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计算,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1.一道化学高考题,计算的
2.高考化学考这样的计算题吗?
3.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4.化学溶液的PH的计算知识点
5.高考化学:为什么用最简式计算?为神马?
6.一道高考化学计算题,要详解
不管还原产物是什么。先看得失的电子的去向。铜、银失去电子。硝酸得到电子变为氮的氧化物。然后氮的氧化物失去电子给氧气。这样,就相当于铜、银失去的电子全部给予氧气。氧气由0变为-2
因此设铜Xmol,Ag Ymol。氧气是0.05mol,共得到电子4*0.05=0.2mol
那么由质量关系X+108Y=14
由电子守恒:2X+Y=0.2
解出X,Y。在换算即可(大概是3.19g,我可能算错。但是方法是这样)
一道化学高考题,计算的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特点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试题中化学计算的内容占15%含有计算因素的试题大约占试卷总分的1/3 ,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计算试题,大至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化学知识与数学计算的有机结合
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计算是工具和手段。要进行化学计算,必须弄清“质”与“量”的相互关系,并自觉地从两者的紧密结合上去进行分析和解答。“明确化学涵义”与“理解量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
明确化学涵义指:应明确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涵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理解量的关系指:应理解数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在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中的计算、表示或相互关系等。
2.基础性强
重视基本化学物理量的计算和有关概念的应用,基本化学计算的考查在试题中重复出现的几率高。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计算所占比例较大。并强调对化学原理的分析,避免繁杂的数学运算。
3.灵活性大
在计算题中设计一些巧解巧算试题,这些试题往往用常规解法也可得到同样结果,但要比巧解巧算多几倍的时间,以至影响全卷试题的解答。巧解巧算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
解化学计算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重要的是要建立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或者说是解题基本步骤。
二、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1.代数法
代数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根据题意设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化学知识,把已知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联系起来,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代数法在解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它的优越性更大。
2.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即表示某些量在变化时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
关系式法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习题时,如多步反应中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优点更为突出。
3.公式法
公式法是应用从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归纳的一般公式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公式法的优点是思维推理过程有据可循,并能迅速地列出具体解题算式。但应用此法必须注重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范围,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公式法在解决有关溶液的计算时,应用比较广泛。
4.差量法
这是应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求解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仍是比例法。如按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量为A1,生成物的量为B1;设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为A2,生成物的量为B2,由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可推出:
A1-B1和A2-B2为质量差或体积差。这种方法在有关剩余物的计算和气体分析计算中常用。
差量法的实质是利用反应体系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按差量的性质来说,除了利用质量差、体积差之外,还可利用物质的量的差值、压强差值、溶液质量差值,溶解度差值进行有关的计算。
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均可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理清思路,选定好相关物理量的差值。
利用差量法解题可以使许多化学计算解法从简,并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发生量的变化实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5.图解分析法
在认真阅读题目、分析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作图求解。对于较复杂的庞大计算题,用图解法可帮助思考,分析、判断,易于找出解题思路。
图解法的关键在于图。图要简明,易于观察,脉络清楚,能说明问题,能启迪思维。数量关系要反映在图上,化学原理要隐现在其中,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6.推导法(讨论法)
这是根据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和物质的性质应用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推理的一种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常和其他方法综合使用。其特点是解题的结果常有几种可能性,必须通过全面
分析,一一列举它的每种可能性,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检验,确定正确结果。
讨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解这类题的要点是①正确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②依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数据进行过量判断或划分取值范围;③确定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所对应的产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成分;④进行必要的计算求解。讨论法要有足够的根据,并紧扣题意。
讨论法从解题思路与技巧的不同,大至可分为不定方程式讨论法、不等式讨论法、分析推理讨论法等。
高考化学考这样的计算题吗?
8gA+17gB=480ml
8gA+28gB=0ml
so 11gB=160ml 1gB=160/11ml
1gA=(480-160*17/11)/8=320/11ml
因为气体1mol 的体积几乎是相同的,而1gA和B物质的气体体积正好翻倍,所以B的分子量就是A的两倍。因此选D
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如果是按答案解析那样计算,高考是不会考的(因为太费时间)。但如果是按估算法,高考是会考这样的选择题的。显然我们应该要用估算来解答此类题目。
60克CaCO?物质的量为0.6mol,相应的CO?~CO~FeO也是0.6mol,估算:
0.6摩FeO的质量≠32克,A错
0.2摩(∵3CO + Fe?O?)Fe?O?的质量为32克(160g/mol × 0.2mol = 32g)
所以答案选B。
化学溶液的PH的计算知识点
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高考化学:为什么用最简式计算?为神马?
