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励志故事:知识改变命运

2.驻马店高考成绩2022

3.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4.800分高考那一年

汝南2020年高考喜报_汝南2017年高考成绩

全县本科上线1956人,上线率58.39%。

今年我市参加考试人数比去年有所下降,但过线人数大幅度增长。过本科线的人数比去年多了1000多人。普通类本科上线1227人,上线率为57.39%。艺体类本科上线729人,上线率为60.15%。一批学子有望被名校录取。

高考录取率是决定一个省市高考难度的重要依据,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录取率越高,相对而言考大学就越容易。

励志故事:知识改变命运

2021年平顶山高考状元是鲁山一高的同学总分687分文科第一;平顶山一中的同学以理科713分获得第一。

一、2021年平顶山高考状元数据统计

平顶山市,文科687分(鲁山一高)

平顶山市,理科713分(平顶山一中)

二、2020年平顶山高考状元数据统计

文科:

第一名:黄弘冰672分(进入全省前十名,裸分全市并列第一名)

第二名:石卓涵661分,第三:名牛睿孜653分

第三名:杨 萌653分,第三名:衣美熙653分

第六名:朱禹光652分,第七名:陈炫姚9分

驻马店高考成绩2022

励志故事:知识改变命运

 那根本不是北京,连县城都不如,在北京站至郑州站的绿皮车上,一想起被丢在身后的儿子?人又瘦又小,第一次离开老家,住在破烂不堪的大杂院里,张美兰忍不住流了一路的泪,她不敢说话,怕一张口就哭出声来。

 2001年,熊华锋18岁,第一次从河南驻马店去北京求学,不过,他没有考上北京的任何一所大学,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该待在郑州,北京才是他的?舞台?。到北京去,总会有办法学习的!撕掉二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母亲张美兰的心也被撕得粉碎。

 去北京

 2001年9月开学前一个月,熊华锋还在河南老家驻马店汝南县三桥乡赖夹道村为前路犯愁。高考成绩出来了,他没考上目标中的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只被第二志愿郑州一所二本学院录取了。

 母亲张美兰开始也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毕竟儿子从小就是村里学习最好的,全家人对他报的希望很大。但二本也是大学,张美兰想想,先上几年再说。

 熊华锋的父亲一直在内蒙打工,哥哥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在家,母亲一直当家作主。之前她给儿子?许了**?,还是高高兴兴在村里放了一场**?还愿?,全村人都知道她家里那个会念书的孩子要去郑州上大学了。

 但熊华锋却突然提出,他还是想上北京去学习。

 ?啥?没考上还去北京干啥?

 ?郑州那个大学不是我的理想,北京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知道熊华锋的牛脾气,张美兰做好了跟他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咱先去郑州念,然后再考研究生?

 ?四年又三年,花那么多时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

 ?那你就再复读一年?

 ?复读浪费时间,再读一年还不知道结果怎样。?

 眼看拗不过他,张美兰气得慌。

 大学开学的日子到了,新被褥、学费也准备好了。夜里,吃过晚饭,母子三人在平房过道里乘凉。熊华锋说:?妈,我已经下了决心了,您就依我吧。?两人大吵起来,熊华锋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张美兰扇了他两巴掌,还来不及后悔,儿子就?嗖?地起身,撒腿往家门外跑。

 张美兰和村里人找了半宿,根本不见人影。秋天的玉米地又密又黑,熊华锋也害怕,他穿进去后又跑到旁边一条沟里趴着。过了很久,他听到母亲在附近哭着大喊?你要去北京就去北京吧,都依你还不行吗?才流着眼泪爬了出来。

 张美兰没有上过学,但一生好强,勤奋劳作,还努力识了些字,两个儿子读书成才是她最大的心愿。大儿子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了,小儿子熊华锋也很叛逆,但幸亏头脑聪明,也一直很好学。

 儿子撕碎录取通知书以后,她的心也碎了。但她还是送他到了北京,不放心他一个人出远门。

 听说北京的大学集中在海淀区,熊华锋先在海淀区功德寺新村一带的城中村租了一间隔间住下。?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像收破烂的大杂院,哪里像是在北京啊。?回老家的路上,张美兰哭了一路。

 熊华锋虽然忐忑,但北京是他自己要来的,他还有些兴奋。学习,从哪里开始呢?

