宝宝不会洗头发,辫子长),还得能挣钱养家(女宝宝不上班呀)还得哄她开心(女宝宝经常不高兴)……

还得结结实实,精精神神的天津本地大小子。(女宝宝不爱听外地话)

好嘛! 她搞对象就是个段子。后来谈了几个,又有人说她是神经病,动不动就哭!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了。大家默认她是神经病人了。因为,她和他们家人的思路都不正确!或者是说不主流!

“我们孩子就是不能受苦受累!”这是他们家人的口号!

一个人要是永远都无忧无虑的,那得是智商低于五十的“低智人群”了!常智人士就得面临挑战,面临困难,一一应对解决。

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呀!

孩子需要陪伴,但是不是无休无止的,母子永不分离。只要是正常孩子,就要面临上学分离。工作分离。婚姻分离。

妈妈永远陪伴在侧,就是不断奶。孩子怎么成长?

我特别不同意的,就是妈妈没完没了的溺爱,和无休无止的纠缠。

我们的孩子不是宠物。他以后是要“鹰击长空,鱼潜海底”的。他要拥有坚毅勇敢的,面对困难的决心。

而这决心的第一步就是,离开妈妈!

从女宝宝不上幼儿园开始,她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弟媳妇,就是一个粘着孩子的妈妈。全职照顾。孩子吃的,每一个蛋糕上的樱桃,都是她亲手去核的。其实,作为大家长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如此精心的照顾,男孩子很容易被养废了!

我让孩子们每年假期都待在我家里。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准备参加球赛的服装,训练服,比赛服。

大一点了,他们都要去海外度假。自己去!学校组织的。没有家长陪伴,自己过海关,报护照名字。孩子们做的都很好!

如今,弟媳妇终于明白了。比起什么蛋糕上的樱桃,是不是带核,孩子的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弟媳妇去上班了!每天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在大书桌上学习。妈妈做PPT,孩子写作业。

早上,司机接孩子们上学,妈妈也整装待发,上班。“今天有重要的“路演”。是一个大客户的销售服务。”妈妈念叨着自己的安排……

晚上回来,孩子们问妈妈:“你今天顺利吗?”妈妈也和孩子们说说什么M2,什么GDP对金融政策的影响。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认真听着。

大儿子看过爸爸的办公室,对爸爸说:“我以后也要有这样的办公室!”

爸爸告诉他自己的求学经历。他听的很认真。回头还告诉妈妈,“你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爸爸销售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父母就是镜子。孩子看见什么学什么?

是慵懒和懈怠。

还是拼搏事业,积极进取。孩子都会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人生上来。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女宝宝的事上。有没有人愿意娶她回家呀?继续伺候她下半辈子呀……

她八十多岁的妈妈,还托我打听呢?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带过很多个学生,通过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猜测出家庭父母的一些情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些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在孩子应该得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教育好孩子。正如那句话“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又得挣钱又得陪伴孩子。但是否应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呢?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休息时间与孩子的休息时间不吻合,很少见孩子,很少陪伴孩子,尤其是妈妈。我觉的你是不是可以换一份工作?或者先选择陪伴孩子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曾经见过有一个孩子,作业基本上从未完成过。他的妈妈在富士康上班。不是上白班回家晚(白班也要加班),就是上夜班(白天睡觉)。我问他妈妈看过你的作业吗?他摇摇头,说妈妈为他挣钱呢。

工作固然重要,但远不及孩子的教育,孩子的陪伴更重要。钱可以过几年再挣,但是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教育,一旦错过,是无法弥补的。

我媳妇是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知道她怀孕的第一天,我毅然让她辞掉了工作。

刚开始辞掉工作时家人和身边朋友同事都非常不理解,正常上班生孩子休产假,不但能保住工作而且还能得到2-3万的生育保险多好。

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一是我和媳妇属于要孩子比较晚的,媳妇怀孕时已经32岁了,身体不会像二十几岁的女孩恢复的快。上班毕竟不如在家恢复的好。

二是媳妇工作环境不理想,她办公室是多人一屋的写字间,空气不太好,而且上下班乘电梯上下25楼,我总觉得太危险。

三是我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有爱的陪伴,这点是最重要的。

我和我媳妇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家里条件并不好,而且双方家长那时都帮不上大忙。我妈帮到从媳妇怀孕到孩子出生这段时间,她妈帮忙媳妇坐月子一个月时间。剩下的时光就是我和媳妇两人带,确切的说由于我的挣钱养家,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媳妇一人带孩子。可以说我媳妇对家的奉献最大。

一个海事大学的硕士,放弃事业照顾孩子,是不是太浪费了?