一、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的值
1.pH 的定义:pH=-lg[H+] 注意: (1) 25℃时:PH +POH==14 (2)PH 的适用范围:CH+ (10-14 ,1),即 PH 常温下的范围为(0 ,14) 注意:任意水溶液中[H+]≠0,但 pH 可为 0,此时[H+]=1mol/L,一般[H+]>1mol/L 时,pH<0,故直接 用[H+]表示. 2. pH 的测定:pH 试纸、pH 计。 pH 试纸: (1)只能读整数 (2)使用方法:用玻棒沾取待测试液于 pH 试纸中部,立即与标准比色卡进行 比色,以半分钟的颜色变化为标准。 (3)pH 试纸事先不能润湿 3.pH 的计算:关键: (1)有反应的先考虑反应 (忽略体积变化)可能情况有三种: — ①若酸和碱恰好中和. 即 nH+=nOH ,pH=7. ②若酸过量,求出过量的[H+],再求 pH 值. — ③若碱过量,求出过量的[OH ],求出 pOH 后求 pH 值. (2)对单一酸溶液:找 CH+求 PH; 对单一碱溶液:先找氢氧根离子浓度再求氢离子浓度再转化为 PH 4.溶液呈的酸碱性的判断问题: — (1)绝对标准:取决于溶液中[H+]、[OH ]的相对大小。 (2)25℃时:以 pH==7 为标准。 二、盐的水解: 1.水解规律:有盐想水解,有弱才水解, 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双弱具体定。(取决于生成弱酸弱碱 相对强弱) (如 NH4CN 碱性 CH3COONH4 中性 (NH4)2SO3 酸性
2.注意: (1)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进行的程度很小,一般不超过 10℅。且为吸热过程。 (2)盐的水解不一定影响溶液的 PH.如 CH3COONH4 个。
( (
(3)一般单一弱离子的水解程度很小,写可逆号且无气体或沉淀符号;而双水解则反之。且多元弱酸根的
水解与多元弱酸的电离相似都是分步进行的。已第一级为主。 (4)弱酸的酸式盐有水解和电离两种趋势,一般以水解为主,但 NaHSO3 、NaH2PO4 溶液除外。 (5)常用盐的水解知识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种类。 3.关于离子的共存问题: (1)有气体生成: (2)有沉淀生成: (3)有弱电解质生成: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 (5)发生双水解的微粒(6)形成配合物的微粒: 注意:要特别注意理解间接告诉溶液人酸碱性的条件。如(!)与 Al 反应产生 H2 的溶液(可以是 H+/OH-) (2)常温下由水电离的 CH+ ==10-12<10-7,为外加了酸、碱的溶液。 三、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①正盐 KX、KY、KZ 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 pH 值分别为 7、8、9,则 HX、HY、HZ 的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 ②CH3COONa ③NaAlO2 三种溶液的 pH 值相同。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 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因为电离程度 CH3COOH>HAlO2 所以水解程度 NaAlO2>NaHCO3>CH3COON2 在相同条件下,要使三 种溶液 pH 值相同,只有浓度②>①>③ 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 例如 Na2S 和 NaHS 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 Na+、S2 、HS 、H2S、OH 、H+、H2O,但 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 3.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4.判断加热浓缩至盐干溶液能否得到同溶质固体。 注意: (1)加热易挥发性酸的盐溶液不能得到相应的溶质。 (2)加热浓缩至盐干溶液能否得到同溶质固体还是水解产物主要由产物中的强电解质决定,若生成的 强电解质难挥发就能得到相应的溶质,反之不能。 (3)制 Al2S3 只能是在干态下制得。 例.①碳酸钾与水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是原因是。 ②KAl(SO4)2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 ③碳酸钡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 ④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 ⑤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是。 ⑥ 盐 酸 与 硫酸 各 1mol/L 的 混 合 酸 10mL, 加 热 浓 缩 至 1mL, 最 后 的 溶 液 为 , 原因是 。 5.某些盐溶液的配制、保存 在配制 FeCl3、AlCl3、CuCl2、SnCl2 等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常先将盐溶于少量相应的酸中,再加蒸馏 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Na2SiO3、Na2CO3、NH4F 等不能贮存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因 Na2SiO3、Na2CO3 水解呈碱性,产生较 多 OH ,NH4F 水解产生 HF,OH 、HF 均能腐蚀玻璃. 6.某些离子间因发生又水解而在溶液中不大量共存,如 ①Al3+与 S2 、HS 、CO32 、HCO3 、AlO2,SiO32 、ClO 、C6H5O 等不共存 ②Fe3 与 CO32 、HCO3 、AlO2 、ClO 等不共存 ③NH4+与 ClO 、SiO32 、AlO2 等不共存 7.