 高考填报志愿时熊华锋报的是计算机系。在老家的网吧里,他第一次看人家用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怎么一下子就从那移到这了?喏,对方只把鼠标轻轻一碰,光标就动了。

 大杂院隔壁住的年轻人于志胜,大家叫他阿胜,阿胜告诉他,可以自考。阿胜比熊华锋大两岁,黑龙江人,比他来得早些。两人后来一起合租、搬家,做?室友?两年多。但自考要学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时间,熊华锋揣着父母的辛苦钱,只想缩短学习时间,尽快学些?真本领?。

 熊华锋还听人说,北京的很多大学里可以旁听,海淀大学城有不少这样的?旁听族?。

 第一次跟别人去北大旁听了一次,熊华锋心砰砰直跳,自己竟然真的来到了北京,亲耳听着曾经心中神一样的北大的老师讲课,这么容易就实现了,没有想象中的重重障碍。

 北京来对了!熊华锋很振奋。

 一起旁听的人后来再没有出现过,但是熊华锋坚持了下来,他决定系统旁听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和信息管理系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

 每天一早,熊华锋从菜场一块钱买回5个馒头,然后到理科教室抄墙上贴出的课表,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自此,他也成了一名北大的?学生?。

 ?没有抱怨的权利?

 2002年第一次回家过年之后,熊华锋突然觉得压力巨大。亲戚朋友们听说他去北京?上大学?了,无不打听他的情况。

 从小就很要强的熊华锋不等别人来问,就先自己拍胸脯:?北京好得很!我在那边学得很好!?

 ?保证?之后,自己的头顶却乌云密布。学了半年以后,熊华锋发现自己根本学不通,刚来时那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被迷茫和焦虑淹没了。

 2002年,熊华锋和阿胜一起搬到北大博雅塔背后的大杂院,两人合租一间15平米的单间,两张床、两张桌子,随处可见的书堆,门口则乱放着电炉子和炊具,摆着几瓶小罐头瓶装的自制腌蒜苔。在这里,熊华锋度过了最艰辛甚至煎熬的一年半,不是因为物质艰苦,而是因为彷徨茫然。

 租住的院子是北京老式四合院改建的大杂院,房东老太住着大屋,院内其他三面搭建了五六间小屋,住着考研、自考的学生、在中关村工作的上班族,还有一家打印店。人人都沉默而忙碌。熊华锋只能逼着自己,每天起早贪黑穿过门口那条狭长黢黑的小巷子,到教室去,到图书馆去,听课、看书,听不懂也要听,看不懂也要看。

 合租的阿胜已经放弃了刚来北京时想要学点什么的想法,开始尝试找工作,做各种兼职,甚至想过开一家院子里那样的打印店。阿胜也曾经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因为所学专业非自己所爱,又沉迷于网络游戏,读了一年就被退学。年轻气盛的他索性来了北京,想学计算机。?那时候很多社会上的学校打广告,说到北京可以学什么学什么,来了以后才知道是骗人的。?阿胜考虑过自考,但最终放弃了。

 最迷茫的时候,熊华锋也开始跟着阿胜干,万一学不下去了,只好找找别的出路。学习之余,熊华锋跟阿胜一起上街发传单,到街头推销小收音机,到房产公司做业务员。发传单,反而亏了押金;推销小收音机,走向陌生人简直是煎熬。一对母女看他可怜,专门停下来听他讲,他反而紧张得说不下去。最后两人竟亏了600块钱。这些尝试让熊华锋更加挫败,也让他去除了杂念,破釜沉舟,华山一条路,必须继续学下去。?在长达一年半时间里,我一直处于巨大的焦灼和压力之中,苦于没有人指引,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勤奋。?

