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物质及关系

高考有机推断题_高考有机推断题核心素养

一、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有机推断题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解题思路为:

高三化学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学习时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重视基本实验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

针对以上特点,应努力做到: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只有创设实验情境,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实验题,否则可能就答不对或答不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要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将其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题。

落实 反思 总结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1.一门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约有22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等,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的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要反思其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加深记忆,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常用的纠错方式: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给错题做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其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见物质及关系

情况有很多种,耐心看啊推断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各类考试中都占很大比例。今借此篇幅把与短周期中有关的常见突破口做一下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1/2的元素;3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4、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5、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6、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7、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8、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9、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0、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1、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2、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四、 10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NH4+、H3O+

4、阴离子N3—、O2—、F—、OH—、NH2—

五、 18电子微粒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HS—、Cl—、O22—

5、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CH3F

六、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K+(紫色)

2.浅**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4.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特征反应现象: 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高中化学会考应知应会知识点条

一、 元素化合物:

类别 序号 问题 答案

卤族元素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 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H2在Cl2中燃烧(3)CH4与Cl2混合光照 (1)产生棕**的烟(2)产生苍白色的火焰(3)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7 检验Cl- 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氧族元素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现)、Cl2(颜色不可复现)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4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5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6 检验SO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 某溶液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定含有: SO32-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

氮族元素 1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2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3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4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7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红色喷泉

8 NH3的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9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10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11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NH3遇HCl

12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 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13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 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14 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15 浓硝酸的特性 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16 王水的成分及特性 浓硝酸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17 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 浓硝酸

18 火柴盒侧面的涂料 红磷

碳族 1 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2 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

碱金属 1 Na+的焰色K+的焰色 **紫色(隔蓝色钴玻璃观察)

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 能与Na2O2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4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3

5 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 (无法置换金属)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7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NaHCO3

AlMgFe金属 1 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 明矾、Al(OH)3

2 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 Al2O3、MgO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红褐色的沉淀 Fe(OH)3

5 红棕色的固体 Fe2O3

6 能发生钝化现象的两种金属 两种酸 Fe、Al浓硫酸、浓硝酸

有色物质 1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 淡**的固体 Na2O2、S、AgBr、AgI(黄)

3 水溶液显蓝色的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4 水溶液显**的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气体小结 1 有毒的气体 H2S、Cl2、SO2、NO2、;CO、NO

2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Cl、Cl2、SO2、NO2、NH3、

3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 HCl

4 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H2、O2、N2、NO、CO、CH4、C2H4、C2H2

5 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

6 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8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I、HBr)

9 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 NH3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1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1) 与酸反应产生H2(2) 与酸反应产生SO2(3) 与酸反应产生NO2(4) 与酸反应产生NO (1) 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2) 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3)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4) 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 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产生O2的产生C2H2的 K、NaNa2O2、F2CaC2

3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NH4)2S

4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AgCl、BaSO4

5 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 SiO2CO2、SO2、SO3等

6 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 K2O、Na2O、BaO、CaO(MgO)CuO、Fe2O3、Al2O3

其它 1 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 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 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 K、Ca、Na、Mg、AlZn、Fe、Sn、Pb、CuHg、Ag

3 合金的定义和性质 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4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1)酸雨(2)温室效应(3)光化学烟雾(4)破坏臭氧层(5)白色污染(6)水体富氧化(藻类疯长)(7)能保护环境的最好燃料 (1) SO2(2) CO2(3) NO2(4)氟氯烃(5)塑料袋(6)含磷洗衣粉(7)H2

5 常见的漂白剂 (1)将有色物质氧化的:氯水(实为HClO)、Na2O2、H2O2、O3(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

二、有机化学:

1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无水CuSO4,变蓝

2 能使溴水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3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 烯、炔(苯、烷不能)

4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如烯)

5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

6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醇和酸

7 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8 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 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0 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11 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 淀粉

12 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油脂

13 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蛋白质

14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5 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乙酸

16 有毒的物质是 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7 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

18 能发生水解的是 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19 能还原成醇的是 醛

20 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 乙烯

21 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 乙烯的产量

22 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 C6H5ONa溶液

23 不能水解的糖 单糖(如葡萄糖)

24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葡萄糖、麦芽糖

25 不溶于水的有机物 液态烃(苯、汽油等)、乙酸乙酯

26 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27 可用于环境消毒的 苯酚

28 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 酒精

29 写出下列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乙醇;(2)乙醛;(3)乙酸; (4)硝基苯 (1)羟基—OH (2)醛基—CHO(3) 羧基—COOH (4)硝基—NO2

30 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 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 从乙烯制聚乙烯(3) 乙烯使溴水褪色(4) 从乙醇制乙烯(5) 从乙醛制乙醇(6) 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 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8) 油脂的硬化(9) 从乙烯制乙醇(10) 从乙醛制乙酸 (1) 取代(2) 加聚(3) 加成(4) 消去(5) 还原(6) 酯化(7) 水解(8) 加成(或还原)(9) 加成(10) 氧化

