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瓯市高考延期政府为什么要延期

2.哪一年恢复国家高考制度

3.文化大革命对文化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4.中国何时非复高考 为什么

5.哪年恢复高考

为什么中断高考_为什么中断高考没有成绩

高考在1966年被中断了。

高考的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建瓯市高考延期政府为什么要延期

1977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抄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扩展资料:

考试时间:

从1979年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20多年来,高考时间的稳定,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和规范招生考试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这一时段气温有所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各界希望将高考时间适当提前。

为缓解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考生身心健康、提高考试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经调研论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从2003年开始调整高考时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哪一年恢复国家高考制度

1、2006年6月7日,建瓯市考区因遭洪灾,大部分考点被淹,高考无法准时进行。经教育部同意,该考区的考试延迟到6月13日开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延期高考,也是全国首次因自然灾害大规模启用B卷高考。

2、6月初,福建全省各地暴雨成灾,闽江主要支流建溪、霍童溪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另一主要支流富屯溪发生超危险水位的洪水,而位于这一地段的建瓯市受灾尤为惨重。

到6月6日,建瓯市城区2/3面积受灾,城区停电,对外公路交通、通讯等全部中断。当天,建瓯市的5个考点、196个考场均遭水淹。尽管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险,可直到7日7时,城区各处洪水仍深达1―3米,且此时暴雨仍在继续。

建瓯市第七中学校长吴瑞源说,他和其他老师组织378名考生分乘27部车提前进城,准备参加考试。行至东峰镇霞镇村路段时,204国道发生多处塌方,洪水不断从山上涌下,低洼处积满了水,车队、行人都过不去,他们被迫原路返回。

为不耽误高考,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瓯七中被临时增设为高考考点。各项考务工作紧急展开,截至考试前一天晚10时,各项考试工作准备就绪。“当晚,我们盼着第二天不下雨,高考能正常进行。”一位考生回忆说。4000多名建瓯考生在焦虑、忐忑中,度过了这个不眠之夜。

但是,到了7日,暴雨仍在继续。在与多数家长紧急商议并报请省教育厅和有关上级后,为确保考生安全,建瓯市委、市政府决定:延期高考。

文化大革命对文化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我国在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1966-1976年是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 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何时非复高考 为什么

一、我国高考中断了十年,缺乏了选拔人才的机制。

二、上大学的大多数是工农子弟兵,学校政治化严重且学生的素质较低下。

三、许多大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卷入文革的活动中,教育课堂和教育活动一片混乱。

四、文革十年更拉大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西方国家教育的距离,使我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五、使国文盲增多,全国民的素质下降。

哪年恢复高考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央同意。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国高考制度中断了十年,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停止10年的全国高校招生考试,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等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的。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考虑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制度?笔者认为,虽然高考有其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恢复高考40年来,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校选拔了数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训,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近年来的经济腾飞离不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

此外,高考制度还具有通过考试促进学习的功能,在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时,要充分肯定高考的积极作用。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使所有考生都能接受同样的挑战,把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放在首位,因此一直被视为客观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的公平尺度,或称为量才尺。

高考作为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它摒弃了权力、背景和人际关系对人才选拔的干扰,保证了个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