 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急躁。熊华锋作为?旁听生?,学得稀里糊涂,不好意思去向北大的老师和学生请教,只好自己到书本里去?抠?。

 他常带一个小板凳,到北大图书馆,到海淀图书城,找个角落,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就是心急。?

 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中关村高速崛起,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想要一展宏图。而熊华锋仍在彷徨中坚持。

 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熊华锋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按照书上的示例,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象棋之类的小软件,一直到深夜一两点。

 来北京一年多,熊华锋只吃馒头,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去KTV、看**,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

 ?我没有学分和学历,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只有明确的目标:学会开发软件,能找到一份工作。?

 云开雾散

 2003年上半年,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熊华锋突然发现自己?通了?,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自己在北大教室里听的理论、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融会,最终立了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

 在北大教室的角落里,熊华锋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但?旁听?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很是高兴。他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创业后,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

 豁然开朗之后,熊华锋进步飞速,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

 闲暇时间,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北京101中学打篮球、**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他们都是来北京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盘踞在大学周围的`?边缘人?。

 2003年下半年一天,一堆人在一起吃饭,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华锋,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当时,熊华锋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毕竟自己才?大三?,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他一起去了。

 第一轮面试20个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熊华锋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监控器?,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最终,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

 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北京分公司,面试官是老板本人,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熊华锋8点就到了,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九点半时,老板手头忙完了,看了看时间,说,小伙子,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

 在自我介绍时,熊华锋老实?交代?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北京求学、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当时我想,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认可我,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

 没过多久,熊华锋拿到了Offer。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熊华锋简直不敢相信,好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冷酷,特别是秋冬,但此时此刻的一切,他蜗居的小屋,吃过的蒜苔罐头,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他喝多了先是会说个不停,然后倒头就睡。?如今在河北燕郊做快递生意的阿胜回忆起往昔,有些黯然,?那时候不管多辛苦,熊华锋都坚持去听课,他一直在学习,而我放弃了,这之后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接到电话的张美兰也不敢相信儿子能找到工作,自己当保姆时一个月最多才400块钱,他能挣2000块钱?要知道,母亲曾经伤透了心,对孩子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2004年,张美兰又一次来到北京,看了看儿子工作的情况,熊华锋的台湾老板还专门到他的出租屋去拜访,送了他第一瓶威士忌。张美兰知道自己不是做梦,儿子真找到工作了,而且一个月真有2000块钱工资。

 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熊华锋就注意到,曾经问过自己问题的那个程序员已经不在了。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这一行,没有过硬的技术,迟早都会被淘汰。

 第一个星期,台湾老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他没有做出来,于是向老板申请铺盖,第二周起住公司,夜以继日,最终开发出了老板想要的东西。此后他一直劲头十足,技术不断提高,工资也每个月上涨1000块。2004年下半年,熊华锋的工资已经涨到8000块一个月。在当年,这已经是绝对的白领级工资。

 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起的8个月内,他两度跳槽,北京到深圳,深圳到上海,升任创业初期的51。com网络社区技术总监,工资涨到12000块一个月,春风得意。

 母亲张美兰也很高兴,但她心里老觉得不踏实,一来是觉得儿子到底没个文凭,二来觉得挣再多钱也是给人家打工,不如当老师、进国企、当公务员那样,拿国家给发的工资来得安心。

 熊华锋从来没想过这些,从他在老家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断了这条路。

 2005年,已经小有成绩的熊华锋做出了另一个让母亲张美兰?气得半死?的决定,他决定辞去上海高薪的工作,重返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希望从自身经历出发,开发出一套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帮助学生自学的教育平台。

 创业却颇为不易,?当时我们想把所有北京中学里的课程录下来让学生免费看,但后来发现进入北京的学校很难,当时的家长也把计算机等同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印象很差。?项目中止,熊华锋只好又去做其他事情。

 2012年,已经创业三次的熊华峰再次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对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在北京,他一直没有买房,这一次,他把自己赚来的几百万投入到创业中去。

 现在,他在望京租了一套别墅运转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职员还有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最好的老师讲课。老师公开自己的上课内容,谁教得好教得不好不再只以考试结果论英雄。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老师,组合自己的课程。这将是很大的变革。?

