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了状元,为什么叫"金榜题名"?

2.录取通知书的历史介绍

3.古时候科举是要考试的,考试通过的话有科举通知书吗?

4.高考成绩公布好久了,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古代状元录取通知书_古代的录取通知书

高中录取通知书相比大学录取通知书其内容更简洁,但同样是考生录取和新生报到入学的重要凭证,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关系中考公平公正。

录取通知书内容包括:

1、录取考生个人资料

2、录取学校资料

3、新生报到时间

4、新生报到所需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校服费、其它学杂费

古代录取通知书介绍:

相比于现代人,古人享受的待遇貌似要高许多,有专门的政府官员来通知。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遣特定人员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所以可以这样说,捷报就是古人现代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自家提塘官的便是,因在枢府效劳多年,蒙枢密老爷赏俺今年科场专走官报。”明阮大城的《燕子笺·放榜》里的这句话便是其因在府里效劳多年,科考可以直接拿录取通知书的事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录取通知书

中了状元,为什么叫"金榜题名"?

高考可以说是每年中都会有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多年的苦读,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而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在古代,古人也有比现如今的高考更为严苛的科举考试,而且在考试之后,同样也会公布成绩,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名字登上了“金榜”的。那么,古代的科举又是如何进行成绩的公布的呢?

“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来公布结果呢?

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清代乡试放榜“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

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也是“金榜题名”这一成语的来源。放榜也称“放牓”,即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在古代,放榜日可谓是读书人们的重要节日,唐人黄滔曾作《放榜日》一诗赞曰:“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建立完善,《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了唐代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最为重要,前者考经文(“帖经”)及时策,后者主要考诗赋。相比于范围较为固定的明经科,进士科及第较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其结果的公布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进士科发榜的时候,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东墙)上,据《唐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唐代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确立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每级考试的结果都会发榜,其中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进士,最终通过殿试确定进士的名次。清代的乡试是省内考试,也是淘汰率极高的一个环节,其放榜过程也是万众瞩目。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乡试榜单公布时,“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由此可见,这一过程颇具悬念性与仪式感,每写一个名字,都要更换一下屋里的红烛,而屋外等着看榜的围观群众更是心潮澎湃。

科举结果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观榜考生面对结果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唐摭言》便记载了元和六年一次监生撕毁榜文的事件,礼部只好“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暂时控制一下场面。此外,“金榜题名”也可能伴随着“洞房花烛夜”,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就说唐朝人喜欢“榜下捉婿”,甚至“多有势迫而非所愿者”,虽然可能是笑谈,也足见进士科名的价值。

皇帝亲自“唱名”,宣布殿试结果,录取通知书被称作“捷报”

除了张榜公布外,对于高中进士的,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到了宋代,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明清时期则将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上面会写上中举人的姓名以及考取的名次,由专门的报录人敲锣打鼓地送到中举人的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便生动描绘了这一场景。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还有人因为儿子被录取而“起死回生”。据《坚瓠集》记载,嘉靖初年有位叫李镇的人,晚年得子,“课其学业,日以显扬期之”。及发榜日,李镇本“绝气一二日矣”,待到报捷者登门宣布其子高中,李镇竟“忽惊起而问之”,多活了两年。

不光有录取通知书,为了表示对殿试的重视,古代还会采取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宋代赵升《朝野类要》记载:“唱名,谓之胪传,圣上御殿宣唱,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为一班。其余逐甲,各为一班。”

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规制,据《清史稿·礼志》记载,传胪当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百官行礼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进士就位,跪下听传。之后会分别念到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这三个人都要出班前跪谢恩。后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不用单独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礼即可。传胪完成后由礼部的官员高举着“金榜”领路,“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最后金榜还会在东长安门外张贴三日,然后再交回内阁。

官方编纂名册,以表彰进士,十二天内全国闻名

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进士,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固定张贴的“金榜”、送达到家的“榜帖”乃至皇帝在殿上的呼名,都没办法将他们的名字传遍各地,于是便有了刊印的“进士名录”。唐玄宗时就有人自发编撰进士名录,《封氏闻见录》记载:“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已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民,发起后进也。”唐宣宗之后,开始由官方编次《进士登科录》,据《东观奏记》载,“自今放榜后,并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内,仍仰所司逐年编次。”

宋代有官方编撰的《进士小录》,《宋史·选举志》记载:“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录。”明清时,则由礼部刊刻官方的《进士登科录》,上面包括玉音、荣恩次第、进士家状、御制策问及进士对策五部分,内容主要是皇帝的圣旨、进士们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殿试的试题和前三名的回答等。《登科录》刊刻完成后,先呈交给皇帝御览,之后除颁发给该科进士外,还要发给在朝官员每人一份。明代何乔新《书进士登科录后》记载:“国朝故事,进士释褐之后,礼部录读卷、执事之臣氏名与诸进士家状并及第三人之对策,刻之为《登科录》。既进御,乃颁在朝群臣及诸进士以布于天下。”此外礼部还会在北京孔庙内立碑,刻上每科进士的姓名,称为“进士题名碑”。

