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区别

2.那个5年高考3年模拟是不是包含历年高考试题的习题书?

3.《5年高考3年模拟》的区别有哪些?

4.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A版好用吗?

5.2015年高考复习指导: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

6.高考要不要做模拟题?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区别

2015高考模拟试题-高考真题2015全国卷

1.高考题是大学老师为主出题,模拟题是教研员或者老师出题

2.模拟题一般来说略比高考题难,而且黄冈、启东等地的模拟题更难

3.你做的模拟试题不一定适合你的教材,如果你是新课标,圆锥曲线部分删减了东西,做老教材地区的题就不顺手

4.不允许有超纲题,但允许有知识引入型题,就是临时给你讲授一个东西,然后就做题

5.模考600(二模)实际高考可以达到620分左右

6.要求为考纲里的(可以是派生词),超纲词要标注,不标注证明不影响理解的或者让你推断的,控制在5个之内

那个5年高考3年模拟是不是包含历年高考试题的习题书?

都是真的,只不过针对不同省市有不同的书,你买的时候问一下是否针对广东的考生,因为广东是自主命题的省份,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按章节分类处理。买这两样却是重复,就看你需要怎样的训练,抓基础,53,练速度,套卷。

《5年高考3年模拟》的区别有哪些?

53高考a版b版存在以下区别:

1、侧重点不同

A版主要是针对的基础问题,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讲解,附带历年主要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进行讲解;

B版主要是习题,不过也是习题,但大部分都是高考题,高考题可都是优中选优的题目,针对高考的统合起来的复习题,适合高三冲刺训练的。

2、上市时间不同

“5.3”A版每年2月出版上市,包含当年最新模拟试题,但不含当年高考试题;

而“5.3”B版每年6月中旬上市,包含当年最新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

3、适用阶段不同

A版适合当年高三学生二轮复习及当年高二学生提前进入复习使用;

B版适合当年高三学生一轮及二轮复习使用。

扩展资料:

《5年高考3年模拟》是2008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曲一线。本书主要是对高考命题内容进行归纳,对高考命题形式进行剖析,对高考题进行预测。

2009年9月19日,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举报,山东济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会同梁山县公安局首先将涉嫌在山东梁山县大肆盗印该社《5年高考3年模拟》教辅图书的犯罪嫌疑人徐某某抓获。

随后在印刷盗版图书的华天印刷厂查获盗版《5年高考3年模拟:英语》2千余册,在新大陆印刷公司查获盗版《5年高考3年模拟:英语》PS版5张,在关庄村某食用菌厂查获盗版《5年高考3年模拟》2万余册。

百度百科-5年高考3年模拟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A版好用吗?

我定义一本书好不好用,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的。因人而异,我就我个人感觉来说。

第一个方面,是这个书本身。我们来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本书出自曲一线。曲一线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了,对于高考生而言,已经是老品牌了,且常伴左右。学生一代代更迭,其实明显可以看到曲一线的书的质量也在一代代更迭。所以曲一线品牌下的书的质量,其实是好的,就其内容而言,也是相当不错的。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一本书来说,分为AB两个版本。可以去线下实体书店翻阅一下,你可以感觉到A版的题目相对于B版是少的,而且A版更加注重于知识点和方法的一个讲解,就我们平时所说的基础知识。

A版会更注重基础

B版就会对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说的更多一点,题目更多更难一点。

B会比A更厚一点

好,那我对这个书的大概判断就是如上。接下来来说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点,就是对于我个人能力的评估。也就是说我与这本书的匹配度。

就拿数学来举例子吧。数学的AB版层次挺分明的。购买参考资料时,首先一定要先考虑,学校老师给的任务能不能认真圆满的完成,这个真的非常重要!!!然后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你来做这个资料。任何资料,只有你一点点做了,才是有用的!!!所以,买之前一定要首先考虑好!!!接下来就是,考虑好自己买这个书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在某个方面老是出错知识点落实不到位,所以我买书来巩固。还是说我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了,还想做一个更进一步的提升等等目的。然后对自己的这个科目有一个分数评估。比如说,我几次成绩下来,可能数学就在100出头的样子,我买这本书如果为了巩固某个知识点,那就是妥妥的A版。可是如果觉得自己各个知识点都落实了,还需要思维的训练拓展,那么我就是会考虑B版。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当然你也可以去问问同学问问老师的建议。

如果希望通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来巩固基础,是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你可以把这个书做个几遍,那你基础一定很牢固。其实任何书都是这样的。对于数学也有人会推荐朱昊鲲的《2540》其实也可以,它的整个系列目的性计划性更强,这个方面做的比五三强,但是他的解析就没有五三详细。具体的书籍选择看你自己。但是不管什么书,只要你去做,结果都不会太差。

这个做的比五三好就是计划性目的性更强

而如果你达到一定的水平了,你再来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A版,就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虽然可以给你很多成就感emmm

结合实际情况和日常需求是最最重要的!!!

