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2.高考综合是什么科目

3.高考橙子的寓意和象征

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161912-社会责任高考

历史使命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社会责任

“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连日来,首都各高校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去西部,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将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品格。”6月15日晚10点50分,面对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莫锋由衷地说。那首《丝绸之路》乐曲,曾唤起出生在广东清远、今年23岁的莫锋对西部那种纯净大自然的向往。“我能想象那里的贫瘠,但作为大学生,参加建设西部,责无旁贷。”今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给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坚定了他服务西部的信念。为此,5月中旬,莫锋还给有关中央领导写去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议国家能制定更多的政策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此,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已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的就业协议。他表示:“能到西部去做一名白衣战士,传播知识、播洒文明、奉献爱心,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面对服务甘肃贫困县的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伟兴致勃勃:“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社会能给我们些什么。”“我是学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成长、成才,用他们的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来自江西革命老区、今年23岁的华伟对未来信心满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校年仅21岁的管锋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就有幸当上了“彩虹志愿者”。“父母对你志愿服务西部支持吗?”“当然,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员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责任,是模范带头作用。”管锋说,他的父母都理解他,并表示了支持。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起我们的父辈少了很多吃苦的机会,我的父母就经常跟我讲,只有经过磨难,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我想拥有了服务西部这样一段经历,经过这样一种锻炼,培养起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样,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23岁的徐彩峰真诚地表达了他当志愿者的心情。

做志愿者,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许多有志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引导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参加过团中央发起的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他们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完成志愿服务后,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都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预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面对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说,他们只是在做当代大学生应做的事情。他们说:“没有优惠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去!”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高考综合是什么科目

高考综合是指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即高考)中的一门科目,全称为“综合素质评价”,也被称为“综合能力测试”或“高中综合”。

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旨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仅看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高考综合科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并将其作为录取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1、文化素质: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核,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实验操作、实地考察、实际问题解决等,以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能力,能够利用科技手段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以及表达信息。

4、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

5、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

高考综合科目的考试形式通常为书面试卷和口头答辩相结合,学生需要进行主观性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客观性的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教育的综合改革,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化的能力和才华,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因此高考综合是一门重要的科目,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学生在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使用分类卷的意义

1、使用分类卷有利于调整学科结构,切实发挥高考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分类卷是根据高中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将化学、物理、地理等科目内容按照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有利于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2、使用分类卷有利于优化答题方式。分类卷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不同科目考试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3、使用分类卷有利于强化应用能力。高考是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分类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考橙子的寓意和象征

高考橙子的寓意和象征是:希望和期盼、压力和挑战、同舟共济、时间和珍惜等。

1、希望和期盼:橙色代表着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而高考橙子成为中国高考的一个重要象征,也鼓舞和激励着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2、压力和挑战:高考橙子往往伴随着高考的到来,代表着高考的压力和挑战。橙子本身就是一个有限的资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橙子,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3、同舟共济:高考橙子也象征着考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在高考前夕,许多考生会相互分享橙子,表达彼此之间的支持和鼓励,展现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同舟共济精神。

4、时间和珍惜:高考橙子的出现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机会。高考只有一次,每个人只有相对有限的时间和机会来准备和发挥,因此需要保持专注和努力,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5、分享和感恩:橙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而高考橙子借助橙子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分享和感恩。许多考生会利用高考橙子来表达对家长、老师、朋友等的感谢和感恩之情,表达出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和真情。

6、吉祥和祝福:高考橙子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祝福。很多考生在高考前都会吃一些橙子,以求顺心顺利,成功过关。高考橙子也是一个祝福的符号,代表着幸福、成功和美好的未来。

高考橙子好处

1、鼓励和激励高考生:高考橙子代表着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它的出现鼓励和激励着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克服考试的压力和挑战。

2、提高人们的心情和士气:高考橙子的分享和交流也提高了人们的心情和士气,减轻了高考的紧张气氛,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激发文化创意和多元性:高考橙子是一种文化创意品,它的创造和使用可以激发文化创意和多元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4、推动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高考橙子的分享和交流,也带来了社会共享和社会责任的参与。许多人都会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高考橙子,表达他们对高考考生的支持和祝福,弘扬社会责任和爱心精神。

高考橙子的出现和传播,代表着中国高考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重可能,它带来了部分参与者的鼓舞和激励,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文化创意和社会责任的参与。这些好处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