我想说生活是由工作和家庭组成的,两口之家,必然要有一个人奔事业,一个人顾家庭。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我和媳妇一致认为还是女人顾家为好。如今儿子3岁了,我的父母过来帮我们带孩子,我媳妇也重新回到了职场。只要周末节假日休息我和媳妇一定会把时间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写在最后:

给孩子 健康 快乐的童年是家长的责任。事业没了我们可以再拼,钱没了我们可以再挣,但是孩子最珍贵的几年童年一去就不复返了。

真的应该放下事业,陪伴孩子。

说说我身边的孩子吧。

不带在身边的孩子,问题真的特别多。

堂哥家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

堂哥和嫂子在江苏打工,没法带在身边,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

女孩大一点,小学二年级。

放学回来就抱着手机,看动画片;

爷爷奶奶说的轻了,她跟没听见似得,依然边看边笑;

说的重了呢,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跟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大人不忙了看着写作业,还总是走神,旁边有个鸡飞狗跳,看得比谁都快,

还有耐心,爷爷奶奶种地,还有家务活,没那么多时间陪着她,

孩子小,理解能力差,一个题有时候讲几遍都反映不过来,爷爷奶奶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大耐心。

有些爷爷奶奶还不认识几个字,也不知道怎么教。

时间久了,孩子的学习可想而知。

男孩小一点,幼儿园

大概是因为老人都比较偏爱最小的缘故,小男孩太受溺爱,

放学回来就要零食吃,要玩具玩,

有时间没人玩,还要去打扰他姐姐,打扰的姐姐也没办法好好写作业。

而且小男孩有点自私,好东西自己捡剩的才给姐姐,

姐姐的玩具也要去抢,姐姐在这边写作业,他在那边看动画片,姐姐又怎么能安心写作业呢?

学习是一方面,成长陪伴是另一方面。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没那么多的精力陪孩子玩,

对于孩子的教育,爷爷奶奶一向过于偏爱,很多小孩都有“公主病”“王子病”

如果父母能陪在身边,陪着一起成长,遇到问题及时引导孩子,肯定会不一样。

但是,孩子想上好的学校,想穿好的衣服、好的鞋子,想吃零食,想吃大餐,

父母放弃还不能称之为“事业”的工作,拿什么给孩子想要的生活?

如果有条件,谁不想好好陪伴孩子呢?

如果真的能放下自己的事业陪孩子,我想没有人能做得到,除非是灵活就业的人员,不然就是特别有钱的人。因为你在这个合适的岗位上,一旦离开了再想回来,可以说想都不用想。过了这个村根本就没有这个店了,再说也不一定非得放下自己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少一些应酬,把玩手机的时间,和节假日好好的利用起来就足够了,

两个家长分配一下教育孩子的事,夫妻轮换制,别指望一个人管。个人建议,这样孩子对家长满意度高,孩子成长有利。

白天上班拼搏事业,晚上陪伴孩子,两全其美。

我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经历这个矛盾的阶段。

孩子一岁的时候从我身边离开,跟着爸妈回了老家,中间来来回回也折腾了好几回,隔三差五见一面,也不算是就放到家里散养了。但是,即便这样,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也简直是如同凌迟处一样难捱。还没来得及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作为新手妈妈的措手不及中缓过劲儿来,就已经要继续面对跟孩子的第一次离别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熬过来的,整个过程对于我,简直是晴天霹雳。工作上,从休完产假回来,我就已经没有什么心思跟以前一样,一心扑在事业上,时不时会分心,什么KPI,画大饼,在这个时候全部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倒不是说害怕在家照顾不好还是什么的,就是这种分离感,真的让人很抓狂。

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时不时就会想想,她这会儿在干啥呢,拉了么?尿了么?会说话了么?长高了么?反正各种吧,当妈的应该都感同身受。以前她在这的时候,没到下班就想往家跑,现在孩子不在这,下了班也磨磨叽叽不想走,回家就是冷冷清清的。走到小区里,看到楼下三五成群的孩子,都想上去摸一摸,抱一抱,羡慕的不行。

