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6月7号吉林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2016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怎么写

3.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4.2016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

5.2016年高三二月调考语文作文怎么写

语文高考真题2016,2016各地高考语文模拟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2016年6月7号吉林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1、201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2、作文点评:

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迥异,人家是材料作文的时候,江苏卷是命题作文,等到今年全国卷开始向材料加命题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它却变成纯材料作文了,这就是个性所在吧。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从俗话说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

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

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2016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怎么写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蚂蚁搬食》,正巧我家门口就有一个蚂蚁洞,今天我就要仔细地来观察一下了。听说蚂蚁最喜欢吃甜食了,我便在距离蚂蚁窝大约一米处放了几粒白糖和一些甜的碎饼干,然后我就蹲在那里,开始等待蚂蚁的出现。等了好久,可我还是没有看见一只蚂蚁,我想:是不是我把食物放得离它们的窝太远了,致使它们闻不到香味,而没有被吸引过来,于是我试着把食物向前移了一点,终于第一只蚂蚁出现了,我见它慢慢的爬向我撒在地上的白糖和饼干,只见它先在饼干的周围转了几圈,然后左推推,右搬搬,然而饼干对它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了,不管它怎么努力,饼干依然像一座泰山一样“屹立”在那儿纹丝不动。我以为它会泄气,没想到它把头转向了旁边的几粒白糖,这一次它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一粒白糖顶在了头前,慢慢地爬进了它的家。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大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向饼干移来,终于看见“泰山”了,他们欣喜若狂,靠近“泰山”后一拥而上,蚂蚁越聚越多,终于这些小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变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移着“泰山”向它们的家缓缓前进。。。。。。。我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给我了一个启示:一只小小的蚂蚁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团队精神,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到呢?

2016年语文高考卷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第二天他得知这张**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追问:

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呵呵

回答:

相信我没错的,真的是这个,呵呵

2016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

1、92岁的离休教师彭秀兰的去世,令瑞安市无数人垂泪感念。这位仅有一个外孙存世的老人,一生致力慈善,先后捐款50多万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她的外孙说,当自己大学毕业后,外婆就对他说:“你已经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我要将一切还给人民。”

对此,有人评论说老人太傻,该多留点钱给外孙。有人说老人令人尊敬,需要弘扬这种无私精神。也有人对媒体报道老人提出质疑,认为她只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人对老人善意的捐款能否用到实处产生质疑……

对于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

无法理解时仍请为善行点赞

92岁的彭秀兰女士离去了,留下的是捐款50多万的善行。一时间,膜拜者有之,感念者有之,却也不乏质疑之声:老人是不是太傻了?显然,老人不仅不傻,傻的应该是无法理解她,还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们。我认为,无论对一件善行是否理解,表示尊重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人生的追求本就有高下之分。高者,置公于私之前,置人于己之先,置家国于私欲之上,置世人于心田之间。而低者,往往着眼于自己利益和自身欲望的不断满足,鲜能顾及他人。事实上,境界低者为多数,也正因为如此,无私的奉献成为令人膜拜的高尚精神,而非人人均能践行的行为准则。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彭秀兰女士的行为不应被膜拜。境界达不到实属正常,毕竟美德无法强迫。然而,对高境界的人表示尊敬,承认其善行的意义,却是一种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这即是说理解不了并不是你的错,妄加揣测却不应该。有人质疑老人,认为她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此言差矣,老人一生为人师表,50余万对她而言并不是小的数目,彭秀兰女士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失学儿童,因为她明白教育对一个孩子前途的意义。而质疑者,并不明白,也不理解。

高尚的道德虽然稀少,但并不因此而褪色,反倒如黑夜中的烛光,总能驱散部分黑暗。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大善之行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常人难以理解之举:汲汲点滴财物者,永远不能理解扎克伯格捐献99%财产的初衷;抱怨于生活贫困者,永远不能体会白芳礼蹬车数十载资助贫困学生的淡然;自私自利者,绝对不会明白“最美司机”吴斌临终前急停车辆的负责……我理解他们的无法理解,但请对此表示尊敬。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实际正是这样,只要我们将“善”置于高处,终会有更多人愿意仰望。将行善者放在模范的位置上,会带动更多的人乐于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反之,若是总以质疑的目光去看待可能暂时无法理解的善行,而不去思考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又如何促进整体风气的改变?