 对熊华峰而言,技术进步会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得更加纯粹,他想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学习的人们,就像帮助曾经的自己。

;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今年我市参加高考的63144人中,一本上线8394人,进线人数较去年增加225人;二本上线25803人,其中,驻马店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增加174人,汝南县高级中学增加110人,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增加77人,正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增加35人,西平县高级中学增加10人,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增加12人,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在优秀生培养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7人,均为应届生。

800分高考那一年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昔日高考状元现在流浪街头,这样的画面你能想象吗,据悉,该男子高考800多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精神无异常,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1

 山东滕州的步行街上,常学福潇洒走过。他没有整洁的衣服,也没有英俊的面庞,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很开心,精气神很好。

 与其说他是流浪者,不如说是一位追求自由的信仰者。他曾经是汝南县的高考状元。曾经800多分考入人民大学。只是老师们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有些吃惊。

  他也曾经是家里的骄傲

 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尤其是能考入人民大学的,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还是高考状元。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会有多高兴。放鞭炮庆祝考入这么好的学校,甚至摆宴席,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

 只是家里的骄傲,没能让父母一辈子安心。大学毕业后,曾经自己创业,在上海创办过公司,赚了不少钱。也结过婚,家里还有一个女儿。本来就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如今却流落街头。

 谁看到这样的结局,都有些气愤。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何要走上街头。家里有孩子媳妇要养,是不是有点没责任心?

 常学福的哥哥告诉媒体:他有点看破世事,不为金钱和名利所扰。

  流落街头,只为追求新的生活

 常学福,当时毕业不包分配,他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赚了不少钱,说明个人能力很强。后来回老家开了一个水果摊,自己搭棚子住,沉默寡言,很少和别人交流。

 结婚后,又离婚。选择了这条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道路。他曾经接受过路人的采访,表示只想要过新的生活。

 只是他的新生活,未免代价有点大。如果是无牵无挂,自然可以去追求。然而他有妻子和一个女儿。不知道他是不是狠心不去想念,或者早就恩断义绝。

 追求新生活,如果是流浪街头的生活。或许很多人不敢认同。毕竟这不是主流文化。只是个人的偏好。也是不想努力的象征,有点躺平的姿态。像极了一些流浪街头的年轻人。

  他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偶尔也会回家

 常学福的不寻常,和普通的流浪者不同。他更像是一个背包客。三四月份的时候,他主动联系了哥哥,那时候他还在山西。如今被人发现在山东。此时,或许早已经离开了山东,去了其他城市。

 据哥哥介绍,除了东北,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去过了。他的游历,家里人不懂,他的见识,家里人无法理解。只是这样的事情,家里人不好意思和外边人说。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常学福四处流浪,偶尔也会回到家里居住。只是过一段时间就走了,也不会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像是一个过客,匆匆而过。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为追求心里所谓的信仰。

  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游历

 常学福的流浪,和普通流浪者不同,自己曾经是个成功者,有家有业。也有充足的资金,还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游历更为恰当。

 他的出行很简单,背包,边走边看,在一个地方不会长期逗留。有路人采访他,能感受到他精神很正常,而且谈吐不凡。像是个有学识的人。

 在山东滕州,他再一次被人拍到。后来家里人也看到了这个视频。对媒体说:他胡子短了,以前比这长。老师也看到了这个视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只是没有人知道,在常学福的心里,早已经踏过高山,走过雪域之巅,寻找生命的真谛,为了信仰,开心地活着。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有人说:劝他回家吧,让他过正常人的生活。