在孩子刚回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各种发疯,没事总是找事,各种心情不愉悦,工作压力本来就大,每天早上一起来就想着怎么作能赶紧离职,真的体会上班是上坟的感觉,太痛苦了,至少有八九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天晚上熬夜都是到凌晨以后,一天睡眠时间就五六个小时左右,一度感觉自己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真的很痛苦。

父母离得远,也不想让他们担心,老公这边工作压力也不小,每天回家还得陪着我撒气,一屋子搞得都乌烟瘴气的,家里家外,没有安生的,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好在,都过去了,父母在家每天给我拍孩子的视频,会说话了,会喊姥姥姥爷了,又长高了,又长胖了,会跟小朋友玩了…有时候真的感觉每天都是靠这些视频续命的。所有的一切真的都要感谢父母,我想大概是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看到孩子一点点长大,吃饱喝足的场景,才让我得以安心。

我已经工作快六年了,做过基层,也做了管理,我有时候在想,我之所以没来由的焦虑,无非就是两头放不下。既想要孩子在身边,有想要工作很出色。人永远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永远做不到。哪怕有一点希望,都不会想要舍弃一个。看看自己和老公,都是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没有跟父母在一起,未来我的孩子也是一样。没有人会永远待在父母身边,所以自我生存的能力要大于一切。可以不靠父母,不靠亲朋,自己可以独自生存下去,掌握一个本领,有自己的事业,并持续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好在,我已经过了那段难捱的时间,有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想清楚,谁劝都不行…作为一个在职场的新手妈妈,我也劝所有未来会成为妈妈或者已经是妈妈的姐妹们,事业不是最重要的,但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不要想着平衡家庭和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分享我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家是县城的,夫妻双方都在教育系统工作,所以,对教育格外重视。

他们家庭条件很不错,有车有房,生孩子之后就请了保姆。

在孩子5岁时,夫妻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到市里接受最好的教育。

于是妈妈放弃了工作,办了停薪留职,带着孩子到了重庆市,托了关系打点好孩子读小学的重点学校,一切都安排就绪。而丈夫则是几乎每个周末开车到市里来看望老婆和孩子。

最开始,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好:从县城到市里,读上了最好的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里不缺钱,她们家连保姆也一同带到了市里。

换了个地方,生活条件更好了,接触的人也不同了。开始大家心里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如果不出意外 ,可以考入市里重点初中,然后是重点高中,之后考个985大学……

但是,生活常常不会按照规划的出牌,孩子在小学三年级时,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了,首先成绩上在班级只能算中等,其次从学习习惯方面看,孩子根本不自觉,不愿意学习。平时的作业就开始糊弄,而到了寒暑假,作业大概率不能完成,即使妈妈在身边,即使妈妈催促也没有用。

转眼间小学毕业,孩子并没能考入市里重点初中,怎么办?难道打道回府,回到县城?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带着孩子回县城,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父母再次花重金让孩子读上了重点初中,满以为孩子会感恩于父母的付出,感念父母的不容易,以为到初中了会刻苦努力,然而,并没有!

到了初中,这个孩子开始跟同学比穿什么鞋,玩什么 游戏 ,曾经一度让这位妈妈非常抓狂,气得想要回县城……最终,初中升高中,同样没有考入重点高中。

父母不得不再次打点关系,花钱疏通,终于读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但多年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最终这个孩子高考只上了二本,连一本线也没上去,父母想让他复读,可他早就厌倦了学习……

这个结果,让父母非常失望,以至于夫妻俩闹过多次,丈夫责怪妻子没管好孩子“都辞去工作了,专门管个孩子也管不好……”而妻子则责怪丈夫,“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两人为此差点闹离婚!

……

作为父母,我们放下自己的事业,就真的能培养一个优秀能干的孩子吗?答案是不一定!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下事业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呢?