当面对一件高尚到令人惊异的善举时,请别忙着用消极、质疑的眼光去看待,不妨设身处地,多从受助者的角度去看整个善行的意义。也别想象自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且先为善行点赞,并加入“力所能及”的行列。

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2、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老师点评

王兆芳:本文时时在比较中表达观点,且并不贬抑其它,而是概括出各自特点,表达“我赏”“我敬”与“我选择”的不同态度,具备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要求的针对性论说的特点,显得鲜明而得体。语言简洁,材料有效,层次清晰,收尾有力有味,不错!

2016年高三二月调考语文作文怎么写

该漫画由四副独立的人物构成,上下左右排列对称均当,并用竖立的矩形方线作为边框,四副人物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画,从表面观察可以认定人物为(小)学生。其中,两两形成鲜明比照。

横向观察,第一组是评价主体对考100分和55分学生的不同评价,考100分(满分)的学生脸上有一个被亲过的嘴唇印,考55分(不及格)的学生脸上则是一个巴掌手印,并且考100分的学生脸上洋溢笑容,考55分的学生则愁容满面;第二组,则是一个考了98分(未能满分)的学生脸上是一个重重的巴掌印,考61分(刚刚及格)的学生脸上却是一个红红的嘴唇印。

纵向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原先考100分被给予红嘴唇,后来考98分被给予大巴掌;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刚开始考55分被给予大巴掌,后来考61分被给予红嘴唇。

1.漫画的画中之言

从横向看,第一组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主体对考试成绩不同孩子所作出的评价:考试成绩好,就对孩子赞扬,孩子也跟着心情好;考试成绩不好,就责备甚至痛下毒手,孩子也变得灰头土脸;第二组则是对孩子要求标准的不同,没有考满分就横加指责,刚刚考试及格就大为赞赏,而根据受到的评价不同,孩子的反映也有所不同。

从纵向看,是评价主体(主要是家长)对同一个孩子前后表现不同而给予的奖赏惩罚: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如果一旦退步就要受到惩处;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如果稍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

2.漫画的言外之意

就家长而言,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甚是关心,如果孩子成绩好,哪怕只是两分的退步,也要受到惩罚;而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哪怕只是六分的进步,也会受到表扬。可见,家长们在乎的只是孩子的进步与退步与否。

就学生而言,退两分则没有考满分就会因批评而心情变坏,进六分则刚刚及格就因表扬而心情大好。所有的一切不仅仅在于几分之差,更取决于家长的评价。

二 选题立意

上述已经简要说明了漫画的内容和语义,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行选题立意,找准一个角度或方向,自拟题目。

由于作文对题目没有明确规定,完全是根据漫画进行自命题,因此相对也就比较随意和广泛。漫画题材具有深邃的讽刺和挖苦意义,画中之言殆尽,言外之意无穷。但究其本质,漫画讲述的是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差异,优秀的孩子被赋予了尖子生的思想包袱,就不能再有所退步,即便有一次拿不到满分或第一名也会受到新的评价,之前的辉煌成绩已经被抹杀;差生只要有进步,即便从来都不及格,但有一次刚刚考试及格,他的父亲也会对之视若珍宝。而对于孩子而言,考试结束后的成败则在于父母的评价,他们完全受家长的心情影响。

就这样,在考试成绩与家长满意之间,无形无影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孩子一贯成绩好,父母开心,但孩子就不能有退步;孩子平常学习差,父母忧心,但孩子偶尔也会有进步。即“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相对成功”,仅仅只是几分的差别,两个孩子考试前后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心情。建议选取的题目《几分之差,天壤之别》、《进六与退二》、《批评与赞赏》、《家长眼中的进与退》、《嘴唇与巴掌》、《晴雨图》、《成绩单》、《画中言外》、《教育的印记》等。