最后就是,希望不要盲目入参考资料。有计划的去使用参考资料,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做好巩固和复习以及断舍离,就已经很好了。

2015年高考复习指导: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

2015年高考复习指导之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如下: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关于“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这个“方案”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正视语文学科教育与现实需求不匹配的现状,表达出加强改革的决心愿望。这令人鼓舞;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试图以高考为导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实事求是的选择,体现出勇毅气魄。这值得赞佩;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语文学科的改革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为征求意见提供明确方向。这促发思考。

 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中学生学习动力的严峻现实。实事求是的抉择就是,将对高考语文的改革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认识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优化高考语文命题、阅卷和备考等各项工作,使高考语文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高考改革方案”更要求我们做好切实深入的努力。我坚信,这是每一位语文工作者负责任的不二抉择。

 现在很多通行的语文备考方式值得商榷。

 其一,知识体系。罗列铺排各个体系、各种门类的语文专业知识: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学理论、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文章体裁和作家作品等等。这些不是中学语文,是对语言和文学现象的解释与梳理。高考语文试题不考专业术语,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属于语言积淀范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也是对这一传统的再次强调。审视现行《考试大纲》和试卷实际,高考语文试题涉及的直接知识因素,包括四个层面,八个要点:

 1.汉字:①汉字字音,②汉字字形;

 2.词语:①近义词语,②成语熟语;

 3.文言:①文言实词,②文言虚词;

 4.其他:①名句名篇,②其他积淀。

 上述八个要点在考试中都以动态的应用形式展现,形式也有着差异。说得更直白些,语文知识,无非“字词”而已。

 我们不希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的改革初衷,被异化成更为繁复的知识板块;我们希望“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能真正落到实处。

 其二,方法策略。试图编织出解题方法的链条。充斥语文专业报刊的“诗词鉴赏十八式”、“现代文阅读十大方略”、“古文断句十二要点”等等,便是“方法链”的浮光掠影。这类致力于贯彻解题套路的“方法链”,脱离了语文根基,它也不是中学语文,是对语文和文学现象的涂抹与包裹。它气沉沉,窒息着教师和学生的语文才能与兴趣,无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的发展。用过于细碎的所谓“方法”冲击或取代对语言的把握和感悟,舍本逐末,弊大利微,是思维的懒惰。

 其三,题海战术。从上到下,反对“题海”的呼声由来已久,但“题海”却愈演愈烈。每个市区县,大体都有三次正式模拟考试,各地交叉,便有十数次了。这许许多多模拟题,究竟好不好?外在的试卷结构、试题形式与高考试题肖似很容易,但实质是否一致就难说。诚然,模拟题中有好的题目;但有点好题并不难,难的是都是好题,没有坏题。偶或出现的坏题目模糊着教师学生对高考题目本质规律的认识,是用单一“行为勤奋”的假象,取代“思维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当然,也就消磨了备考的效率与效果。

 模拟,渐次演变为猜题,商业也就乘机在“题海”中兴风作浪。*商,炮制诸如“高考母题”、“试题揭秘”、“高考工具”等产品,进而纠集媒体,蒙蔽、利用某些专家、学者、教授、官员,还有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合谋考生。究其根源,还是对“题海”的迷信。

 所有这些,都与中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背道而驰。让中学语文回归语文,还要从认识语文,认识高考开始。

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是什么?

 一方面,高考语文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对中学语文学科的属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出了恰切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自有渊源。唐人韩愈曾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并没有说可以“大学而小遗”。他是在晚唐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偏重“小学”,轻忽“大学”,即“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状况下,提出上述观点的。韩愈所强调的实质上就是“小学”与“大学”的统一。韩愈说的“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等;韩愈说的“大学”,就是儒家之“道”。我们今天,大体可以意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离开语文的“人文性”,只谈“工具性”,这种“工具”固然是苍白的;反之,离开语文的“工具性”,空谈“人文性”,这种“人文”也是廉价的——这里的关键是二者在实践中的“统一”。

 正是中学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中学的其他学科都是科学学科:自然科学是理科,社会科学是文科。科学必须讲究专业术语,必须探究细密的方法。非科学的语文就不适合这样。中学语文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学科,不是与其他学科等同意义的科学。承认中学语文学科不是科学学科,才是科学的态度。

 我们说中学语文不是科学学科,有许多证据。同学们写议论文,议论文应该是中学语文中相当具有“科学”特质的内容。有一种论证方法叫例证法: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不允许,也不承认这种证明。数学家陈景润致力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偶数都可以表现为两个素数之和的形式。我们举一千个、一万个例子都可以证明它的正确,人们至今举不出一个它不正确的例子。但是仍然没有证明这个命题——这才是科学。举若干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不是事实胜于雄辩,这是雄辩胜于事实。语文环境创造的往往并不是科学定理,只是某一社会环境下认从的公理。一杯水,这是常识。它有两个发展方向: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就是水的分子式、离子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向语文的方向发展,就可能是一掬清凉、一种滋润、一股生机、一分殷切的期盼、一片体贴和关怀。