个人认为需要分情况考虑:

第一种:父母的工作太忙,完全无暇顾及孩子。或者是工作时间上正好与孩子的作息时间相反,没有机会陪孩子、管孩子,比如在一些工厂上班,长期上夜班,或者是经常倒班……这种情况下,父母都很少能见着孩子一面,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换个工作,争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也可以其中一方辞职陪孩子,管孩子。

第二种:父母工作是正常时间,偶尔加班,家里有老人接送孩子。老实说,这样的情况建议就不要轻易辞职了,因为,也许你辞职全身心付出,最后感动的只是你自己,甚至你觉得你付出太多了,而孩子的表现很不让你满意,这种情况实际上往往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完全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上下班,也有时间陪孩子,何必辞职放弃自己的事业呢?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培行业十多年,管理着好几家校区,年薪超过30W。后来我放下了自己的事业,陪伴着孩子的每一天,个中辛酸和得失分享给大家,自行判断是否值得:

读大学之前,我爸一直希望我报考师范或者医学专业,说女孩子适合当老师和医生, 社会 地位高。我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所以高三还没有结束,高考志愿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化学。

大四实习时,在一家化工厂亲眼目睹了发酵罐的爆炸。看着中午跟我们一起吃饭时有说有笑的几个工人,下午被人抬出厂区时炸断了手脚失去生命时,彻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问题。

07年舍弃本专业的我,阴错阳差进入了教培行业,领导说我天生自带“教师气质”。 从最底层的课程顾问做起,一直到后来管理着片区好几家校区,我见过太多的学生案例:学霸、学渣、优秀的、平庸的,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案例。

我从事的是一对一教育,面对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都非常好,可以说是这个城市高收入阶层的孩子们。 对我触动非常大的有两个学生:

1、

小A是最牛高中的一名学生,中考时分数甚至进入了城市“高分保护”的行列,出分当天是查不到分数的。妈妈送他来的时候,咨询的问题是进入高中后,小A的成绩在班上垫底不说,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说脏话、闹事、沉迷于 游戏 ,父母稍微说两句,就闹离家出走。

小A爸爸在外地做工程,有时几个月都不回家;妈妈是武汉一家银行的中层管理,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小A的饮食起居都是保姆照顾,小学期间上学和培训班的接送也是保姆照顾。

小A继承了爸爸妈妈优秀的基因,从小一直优秀,课余时间也被妈妈报的各种培训班占满,名曰“以学代练”,因为妈妈工作实在忙。

中考后,在他家做了12年的保姆阿姨,因为自己孩子面临高考,回到了老家。换了保姆后,小A就像变了一个人,跟新阿姨之间哪儿哪儿都不对付,经常抱怨。在一次跟阿姨之间的问题集中爆发后,小A妈妈请了十天年假陪自己儿子。

在这十天中,小A还是百般不如意,母子俩各种摩擦。 小A妈妈终于认识到,小A十多年的生活习惯已经让他与保姆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他叫自己妈妈,但在潜意识里,保姆才是他最亲近的那个人,他一切的优秀和习惯,都是与那个人相处下的状态。

而小A妈妈没有能力让以前的那个保姆阿姨再回到武汉,所以她解决不了与儿子之间的各种矛盾。更让小A妈妈伤心的是,儿子经常为了保姆阿姨的一些小事,与自己起争执。甚至被儿子辱骂,说自己不配当一个母亲,只管生不管养,他只认那个阿姨,要去农村住那个阿姨家。

小A妈妈伤心的发现,自己辛苦工作换来的优秀经济条件,只是把儿子推向了保姆的怀抱,让保姆多了一个儿子,而自己,夫妻长期分居、工作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却一塌糊涂。

后来小A妈妈不顾领导的再三挽留,辞去了年薪50多W的工作,在儿子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她说自己失去了儿子前15年的成长,只能用后15年的光阴来弥补,希望一切不要太晚。

高考时小A以670多分考入了华中 科技 大学,好歹没有辜负妈妈所付出的一切。

2、

小B是个学渣,读五年级的一个小胖墩儿。虽然长得很萌,却一口脏话,不尊重老师,还对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动手脚,威胁要打人。

小B爸爸在汉阳监狱工作,性格内向;妈妈是武大的一名后勤人员,爷爷奶奶都是武大的退休老教师,家里虽然说不上书香门第,但也算很不错了。

小B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他父母相信老两口当了一辈子教师,完全有能力教导孙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小B父母轻视了老人对孙子的溺爱,包括孩子的言行举止。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一放学就把书包丢给年迈的奶奶,不顾老人的脚程慢,在前面横冲直撞地跑去买零食。奶奶来付款慢了,还要落一顿埋怨。

在家里吃饭时,小B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两个当了一辈子教师的老人家丝毫未觉得有何不妥。