泡沫灭火器内反应原理. NaHCO3 和 Al2(SO4)3 混合可发生双水解反应: 2HCO3 +Al3+==Al(OH3)↓+3CO2↑ 生成的 CO2 将胶状 Al(OH)3 吹出可形成泡沫 8.制备胶体或解释某些盐有净水作用 FeCl3、Kal2(SO4)2·12H2O 等可作净水剂. 原因:Fe3+、Al3+水解产生少量胶状的 Fe(OH)3、Al(OH)3,结构疏松、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它 们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小颗粒而沉降,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9.某些化学肥料不能混合使用 如铵态 (NH4+) 氮肥、 过磷酸钙[含 Ca(HPO4)2]均不能与草木灰 (主要成分 K2CO3) 混合使用.2NH4+ +CO32==2NH3↑+CO2↑+H2O
Ca2++2H2PO4 +2CO32 == CaHPO4↓+2HCO3 +HPO42 难溶物,不能被值物吸收
10.热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好. 产生的[OH ]较大, 而油污中的油脂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 水解受到促进, 加热能促进纯碱 Na2CO3 水解, 故热的比不冷的效果好. 11.在 NH4Cl 溶液中加入 Mg 粉,为何有 H2 放出? NH4++H2O NH3·H2O+H+ Mg+2H+===Mg2++H2↑ 12.除杂 例:除去 MgCl2 溶液中的 Fe3+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足量 MgO 或 MgCO3 或 Mg(OH)2,搅拌充分 反应,后过滤除去。 13、三大守恒及其应用: (常用于比较离子浓度的大小) (1) .电荷守恒: (2) .物料守恒(原子守恒) : (3) .质子守恒: 注意:三大守恒的识别:
—
典型练习: 典型练习:
1、在 0.1mol/L 的 Na2S 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S ] +[HS ] +[H2S] =
2-
)
2-
1 2
[Na ]
+
B.[Na ] +[H ] = 2[S ] +[HS ] +[OH ] D.[HS ] + 2[H2S] +[H ] = [OH ]
+ -
+
+
C.[NaHS] + 2[H2S] = [NaOH] A. [H ]> [SO4 ]> [NH4 ]> [OH ] C. [H ][OH ] = 1×10
+ -14 + 2+ -
2、25℃时,在 NH4HSO4 稀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假定 HSO4 在水中完全电离),不正确的是( B. [H ] + [ NH4 ] = 2 [SO4 ] +[OH ] D. [ NH4 ] = [H ]=[SO4 ]
+ 12 + + 2+ + 2-
)
3、常温下,0.1mol/L 的一元酸 HA 溶液的 pH=2,0.1mol/L 的一元碱 BOH 的溶液中[OH ]/[H ]=10 ,将此两种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OH ] > [H ]>[B ]>[A ] C.[H ] <[OH ] <[A ]< [B ] A.[M ] > [OH ] >[A ]> [H ] C.[M ] > [A ] > [OH ]> [H ] 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A ]≤[M ] C. [A ]≥[M ]
+ + + + + + + + + + + -
B.[OH ] < [H ]<[A ]< [B ] D.[B ]=[A ]> [H ]= [OH ] ) B.[M ] > [A ] >[H ]> [OH ] D.[M ]+[H ]=[A ]+[OH ]
+ + + + + + -
-
+
-
+
4、等体积等浓度的 MOH 强碱溶液和 HA 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5、某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种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下列判 ) B.若 MA 不水解,则[OH ]<[A ] D. 若 MA 水解,则[OH ]>[A ] )
+ -
6、100mL 0.1mol/L 醋酸与 50mL 0.2mol/L NaOH 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Na ] > [Ac ] >[OH ] > [H ] C. [Na ] > [Ac ] > [H ]= [OH ]
+ + -
B. [Na ] > [Ac ] > [H ] > [OH ] D. [Na ] = [Ac ] >[OH ] > [H ]
第 3 页 共 4 页
+ +
+
-
+
-
7、0.05mol/L H2SO4 和 0.1mol/L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汉马工作室——高考化学辅导资料
A、[Na ] = [SO4 ] >[H ] > [OH ] C、2[Na ]= [SO4 ]>[CH3COO ]>[OH ] 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④
+ + + 2-
+
2-
+
-
B、[Na ] > [SO4 ]>[CH3COO ]> [H ] D、[Na ] = 2[SO4 ] >[H ] >[CH3COO ]
+ 2+ -
+
2-
-
+
8、下列物质各取 0.1mol:①KCl ②Mg(OH)2 ③Na2CO3 ④MgSO4 。分别在 1L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阴离 )
C.③①④②
+ + -
B.③①②④
+ -
D.②③①④ )
+ -