三 谋篇布局

两个基础不同的孩子,面临着不同的命运;同一个孩子的不同表现,也面临着命运的不同。

漫画的横向比较是对不同孩子考试分数多与少的评价,横向评价则是对同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进与退的评价。而漫画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家长眼中的分数多少”与“学生心中的成绩进退”不自然就画上了等号,而最后的受害者却是孩子。即孩子参加考试,家长根据考试成绩给予评价,最终孩子承受评价后果。尖子生因两分之差的退步由赞赏转为批评,后进生因六分之差的进步由批评转为赞扬。而不管怎样,孩子永远都是考试评价的牺牲品,他们活在了家长们的单方面喜怒之下。

因此,写作至少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不同家长对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要求、标准不同;其二,孩子的进步与退后关系到家长的期待性;其三,教育评价的最终后果还是要着落于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并不因自身的几分之差而有实质性的变化,最根本的还在于父母看待孩子成长的眼光或态度,不要因孩子一时的成绩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孩子暂时的不起色就丧失信心。鉴于此,文章在写作中,结构上可以是:第一部分描述客观现象,第二部分对比辩证分析;第三部分拔高升华主旨。

四、中心主旨

对于教育需要关注,家长关心孩子的学生成绩自是无可厚非,但也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不要因偶尔一次达到或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期待就有所区别对待。该漫画中,这两种类型家长的做法都不可取,我们对孩子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因为谁也不可能预料到孩子接下来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你开心,孩子就不会伤心;你伤心,孩子也开心不起来。真正爱他(她),就多些赞赏,少点批评,既不要盲目地望子成龙,也不要一昧地恨铁不成钢。毕竟,孩子是自己的,成绩是孩子的,而爱则是我们所共同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都不要让爱成为对孩子的伤害!

2015武汉二月调考于3月3-4日进行。本次考试是武汉市对高三考生一次重要的诊断性摸底考试,旨在了解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实际水平。

本次考试是2014年高考前非常重要的一次模拟考试,它结合了2014年高考大纲的最新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请广大考生引起重视。以下为本次语文科目的答案

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1.C(C组均读zhuàn;A组“樵”“翘”读qiáo,其余读qiǎo;B组“厘”“蠡”读lí,

“俚”读lǐ,“旎”读nǐ;D组“驯”读xùn,其余读xún)

2.A(B组“绊脚石”,C组“沉湎”,D组“一诺千金”)

3.B(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如出一辙:形容事情非常相像。联系下文

“这一构想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应选“一脉相承”。契合:符合;聚合:聚集到一起。

此处选“契合”。“倏忽”、“忽而”均含有“忽然”之意,但前者强调“很快地”,后者多同

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之前,故选“倏忽”。恣意:任意,任性;惬意:满

意,舒心。因前一句强调的是生命力“顽强”,宜选“恣意”)

4.C(A项“看到有……铃声”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微米级的产品”比“茶杯、拉链、

汽车模型等”更小;D项语序不当,“父亲一方面”应改为“一方面,父亲……”)

5.B(黛玉性格极度敏感自尊,不可能对这些“冷遇”不介意。“送花”“敲门”分别见原著

第7回、第26回,周瑞家的、晴雯均非故意,都是误会)

6.B(B项与“伟大思想”“长期思考”扣合不紧)

7.D(A项,原文第2段“哲学家们的沉思有时看起来滑稽可笑”。B项,原文“如果……

那么……”是一种假设,不宜理解为事实;作者认为哲学应该“对实证科学的惊奇再表示

惊奇”。C项,原文“解决或超越这一悖论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自觉地顺应这一悖论”)

8.(1)认识论上的困惑 (2)方法论上的困惑 (3)语言表达上的困惑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9.D(会:适逢,恰逢)

10.D(①句是谭忠在魏镇了解到的情况;②句是假设的结果;⑥句是陈述已有的事实)

11.B(“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

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