小B妈妈还发现孩子经常用爷爷的手机玩 游戏 ,而且买装备都是一千多的买;成绩在班上倒数,在托管班却对任课老师大呼小叫,好斗狠。

这一切让妈妈不得不审视儿子的教育问题,还是那句话,不说成才,好歹要先成人吧。连基本的尊老、尊师重道都做不到的话,孩子的品德可想而知。

于是妈妈试图纠正一下儿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却遭到了儿子的反抗和老人的庇护,深感无力。

小B妈妈说,感觉自己跟儿子之间没有感情的链接,所以想要管理儿子的行为,难上加难。

从以上两个孩子的经历都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不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前十年,更严重的是“亲子链接”的那根纽带太脆弱了,脆弱到有一天需要借助这根纽带来管理孩子的时候,一崩就断。只有足够结实的纽带,才能撑得起你想管好孩子的每个瞬间。

这根纽带,建立最重要的时间是前三年,其次是孩子在你身边的每个日夜。 亲子感情是需要长期的陪伴和相处来累积的,它日常落实在我们做父母的每一个行为动作中,每一句引导性的话语中;在孩子每一次摔跤时你的鼓励中;在他每一个获得成就性的成长时刻你是否陪伴左右时。而不仅仅是我们把孩子带在身边,住在一个屋檐下,交给老人交给保姆帮我们接送和陪伴就能替代的。

当然我并不是赞成大家都需要放下事业才能陪伴孩子, 而是在你工作之外的时间,不以需要放松和休息为由,躺沙发上刷抖音、玩手机,不会以经济条件不够宽裕为由缩减与孩子相处的时长,不会以没时间接送和参加家长会而让老人或保姆代劳。

就拿我个人来说,辞职后,经济条件当然没有以前好,老公一个人赚钱,其实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挺差的,万一他出点什么事情,不敢想象。 所以无形之中,他的压力会翻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多的是精神压力。每年家庭没什么结余,刚够培养孩子而已,前提还是我们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也没有买奢侈品的爱好。

但除此之外,孩子在生活习惯、独立性、自律性和为人处事等各方面都还过得去。我孩子是普通孩子,他出众,但不天才。我们没有亲子矛盾,不会相互推脱责任,有问题协商解决。在出现矛盾时,不论“战斗”如何激烈,母子之间没有隔夜仇,这就是那根纽带的作用。所以,有失也有得,看你要什么了。

我一直认为人生每个阶段的重点不一样,比如现阶段我的重点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让他长歪了,因为我不愿意像文中小A和小B父母那样的选择,等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花更多的精力去矫正,我喜欢防患于未然。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是否该放下事业来陪伴孩子?这个问题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回答,因为陪伴孩子这件事,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和排序都不一样,有的人排在首位(比如我),有的人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但是不论是否选择放下事业,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都是需要夫妻俩分工协作,任意一方都不能缺失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除父母以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们暂行养育之劳。

数学天才陶哲轩:8岁高考760分,智商超爱因斯坦,如今现状如何?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社会也渐渐地不仅仅满足于普通劳动力,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高,知识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之一。

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倘若某家的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便无疑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喜事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靠学习出人头地,有道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习方面每个人也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天赋,这种差距,人们往往会归咎于智商。

久而久之,人们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如果智商高,那么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很好。尽管这种想法或许有失偏颇,却也足以看出,人们对于智商高的孩子是有着多么高的期待了。

随着我们信息技术的发达,有关于一些神童的新闻也便多了起来,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一个名叫陶哲轩的神童广为人知,他早在8岁时就在SAT(美国高考)中拿下了760分的高分,并一度被捧为神童而声名鹊起,据说,他的智商甚至于高过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而这名无出其右的神童,在时隔数十年后的今天,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接受一系列的超前教育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是一名儿科医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物理、数学专业的高材生,不过,陶哲轩的父母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选择了移居澳大利亚,从此成为了澳大利亚人。

也就是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陶哲轩出生了,父母当然是十分高兴,本就是高材生的他们也是倾尽全力想要让陶哲轩得到最好的教育,早早地就对他进行了学习上的启蒙。

让陶哲轩父母欣喜的是,陶哲轩的智商十分的高,在两岁时就能理解并思考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于是在陶哲轩3岁半时,他们将陶哲轩送去了一所私立小学,希望能够提前培养陶哲轩的数学能力。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个年龄的陶哲轩虽然智力有些超常,但在情商上却并没有十分的突出,很快地父母就不得不将始终没有适应小学环境的他送回了幼儿园。

