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大纲地理_2021地理高考大纲分析说明
1.新高考地理合格性考试考几本书
2.2023年高考地理时间
3.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4.求高中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5.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主要有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占得分值较高,主要集中在高一部分,在复习自然地理的时候,要重点掌握的有: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传与公转及其影响,晨昏线的判读,太阳直射点和太阳高度角,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注意熟悉时区的划分,时区的意义(比如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也指东经120°的地方时),四季和五带的划分。2大气的分层及其每一层的特点,大气的热运动,风的形成,重点把握三圈环流,全球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这些和洋流密切相关,接下来就是洋流,注意他们的分布,注意冷暖流的交汇及大鱼场的分布。3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的方向,哪个容易形成降雨,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和过境后的情况,以及降水发生的位置。4三大矿物的形成及其相互转换,注意看图,能够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转换和形成过程,比如风化,搬运,堆积,沉积,岩浆,变质作用,成岩作用等。5重点掌握降雨过程以及径流,地表,地下,会看图和理解图面意思。6关于污染的问题,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比如什么是温室效应,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的破换等。如果你觉得还需要的话,人文地理部分我在你追问后发给你
新高考地理合格性考试考几本书
1.人口增长的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进程和地区差异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和“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两幅图理解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再结合阅读课本文字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的历史原因。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大致也对应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利用课本“图1—1—4”、“图1-1-5”、“图1-1-6”和“图1-1-8”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当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三低”转变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出生率下降的途径也不同。让学生阅读了解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途径有哪些。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不同,因此,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结合人口金字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利和不利之处。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这部分内容,利用和人口金字塔图进行探究分析。
2.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即最大支持阈值,而最大支持阈值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表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的资源对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不同。像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限定,而淡水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环境人口容量时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来估算,并要考虑地区的开放程度和人类的消费水平。主要用土地资源指标来估算环境承载力称为土地资源承载力。中国科学院综考会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它指明了土地承载力的4个要素是: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被承载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它们的关系是: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与土地生产力成正比,与人口生活水平成反比,而土地生产力又是由生产条件决定的。以水资源来估算环境承载力称为水资源承载力,它由我国学者在8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良性发展为条件,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在水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并经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系统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能力。
环境承载力的由来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环境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生态学最早将此概念转引到该学科领域内,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承载力概念引入生态学后发生了演化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资源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应与容纳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对于某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强调的是系统的承载功能,而突出的是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其内容包括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所以,某一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
生态承载力大体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类型。在人类面临粮食危机、土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家提出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在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概念。
3.人口容量的特点
三个特点: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如果实际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则表明这种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要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么自然资源会遭受破坏。
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不同。
警戒性。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怎样产生的?西方人口学家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结果。回顾人口迁移的历史,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互不适应的状况,所以人地关系不协调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可见,作为一种复杂的人口现象,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的强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同时,自然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也是引起人口从一地向另一地迁移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往往倾向于集中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宜于农耕的平原、河谷地带。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暂时或持续性的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通过对生产的严重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成批地离开家园,迁移到异地安家。
2.经济因素
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总是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实现的。因此,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迁出率高。
生产布局的变化和新区开发也常常使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发生变化。大型生产项目的兴起和新区开发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多事业成功的机遇,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大批人口流入。例如,美洲大陆的开发就是与欧洲和非洲大批移民的涌入同时进行的。
此外,人口迁移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布局有很大关系。在近代以前,海洋使新旧大陆处于隔绝状态,现代运输工具的发展则使海洋成为交通运输和联系新旧大陆的通道,也导致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增大。新交通线的开辟,常常伴有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
3.社会文化因素
前已述及,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和经济因素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通常制订一定的经济和人口政策以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例如,1878年清朝政府撤销禁止移民东北的禁令,致使大批关内人口移入东北。因政治原因所引起的人口迁移常常有强迫性,例如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驱逐犹太人,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把城镇黑人赶入“黑人家园”等均属强迫迁移。
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为了自己或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总是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中心地区。而移入地区也愿意接受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迁入,这往往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
此外,不少宗教活动也经常引起人口迁移。例如西非朝圣者到麦加去的历时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徒征服西非、北非的战争)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以及宗教迫害(如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对异教徒的迫害)造成的被迫人口迁移。
5.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满意答案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传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它迄今仍是促使中国人想多生育,特别是多生男孩的重要原因。“传宗接代”思想和对男孩的强烈偏好的形成,有其深远和复杂的社会根源。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从一个国家亦即从宏观来看,男性人口是一国的劳动力的主要源泉,也就是劳役、兵役、税收的主要来源;它同土地一样,是财富的来源。因此,中国历代国家政权一贯鼓励人民多生育男孩,以增强国力。从一个家庭亦即从微观来看,一个家庭(家族)的生命的延续,固然首先是直系血缘关系的延续,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关键在于它的财产继承权的延续。在“父产子袭”的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及其继承权的延续,必须有男性后嗣;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性后嗣,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必将结束。因此,各个家庭都必须把生育男性后嗣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然而,我们认为,对“传宗接代”思想产生的根源,仅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为人们不难看到,尽管国家政权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已不是传统农业,农民的家庭经济也渗透了近代工商业的因素。但是,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顽强地存在着“传宗接代”的思想。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扩大视野,进一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它的根源。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是“传宗接代”思想的主要根源之一。
2023年高考地理时间
考3本书。
新高考地理合格性考试考必修三本书分别为,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若选考地理,等级性考试还会考选修六本书,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2023年高考地理时间是6月9日11:00至12:15。
