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澳台联考与内地高考的差别:

高考数学真题2017,2017数学高考大纲

语文15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英语150分、文科综合300分、理科综合300分、外语其他语种150分。

2017年广西普通高考全国统考各科目均采用教育部命制的试题。全国统考各科考试时长及赋分如下:语文15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英语150分、文科综合300分、理科综合300分、外语其他语种150分。

外语口语考试、全区体育高考、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为选考科目,由区自主命题。命题依据区公布的相应科类考试大纲与说明。

扩展资料:

广西普通高考要求规定:

1、按照考生选考科目组合,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类、艺术理类、体育类。其中,文史类、艺术文类考生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和文科综合;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理类考生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和理科综合。

2、统考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3”为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是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小综合”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综合,“理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综合。

3、全区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分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广播影视编导类、书法类等六个类别。

广西招生考试院-关于公布我区2017年普通高考方案的通知

港澳台联考与内地高考的差别: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第一单元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第二十四教时

 教材:倍角公式,推导?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

 目的:继续复习巩固倍角公式,加强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训练;同时,让学生推导出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并对此有所了解。

 过程:

 一、 复习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一、 已知 , ,tan? = ,tan? = ,求2? + ?

 (《教学与测试》P115 例三)

 解: ?

 又∵tan2? < 0,tan? < 0 ? ,

  2? + ? =

 例二、 已知sin cos? = , ,求 和tan?的值

 解:∵sin cos? = ?

 化简得: ?

 ∵ 即

 二、 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

 sin(? + ?) + sin( ?) = 2sin?cos sin?cos? = [sin(? + ?) + sin( ?)]

 sin(? + ?) ? sin( ?) = 2cos?sin cos?sin? = [sin(? + ?) ? sin( ?)]

 cos(? + ?) + cos( ?) = 2cos?cos cos?cos? = [cos(? + ?) + cos( ?)]

 cos(? + ?) ? cos( ?) = ? 2sin?sin sin?sin? = ? [cos(? + ?) ? cos( ?)]

 这套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熟悉结构,不要求记忆,它的优点在于将?积式?化为?和差?,有利于简化计算。(在告知公式前提下)

 例三、 求证:sin3?sin3? + cos3?cos3? = cos32?

 证:左边 = (sin3?sin?)sin2? + (cos3?cos?)cos2?

 = ? (cos4 cos2?)sin2? + (cos4? + cos2?)cos2?

 = ? cos4?sin2? + cos2?sin2? + cos4?cos2? + cos2?cos2?

 = cos4?cos2? + cos2? = cos2?(cos4? + 1)

 = cos2?2cos22? = cos32? = 右边

 ?原式得证

 三、 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

 若令? + ? = ?, ? = ?,则 , 代入得:

 ?

 这套公式称为和差化积公式,其特点是同名的正(余)弦才能使用,它与积化和差公式相辅相成,配合使用。

 例四、 已知cos cos ? = ,sin sin? = ,求sin(? + ?)的值

 解:∵cos cos ? = ,? ①

 sin sin ? = ,? ②

 ∵

 ?

 四、 小结:和差化积,积化和差

 五、 作业:《课课练》P36?37 例题推荐 1?3

 P38?39 例题推荐 1?3

 P40 例题推荐 1?3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是人教版《高中代数》上册第二章?2.6节内容.它既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四)、(五)的理论依据.是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及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纽带.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2.1 教学重点

 诱导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1.2.2 教学难点

 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

 2 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1 知识目标

 1)识记诱导公式.

 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

 2.2 能力目标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

 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

 3)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能力训练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3 情感目标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 过程分析

 3.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导入课题

 1)提问: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及其结构特征.

 2)板书:诱导公式(一).

 sin(k?360?+?)=sin?,cos(k?360?+?)=cos?.

 tan(k?360?+?)=tan?,cot(k?360?+?)=cot?(k?Z)

 结构特征:①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②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教学设想 通过提问让学生温习、重视已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3)学生练习:试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sin1110?,sin1290?.

 教学设想 由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

 4)介绍单位圆概念后,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一)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210?能否用(180?+?)的形式表达(0?<?<90?)?(210?=180?+30?)

 ②210?与30?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③设210?,3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的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

 ④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

 ⑤sin210?与sin30?的值的关系如何?

 教学设想 通过微机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发现210?与30?角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关系,借助三角函数定义,寻找sin210?与sin30?值的关系,达到转化为求0?~90?角三角函数值的目的.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和领会数形结合与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5)导入课题

 对于任意角?,sin?与sin(180?+?)的关系如何呢?试说出你的猜想.

 3.2 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联想、类比、归纳、推导公式

 1)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二)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与(180?+?)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②设?与(18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

 ③设点P(x,y),那么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

 ④sin?与sin(180?+?),cos?与cos(180?+?)关系如何?

 ⑤tan?与tan(180?+?),cot?与cot(180?+?)关系如何?

 ⑥经过探索,你能把上述结论归纳成公式吗?其公式特征如何?

 2)板书诱导公式

 sin(180?+?)=-sin?,cos(180?+?)=-cos?,

 tan(180?+?)=tan?,cot(180?+?)=cot?.

 结构特征:①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作锐角时).

 ②把求(180?+?)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设想 激发学生做出猜想后,启发学生把特殊问题(求sin210?值)与一般问题进行类比,实现方法迁移,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发现角?与(180?+?)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原点的对称关系,把求角(180?+?)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的三角函数值.对学生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微机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对?为任意角?有准确的认识,初步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形式,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和方法.