9、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l ] >[NH4 ] >[OH ]>[H ] C.[Cl ] >[NH4 ] >[H ]>[OH ]
+
B.[NH4 ] >[Cl ] > [OH ]> [H ] D.[NH4 ] >[Cl ] > [H ]> [OH ] ) HY + H3O
+ 2+ + + +
10、某酸的酸式盐 NaHY 在水溶液中,HY 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H2Y 在电离时为:H2Y + H2O B.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Na ]>[Y ]>[HY ]>[OH ]>[H ] C 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Na ]>[HY ]>[Y ]>[OH ]>[H ] D.HY 水解方程式为:HY + H2O A.溶液总体积为 2VL C.溶液中[R ]+[OH ] = [Na ]+[H ] (
+ 2+ + 2+
H 3O + Y
+
2-
11、pH=3 的二元弱酸 H2R 溶液与 VLpH=11 的 NaOH 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 pH=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溶液中[R ]>[Na ]>[H ]= [OH ] D.溶液中 2[R ] + [HR ] = [Na ]
-1 2+ 2+ + -
)
12、(04 江苏)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 O.1mol?L KHC2O4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K )+c(H )=c(HC2O4 )+c(OH )+c(C2O4 ) C.c(C2O4 )>c(H2C2O4) 的是(
+ 2+ 2-
B.c(HC2O4 )+c(C2O4 )=0.1 mol?L
+ -
-
2-
-1 2-
D.c(K )=c(H2C2O4)+c(HC2O4 )+c(C2O4 )
13、已知 100mL 0.5mol/L 的盐酸吸收 2.24L(标准状况)氨气,所得溶液的 pH>7。下列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 )
-
A.[NH4 ] > [Cl ] >[ NH3?H2O] C. [ NH3?H2O] > [NH4 ] > [Cl ] 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l ]>[NH4 ] >[H ]>[OH ] C. [H ]+[Cl ]=[NH4 ]+2[ NH3?H2O]+[OH ] ( ) A.[Na ]>[OH ]>[CO3 ]>[H ]>[HCO3 ] C. [Na ]>[CO3 ]>[HCO3 ]>[H ]>[OH ] A.[Na ]>[Ac ]>[NO3 ]>[H ]> [OH ] B. [Na ]>[Ac ]>[H ] >[NO3 ]> [OH ]
+ + + + + 2+ + 2+ + + + + + -
B. [Cl ] >[NH4 ]>[ NH3?H2O] D. [Cl ] >[NH4 ]=[ NH3?H2O] ) B. [Cl ] =[NH4 ] >[OH ] >[H ] D. [H ]+[NH4 ]= [Cl ]
+ + + + +
-
+
14、在 NH4Cl 溶液中含有多种分子和离子。100mL0.1mol/L 的盐酸与 50mL 0.2mol/L 的氨水混合,在所得的
15、在 1L 0.3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 4.48L,完全反应后,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B. [Na ]>[HCO3 ]>[CO3 ]>[OH ]>[H ] D. [Na ]+[H ]=2[CO3 ]+[OH ]+[HCO3 ] )
+ + 2+ 2+
16、将等体积的 0.4mol/L NaAc 和 0.2mol/L HNO3 溶液混合,则混合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将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H ]/[Ac ]的比值变小 D.将混合溶液稀释 10 倍以后,溶液的 pH 接近于 7,[NO3 ]=10 mol/L 17、混合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200mLBa(OH)2 溶液和 150mL NaHCO3 溶液,最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大小顺序是(
2+ 2+ 10 -11
+
-
)
+ + -
A.[OH ]>[Ba ]> [Na ] = [HCO3 ] C. [OH ]>[Ba ]>[Na ]>[CO3 ]
2-
B. [Na ]>[OH ]>[Ba ]> [HCO3 ] D. [OH ]>[Na ]>[Ba ]>[CO3 ]
+ 2+ 2-
+
-
2+
-
一道高考化学计算题,要详解
因为甲醛分子式是CH2O,乙酸分子式是C2H4O2也可以写作(CH2O)2。
所以不管是CH2O,还是(CH2O)2,这15g物质就是由C、H、O原子,按1:2:1的个数构成的,我们就可以直接按最简式CH2O计算就可以了。
再例如求48g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氧原子数目。不管是两个O在一块的O2,还是三个O在一块的O3,反正这48g都是O的质量,所以n(O)=48÷16=3mol。
你这个题跟这是一个道理
因只有三种元素,故可理解只有NPCL,而H全部变成HCL
故其反应为:nPCl5+nNH4Cl=4nHCl+(PNCl)n
PCl分子量为208。23
HCl分子量36。45
NH4Cl分子量为53。49
(208.23+53.49-4*36.45)/0.1=M/0.03
M=386.4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