这些新进士的名录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唐《通典》载:“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浃辰”就是十二天,也就是说十二天内,新科进士们就已经名闻天下了。而那些不幸落第的考生,对他们则会报以无比的艳羡,《封氏闻见录》记载:“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录取通知书的历史介绍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结束。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昌榜”的形式公布,这也是成语“金榜题名”的由来。放榜是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昌榜,也即唱榜,其实也是张榜题名、昭示天下的一种“揭榜”形式。

最为隆重的揭榜仪式是由皇帝亲自唱名,宣布殿试结果。

张榜公布后,对于金榜题名者,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帖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专门有官方护送,敲锣打鼓,极为隆重,以示对读书人之礼遇。

古时候科举是要考试的,考试通过的话有科举通知书吗?

古人科举应试及第之后,县州府都会派遣特定人员前去通知报喜,这样的报喜在古人眼里称为捷报。所以可以这样说,捷报就是古人现代版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古人收到捷报之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可以让来访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奖状一般。从这个细小的细节同样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几乎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录取通知书的用途

1、凭录取通知书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省级招办或高校指定的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

2、告知录取信息,入学重要凭据?

本科生录取通知书是进入大学报道的凭证之一,丢失十分麻烦哦!录取通知书中一般都会附带其他资料,且说明里一般会告知报道时间、地点、所需物品、相关证明的具体说明。

3、购买火车票半价?

大学新生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到各大车站购票,这时候票价是有优惠的,大多是半价,有些是打折。这个和学生证是相似的。?

一般免收普通快车硬座价格的一半,卧铺或高铁的话也是免普通硬座的半价金额,并且有路线限制,每年允许往返家和学校两次。?

4、享受各类福利优惠?

高考结束之后,商场店家都有各种针对今年大学录取学生的优惠政策,比如凭通知书全场半价吃喝,兑换游戏币,或者各种电子产品的打折,凭着录取通知书,部分游乐园,景区都有打折优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录取通知书

高考成绩公布好久了,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现在的学子在进行重大考试考试的时候,会有学校或者相关的部门印发相应的通知书来公布他们的成绩或录取结果。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选拔考试,和古代选拔人才差不多的制度就是科举制。而科举制所要进行的考试不止一场,进行相关的考试之后,学子又该如何知道他们考试的结果呢?科举考试通过的话也是是否有通知书呢?

古代不同的朝代,对科举考试结果的通知用的方法也不同。早的就是用一种泥金的传统手艺的帖子,这种帖子的外面往往会有金色的涂料遮盖,以此来表现着一帖子的尊贵。并且通过书信的方式让专人寄到家中,此来表达对学子考取功名的祝福。而这种帖子往往会被学子珍藏和留作纪念。当然,在不同级别的科举考试的通知方式也不同,越高等级的考试的通知方式也越隆重。我们在书上也学到过,范进中举之后便有专人到家中进行通知,并且在来的路上,吹奏音乐,热闹非凡。在明朝时,通过会试的学子将会收到一种报帖,上面记录了考生的详情和考试的结果。而我们在电视剧上场中常常看到的,在特定的地方进行张贴,把通过考试的学子的名字书写在上面的方式,是乡试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

无论如何,科举考试的通知书是对学子考试结果的告知,是一件惊喜又重要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一位学子多年苦读的结果,使他们改变命运的方式。虽然古代的交通十分不变,但是历朝历代都表现了对这一工作的重视,都会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其进行书写和配送。相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学子们在等待通知书时都是一样期待又紧张的心情。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每个学子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时刻。多年的苦读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更是令所有的学子和家长们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入一所理想的高校。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也有比现如今高考更为苛刻的考试——科举考试,而且科学考试持续了很多年。在考试之后也是会同样公布成绩的,那个时候会有一个词语就是“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学生名字会登上榜单。

那么我们就特别的好奇,古代考试之后又是如何进行公布成绩的呢?科举考试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也就是“金榜题名”这一个成语的来源了。那个时候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在古代放榜的那一天,可以说是读书人的重要节日。

放榜之后,对于一些高中进士的学子,国家还会贴心的给他们送上录取通知书,就像我们现在高考学子一样,会收到邮政快递发放的每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一般的录取通知书上会写着中举人的姓名以及考试的名次,有专门的人敲锣打鼓送到中举人的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便生动的描绘了这一个场景,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还有人因为儿子被录取而起死回生等等故事都在民间流传着。

足以说明古代的科举考试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如果倘若收到国家的录取通知书也是相当的开心,毕竟以后就要走上仕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