 3)基础训练题组一

 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可查表):

 ②试求sin[180?+(-210?)]的值

 分析:

 对于问题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sin[180?+(-210?)]=-sin(-210?),

 或sin[180?+(-210?)]=sin(-30?).

 (至此,大多数学生已无法再运算)

 教学设想 在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又导出新的未知,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不断追求、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4)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三),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30?与(-30?)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②设30?与(-3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的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③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

 ④sin(-30?)与sin30?的值关系如何?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把求sin210?问题与sin(-30?)进行类比,实现方法迁移.通过微机动态演示,发现-30?与30?角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x轴对称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定义,寻找sin(-30?)与sin30?值的关系,达到转化为求0?~90?角三角函数的值的目的.

 5)导入新问题:对于任意角?,sin?与sin(-?)的关系如何呢?试说出你的猜想?

 6)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四)并思考下列问题:(设?为任意角)

 ①?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②设?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

 ③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

 ④sin?与sin(-?),cos?与cos(-?)关系如何?

 ⑤tan?与tan(-?),cot?与cot(-?)的关系如何?

 7)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公式,教师巡视,及时反馈、矫正、讲评.

 8)板书诱导公式

 sin(-?)=-sin?,cos(-?)=cos?.

 tan(-?)=-tan?,cot(-?)=-cot?.

 结构特征: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作锐角)

 把求(-?)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的三角函数值.

 9)基础训练题组(二):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可查表)

 ③cos(-240?12');④cot(-400?).

 3.3 构建知识系统、掌握方法、强化能力

 课堂小结:(以提问、填空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

 1)诱导公式:

 sin(k?360?+?)=sin?.

 cos(k?360?+?)=cos?.

 tan(k?360?+?)=tan?.

 cot(k?360?+?)=cot?.(k?Z)

 sin(180?+?)=-sin?.

 cos(180?+?)=-cos?.

 tan(180?+?)=tan?.

 cot(180?+?)=cot?.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2)公式的结构特征: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作锐角时)

 3)方法及步骤:

 教学设想 通过提问、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已有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发现知识规律及其结构特征,深化对诱导公式内涵和实质的理解,强化记忆.

 挖掘知识系统体现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

 4)能力训练题组:(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5)课外思考题.

 ①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6)作业与课外思考题

 作业:P162习题十三(1)?(6)

 教学设想 通过能力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课外留下?余音?,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下一节课学习诱导公式(四)、(五)作准备.

 4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本节课采用了?问题、类比、发现、归纳?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

 4.1 利用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以旧拓新的目的.

 4.2 由(180?+30?)与30?,(-30?)与30?终边对称关系的特殊例子,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对?为任意角?的认识更具完备性,通过联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发现任意角?与(180?+?),-?终边的对称关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更具客观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采用问题设疑,观察演示,步步深入,层层引发,引导联想类比,进而发现、归纳的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在类比、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公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4 通过能力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把诱导公式(一)、(二)、(三)的应用进一步拓广,为演绎推导诱导公式(四)、(五)做好理论依据准备,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类比、归纳,发现数学公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

 在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归纳推理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及时,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期望控制中.

 5 教案设计说明

 5.1 关于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

 归纳推理是发现和获得知识的基本思维形式,拉普拉斯曾说:?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归纳思维在形成创新意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归纳思维往往获得的是开拓性的创造(再创造).三角函数求值是三角函数中重要问题之一,诱导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疑、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教学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属性,通过联想、类比、归纳出具有普遍的、一般的整体性质.体现了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创新.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训练,学生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2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1)重现已有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sin1290?的求值过程中,从已知到未知,引发新的问题,营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核心,由sin210?的求值过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引导学生发现推导诱导公式的方法和途径,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

 4)通过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演示,从特殊到一般完成所有情况的分类,引导学生联想,进行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归纳推理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形成公式,进行归纳思维训练.

 5)通过分析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强化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深刻领会诱导公式的内涵和实质.构建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

 6)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的练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掌握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3.通过公式推导,掌握半角与倍角之间及半角公式与倍角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由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半角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求值、化简、证明)

 难点:半角公式与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公式时正负号的选取。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2.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二倍角公式,按课本知识结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出半角公式,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会根据公式特点得出公式的应用,用公式来进行化简证明和求值,老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3.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研探新知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巩固倍角公式,会推导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4.半角公式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公式的"本质"是用?角的余弦表示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5.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略

猜你喜欢:

1. 2017高考数学三角函数考点分析和命题趋势

2. 高二数学的三角函数的知识点介绍

3.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4.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

5. 高中数学必修一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的内容不同

譬如说高考数学的框图算法,三视图联考就不会考。而联考里边的多项式的除法,空间直线方程和空间平面方程等,高考数学又涉及不到。

理科高考数学中涉及到的微积分和选考内容中的坐标系和参数方程。2017年的港澳台联考数学大纲中已经没有了。

二、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

从2012年,港澳台联考数学文理合用一张试卷以来,和国内高考数学相比,联考数学的难度有所降低。譬如说导数的应用,高考和联考都会涉猎,但对于联考来说,相对简单一些。

三、有些重点内容考试的角度不同

譬如说高考中的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每年必有一道大题。而联考中的立体几何从来没有作为大题的形式出现过,空间向量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即可。

譬如说概率和统计高考联考都有,高考偏重于求期望和统计,而联考偏重于求概率。

函数,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作为高考和联考的重点。考试的角度几乎一样。

四、考试的深度不同

高考主要考察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所以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要求越高,这样综合题目比较多,内容要深一些;而联考主要考察的思维的全面性和运算求解能力,综合题目较少。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学院面向港澳台侨开展预科教育,面向海外华裔开展华文教育,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面向全球培养汉语教师,素有“小联合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