1、考试内容。
地理考试内容一般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2、分数比例。
高考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居多,占比约55至60左右,自然地理占比约40至45左右。区域地理无法准确判断,因为高考中单纯考区域地理的题很少,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许多内容都是以区域地理背景为基础的,通常与其他题型结合一起考。
3、考试题型。
第一类为地理计算类,包括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温差、海拔高差等,通过计算解决。第二类为分析区域,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等解决。第三类为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
怎样缓解考试焦虑:
1、有效的备考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将考试内容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这样可以提高自信心和减少焦虑感。
2、定期复习。
持续性的复习可以增强记忆和理解,减少焦虑。划分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复习,避免拖延。
3、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减轻焦虑感。
4、放松和休息。
在备考间隙,给自己一些时间放松和休息。可以进行一些喜欢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运动等,以舒缓压力。
5、避免完美主义陷阱。
不要对自己过高要求,接受自己的努力,并理解没有人是完美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尽力而为而不是结果上。
以上数据来自高三网官网。
求高中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在综合题中考查占8--10分;
15年26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通视条件,量算水平距离,方向的判读,山区交通线选线的原则;
14年26题考查:量算水平距离,计算相对高度,通视条件,地形部位的判读;
13年27题考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判断,估算长度,描绘剖面图,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
重要性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部位判读、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球运动考点分析
地球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4年27题考查:日出早晚问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重要性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是地理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考查。
(三)气候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四)水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15年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14年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13年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天气系统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
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性
天气系统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以选择题居多。
(六)板块运动考点分析
板块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2分;
14年30(2)考查:东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简述和较少,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同时,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题重复训练来强化。
(七)自然带考点分析
自然带在综合题中考查占4--6分;
15年29(3)考查:自然带分布特征及原因;
14年30(3)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13年29(1)考查:分析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重要性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资源浪费和枯竭等都是忽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因此今后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
现在没有大纲了,只有考试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2012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说明
I.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刨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三、地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 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全日
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
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周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l、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粪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变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宅问形态和商业同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办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舁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凋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台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四部分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
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
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
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选考三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志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25道题,每题4分,共10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4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共6道题,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2道题,共11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级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3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必做题部分根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必考内容命题。其中.思想政治必做题的分值比重约占36%,地理、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
准备报考成人高考小伙伴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和我看看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1、形成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有(盛行西风,沿岸有强盛暖流);
2、新垦区的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有(巴西,阿根廷);
3、反映我国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4、关于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很多);
5、有关南北美洲的叙述(原来陆地是相连的,后被巴拿马运河隔开);
6、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7、(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中亚西南部;
8、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少);
9、北回归线经过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0、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温带草原带);
1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12、关于非洲(黄金和金刚石居世界首位);
13、我国内陆上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15、印度的主要家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成人高考地理常见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4.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拓展阅读:成人高考各科目复习技巧总结语文:尤其要重视作文
从每年的考试状况看,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把握不准考试时间,尤其以作文为甚,经常写不完。作为成考考生,很多都有社会工作经验,届时只须正常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将做调整,以前成人高考作文题一般是定题目,限制体裁,但今年作文题改为“自选动作”,作文题只是给出一个话题,考生自己定题,自己立意,自定体裁,完全不受限制,这么调整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题型在成人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首次使用,考生相对比较陌生,考生在平常要多练习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专家们特别提醒考生,写作文时要把握好文章主旨,无论任何文体,都要把握其中心思想;此外,重点理解材料内涵;第三,作文要有一定深度。
数学:答题时遇到难题就放弃
首先要注意复习概念。大纲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彻底理一遍的首要复习材料。所有的概念都须搞清记熟,查漏补缺。在做题的时候,要强调做题质量。从9月份开始,做题是考生这一段时间必须勤加练习的重要内容。综合题、模拟题、历年真题都是最后阶段的必练题目。
从近几年的数学题来看,没有很难的题,考题以常规题为主,只要考生能够将常规题答准确,一般就能够拿到120分左右。
英语:注意多做练习题
从《考试大纲》来看,语音题占7%,词汇语法题占27%,完型填空占13%,阅读理解占40%,短文写作占13%.考生要想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最后阶段多做练习题,同时多看英文书报,这样提高词汇量。通过做题,可以体会到写作者的思路,并领会出题人的思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这时考生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能只顾记忆语法知识,要通过做题发现出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某一个知识点的。
在谈到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想在阅读理解题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先初步浏览一遍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关键词、专业名词、或者作者的某一个观点,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一般会成为考试的对象。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喜欢反复看文章,这样会影响答题效率,一般看一遍文章就可以开始答题了。最后,在谈到短文写作时,写作题不会很难,一般就是写封信、或者介绍某个地方、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只要考生动笔写了,没有单词、语法错误,都能够得分。再有,她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15分钟完成完型填空,10—15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整个考试时间。
政治:善于结合时事复习
在谈到政治课复习时,政治考的内容为四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28%)、毛泽东思想概论(占28%)、邓小平理论概论(37%)、时事政治(占7%)。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记忆并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就很难下笔答题。其次,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简答、辨析题的方式来考。
冲刺阶段复习小窍门
同时,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一些复习的小窍门:其一:根据试题比重复习。在考生拿到的复习教材中,一般都附有《考试大纲》,在每门功课的《考试大纲》中,则注明了每章的知识点和各种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考生可对照大纲进行复习;其二:注意每个章节的总序和总结。每个章节的总序和结语涵盖了本章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其三:临考前晚浏览书本。把自己平时的每一本习题册都翻一翻,看的时候不用太细致,而只需要浏览一遍就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