 殊不知,在常学福心里,这就是正常人的生活。

 他追求的是新的生活,在心里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信仰。他创过业,赚过钱,结过婚,有过孩子。或许在他心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他的'心里,成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他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希望能永远在幸福中活着,平安健康安逸,没有疾病没有灾难。“成功与否不能用多少钱来衡量,比如我现在没病,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现在没有灾难,我认为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平安健康,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有幸福感,我也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哪天没吃没喝了,我觉得自己失败了。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没有经历过人并没有常学福所经历的一切,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劝说他。看上去他过得很好,家里人放心,这就够了。作为旁观者,更不该嘲笑他。

 常学福的人生,可以用“不同寻常”来形容。

 有路人和他聊天,他告诉路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溜达”来形容。

 或许是我们低估了流浪者的心态,或许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只是我们都是俗人,无法理解。我们都被金钱、名利迷失了双眼,看不到流浪者心里的那片高洁。或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心存高远,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当然,不是让你去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2

 昔日高考状元现在流浪街头,这样的画面你能想象吗?

 据齐鲁晚报报道称,河南一90年代高考状元流浪街头。据悉,该男子系汝南县高考状元,高考800多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精神无异常,曾在上海创业,有一女。

 这样的行为也是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负责,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这样想法。

 还有网友直言:是不是这位高考状元觉得工作太累了,想暂时放松一下心情?是不是文化层次太高了,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位?是不是书读多了,把什么都看透了,还是觉得在街头流浪比较自在?总之,看到这个新闻,觉得说什么都不太合适。”

 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不问凡事,看破红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这种境界。”一位网友说道。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3

 近日,山东滕州的赵先生偶遇一名流浪汉,此人言谈怪异,不像一般的流浪汉。赵先生上前与其交流,得知他是河南汝南县1997届高考状元,当年以800多分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对此,赵先生非常怀疑。按理说,高考状元是人中龙凤,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何他会流落街头?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流浪汉回答赵先生:“我要过新的生活,我有新的信仰。成功与否不是靠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我现在没有疾病,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现在没有灾难,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有一天我没有饭吃,我觉得自己失败了。”

 通过一番交流后,赵先生认为流浪汉很有文化,但无法确认其身份。他拍下这一幕并将视频传到了朋友圈,凑巧有一名高中同学认识流浪汉,确定此人是97年汝南县高考文科状元常学福。

 为了进一步确定他的身份,新黄河的记者联系到了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告知记者,常学福确实是汝南县高考状元,但由于当年没有电子档案,无法确定他是哪一届的学生。

 记者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常学福的姑姑。姑姑称,常学福上学时期性格内向,但成绩特别好,高考时考了800多分(1997年河南高考满分为900分)。不过,姑姑认为他精神正常,完全可以找份好工作,不知道他为何要抛弃家人,选择独自在外流浪。

 其实,常学福并不是一开始就流浪。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上海创业,开办了一家计算机服务公司,几年间赚了不少钱。2010年左右,他放弃了公司,回到河南老家,在村里开了一家水果店。

 在此7年后,常学福和妻子离婚,女儿由妻子抚养。从那以后,常学福才选择四处流浪。其实这些年来,常学福的家人一直劝他不要流浪,但他认为如果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想法不同,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矛盾。

 常学福的弟弟说:“哥哥已经看破世事,对金钱没有任何的欲望。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没有必要强求他。以他个人的学历和能力来说,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笔者认为,常学福与几年前火爆全网的沈巍——沈大师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两人同样毕业于名校,满腹才华,却心甘情愿地流落街头。作为常人,我们难以理解他们的想法,或许这就是大师的高人之处。

 他们看破红尘、世事与金钱,每日风餐露宿,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不叫流浪,而是一种游历。不过,如今的沈大师早已不再流落街头,反而被直播公司重新包装。

 就在前一段时间,沈大师还和一位美女作家闹出绯闻,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罢了。但是明眼人都明白一点,沈大师虽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但他离金钱却越来越近。不知道常学福是否会被公司挖掘,被包装成另一个网红?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1997年河南汝南县97届的高考文科状元常学福。而且其当年的高考分数超过800分,是当年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天才少年”。

原来,常学福是河南汝南中学94届的学生。他出生在农村,在家里排行老二,一家四口就靠着一亩三分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