 中学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学科,中学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高考语文一贯淡化专业术语、摒弃琐细的所谓方法,这符合并体现着中学语文的性质和要求。诸如语法、修辞、句式、手法、流派,这些对语言、文学现象的梳理和解释,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把语言、文学当作科学来研究的专业,是学问,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从业基础,但与中学语文,以及与高考语文的基本方向、核心内容并不相同。我们需要遵从学科规律,依据高考实际,做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活、体察语言、锤炼思维;高考语文也在其中。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智力能力的考试,不是单纯的体力毅力的拼争。要提高备考效率,优化备考效果,就不能盲目陷入题海。备考目的要高度明确:目的之一是明确意识和思路,做到特别清晰透彻,答题正确快速;目的之二是激发充实内涵积淀,在高考的鞭策下,扎实提升语文素养。

 基于上述原因,语文备考需要明确考点,认识各类题目的特点;更需要模糊考点,充分认识各类题目的共性。

 我们常说语文学习有“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语文高考采用笔答方试,不考“听”和“说”,只考“读”与“写”。“读”考查吸纳能力,即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吸收、判断、鉴赏的相关能力;“写”考查释放能力,即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见解、主张的相关能力。“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归纳,“写”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演绎。

 高考语文试卷中,除选择题目之外,都包含“阅读”“写作”两项因素,兼顾考查两种语文能力,都需要运用两类思维方式;因此,都具有双重价值。如果把语文试卷喻为一张餐桌,那么,在这张餐桌上,摆放着形态各异的馒头: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高的、扁的……我们需要认识它们外在的差异,更需要明了它们本质的相同。各类题目,只是对“读”“写”要求的侧重不同。阅读类题目,以“读”为主:读诗、读文,是“读”;但回答问题,就是“写”,只是不要求写800字,而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写作类题目,以“写”为主:读作文题目,读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是“读”;但显然,“写”成800字作文是主要的。

 这样认识,语文备考才有效率的提升和效果的优化。因为,我们做任何一种专项准备,都牢牢盯住“读”“写”的根本规律,相互迁移、转化、共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语文高考,自然需要了解语文备考的要义。平时,学生们学习语文,目的是充实知识,提高能力。打个比方,是在打造一把刀剑。进入备考阶段,主要任务已经不是打造刀剑,而是磨砺锋刃。如果刀剑没有打造好,锋刃当然就磨不好;我们要解决的是,刀剑打造得不错,知识能力都不欠缺,就是总不能获得稳定的、理想的成绩,也就是要解决磨砺锋刃的问题。至于语文考试——我这里说的,只指每年6月7日的高考考试,而不代表任何模拟考试。模拟考试,都是备考行为。在6月7日的高考考场上,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磨砺锋刃,而是使用刀剑。快速正确,获取高分,是考场行为的目的;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的成绩,是考场行为的不二追求。

 在这一点上,做模拟试题和做高考试题有重大差异。在高考考场上,面对一道选择题目,A、B、C、D四个选项,如果判断出答案是A,那么,B、C、D就不必再看了;但是在模拟考试中,四个选项都需要判断,因为它们都是很好的“磨刀石”,都有“磨刀”——备考的价值。在高考考场上,一道选择题目的四个选项里,有两个选项犹豫不定、把握不准,那没关系,把正确答案抓住就是胜利;但是在模拟考试中,能够确切判断的选项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生并不需要通过它解决什么疑难。把犹豫不定、把握不准的选项弄明白,才是更重要的。这一差异,只在语文学科里体现得特别鲜明。数学选择题,四个选项里,一个正确,其他三个自然错误;语文选择题,四个选项,大多是各自独立的,相当于四道小题目。如果将模拟考试的方式诸高考考场,写作文的时间将捉襟见肘;如果将高考考场方式行诸模拟考试,就达不到备考的效果。“用刀”和“磨刀”,势难兼顾。

 其他题目,也存在类似差异。在高考考场上,一道答题,答出要点是关键;在模拟考试中,则要追求尽善尽美。非如此,就不能通过备考实现意识高度明确,思路特别清晰和激发充实内涵积淀,提升语文素养这两项任务;更不能在完成答题的同时,提高语段写作的能力。

 在生活里和学习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自发”,还是“自觉”,这是业余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分野。同学们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有理由以专业考生的姿态进入考场,这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高考要不要做模拟题?

高考要做模拟题。

在高三备战高考的过程中,真题和模拟题其实都是不可缺的,近几年的真题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适当做模拟题,但是要做的是高质量的模拟题。

在做模拟题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就是一定要高质量才可靠,做高质量的模拟题可以说是考生们一个不变的追求。而我们在做模拟题的过程当中,还是很明显的体会到了它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与其做质量无法保证的模拟题,还真的不如回到真题上来。

模拟试题的选择

1、高考真题模拟:可以做各类高考真题,这类题目一般质量都比较好,做题之后进行分析,很容易提高自己高考答题的适应能力。

2、本省高考模拟:一般各省或地区都会组织各类高考模拟,而省级模拟考试参与的人比较多,通过参与模拟考试有助于根据省级考生排名了解自己学习状况,为自己后期学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