返回幼儿园以后,父母还是不想轻易地浪费陶哲轩的天赋,他们自己操办操办起了陶哲轩的教育,在这一年半的幼儿园时光中,二人俨然成了陶哲轩的老师,对这名孩子是倾囊相授。

甚至于,陶哲轩在他们的教育之下,还几乎完成了小学的全部学业,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的陶哲轩也是有了一番不小的名声,也吸引了一些对他感兴趣的教育者。

一所小学的校长看中了陶哲轩,他主动找到陶哲轩的父母,以教好陶哲轩为承诺,要走了陶哲轩的教育权,进入这所小学以后,陶哲轩得到了与之匹配的教育,二年级的他就已经开始学其他孩子五年级学的内容了。

而陶哲轩也是相当的争气,对于常人避之不及的学习是甘之如饴,在7岁这年,他还写了一本有关于利用程序来计算完全数的书,一时间造成了轰动。

备受瞩目的大学生涯

陶哲轩的数学天赋因此发扬光大,8岁半就受到教育者们的认可而升入了中学,同时被带到了弗林德斯大学里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尽管陶哲轩在14岁那年才正式入学,但在这些年里,他参加了数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得到了十分耀眼的成绩,斩获了数枚金、银以及铜牌,在这6年的中学学习中,陶哲轩的学习能力自然也是一骑绝尘。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这期间,陶哲轩参加了美国的SAT考试,也即是美国的高考,而结果也是令人出乎意外地好,他竟然拿到了760分的高分,这个分数完全足够让他进入一所美国大学进行深造。

不过,或许是这样的成绩还未让他以及他的父母满意,他还是在中学里认认真真地读了六年,同时也是更加稳固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进入弗林德斯大学后,陶哲轩的学习进度再次以一个无出其右的速度飞速展开了,他用两年的时间获得了弗林德斯大学的管理科学位,又花一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以后的陶哲轩又去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在这所名校师从了埃利亚斯·施泰因这名沃尔夫奖获得者,最终在四年后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就此完成了他的全部学业。

常人数十年的学业被陶哲轩压缩在了一个恐怖的效率范围内,这也难怪他被作为一代神童的典型而被普通人所熟知了。

后来也有人专门测试过陶哲轩的智商,没想到竟然高达230,甚至远远超过了爱因斯坦(165)。毕业后的他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为了一名数学讲师,等到24岁时,他就已经是一名数学教授了,并且也是该所学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教授。

更加光明耀眼的未来

成年后的陶哲轩成绩毫无疑问也是十分耀眼的,他在31岁时拿下了菲尔茨奖,又在32岁时拿下了麦克阿瑟天才奖,以及33岁时还拿下了艾伦·沃特奖。

后续他所得到的成就以及奖励更是源源不绝,不得不令人对他的天赋以及努力感到佩服,毕竟这名天才并未止步于眼前的成绩,依旧在各个学习领域中散发自己的影响。

近些年,陶哲轩又有一项科研成就横空出世了,那就是他在2015年所宣布解决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其结果同时涉及到数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计算机领域的未来。

原本这80年间,有关于计算机给出的证明的真实性学术界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是陶哲轩的出现,才为这一严肃的学术问题划上了休止符。

这些年间,陶哲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了许许多多的课程,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向那些学生们倾囊相授,也是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也是因为在教育上的勤勤恳恳,他也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也即是劳拉,劳拉是一名韩裔工程师,比陶哲轩还要小上三岁,起初她也是陶哲轩学生中的一名,最终在阴错阳差之下,年龄相仿的二人相爱并结婚生子了。

如今的劳拉在美国航天总署(即为NASA)担任工程师,二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当今时代的科研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陶哲轩也好,劳拉也罢,甚至于那些从陶哲轩手下走出的学生们,也会拿出一个又一个不输于任何人的成绩,来证明陶哲轩那超越时代的学识水平,同时也会更加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小结:

陶哲轩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成就,这与童年时期倾尽所有时间沉浸于学习之中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尽管他是一名神童,但倘若父母没有重视他的天赋,并且没有督促他进行紧张而又不失趣味性的学习的话,恐怕他也会如方仲永一般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这也说明了,神童之所以是神童,与孩子父母的教育以及孩子本身的努力都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