31 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苯酚

32 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 苯酚

33 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34 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1)CnH2n+2;(2)CnH2n;(3)CnH2n-2

三、化学实验:

1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 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3 用固—固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液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用固—固不加热装置制取的气体 O2、NH3Cl2、C2H4H2、CO2、C2H2

4 制取以下气体需要加热的:制取以下气体不需要加热的: (1) 用MnO2与浓HCl制Cl2(2) 用乙醇和浓H2SO4制C2H4(3) 用KClO3和MnO2制O2(4) 用Cu和稀HNO3制NO(5) 用NH4Cl和Ca(OH)2制NH3(1) 用Zn和稀H2SO4制H2(2) 用CaCO3和稀HCl制CO2(3) 用CaC2和H2O制C2H2(4) 用Cu和浓HNO3制NO2

5 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物质 氯水、浓硝酸、AgNO3

6 一元强酸与一元一元强碱恰好中和的计算公式(求未知碱浓度) C(酸)V(酸)==C(碱)V(碱)

四、物质结构:

序号 问题 答案

1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2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3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4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5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CO

6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Li、Si、Mg

7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NF

8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PAl

9 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 CO

10 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H2O、H2O2

五、俗名总结:

序号 物质 俗名 序号 物质 俗名

1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纯碱、苏打

2 乙炔 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

3 乙醇 酒精 13 CuSO4?6?15H2O 胆矾、蓝矾

4 丙三醇 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6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 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8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9 NaCl 食盐 19 KAl(SO4)2?6?112H2O 明矾

10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2固体 干冰

1号元素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6号元素 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7号元素 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9号元素 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2.常见的框图结构探讨注:本资料的方程式中省去了部分的反应条件省略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框图结构(1)三角关系型“三角转化关系”是推断题中经常提到的一种重要的转化关系,一般的“三角关系”是三者之间均可相互转化的形式,如课本上提到过的“铁三角”。而推断题中常出现的是上图中的简化型的“三角关系”。这种转化模式中,B相当于由A到C的一个中间物质,其性质应是较为多样的。下面给出几组非常重要的“三角关系”。①铁三角 “铁三角”的转化是无机推断题中永恒的热点,考察的变化很多,但基本的原则是始终如一的。单质Fe和Fe2+离子都是还原剂,而Fe3+是氧化剂,Fe2+/Fe和Fe3+/Fe2+构成两组氧化还原电对。在相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下,即可实现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与还原型的相互转化。而Fe单质直接转化为Fe3+,需要通过O2、Cl2、硝酸等强氧化剂的作用,将Fe3+转化为Fe单质,则应用还原剂还原Fe的+3价氧化物。当然,在三角转化关系之外,我们还应注意这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Fe+2Fe3+==3Fe2+。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Fe B. FeCl2 C. FeCl3Fe+2HCl==FeCl2+H2↑ 2FeCl2+Cl2==2FeCl3 2Fe+3Cl2 2FeCl3与Fe元素有关的另一组重要的情况A. Fe3+(FeCl3、Fe2(SO4)3等) B. Fe(OH)2 C. Fe(OH)3Fe3++3OH-== Fe(OH)3↓ Fe2++2OH-==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特别要注意的是B→C的反应现象为“沉淀先变成灰绿色,后变成红褐色”。②铝三角 “铁三角”是“氧化还原三角”,而“铝三角”则是“离子反应三角”,二者正好代表了高中阶段重点接触的两种基本反应。铝三角的成因是Al(OH)3的两性,即Al(OH)3在溶液体系中存在两种电离方式H++AlO2-+H2O Al(OH)3 Al3++3OH-,Al(OH)3在酸中溶解变成Al3+,在碱中溶解变成AlO2-,基于上面的两个可逆反应,便形成了三角转化关系。同样,我们也应注意这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Al3++3AlO2-+6H2O==4Al(OH)3↓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Al3+ B. Al(OH)3 C. AlO2-Al3++3OH-== Al(OH)3↓ Al(OH)3+ OH-== AlO2--+2H2O Al3++4OH-== AlO2--+2H2O当然,任意调换三者的位置,我们都可以得到一组合理的能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若考虑Al单质,还可以得到下面的填法:A. Al B. Al3+ C. AlO2-2Al+6H+==2Al3++3H2↑ Al3++4OH-== AlO2--+2H2O 2Al+2OH-+2H2O==2AlO2-+3H2↑或可填成 A. Al B. AlO2- C. Al3+2Al+2OH-+2H2O==2AlO2-+3H2↑ AlO2-+4H+ ==Al3++2H2O 2Al+6H+==2Al3++3H2↑③“碱—正盐—酸式盐”三角 “碱—正盐—酸式盐”三角关系是我们从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到的经典转化关系,和“铝三角“一样,它也是一个基于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反应原理的转化关系。这一三角关系的关键环节是酸式盐离子HCO3-,在溶液中,其存在着电离和水解的双重平衡;在固体状态下,酸式盐能分解成正盐。而利用沉淀反应的方法可以实现CO32-→OH-,HCO3-→OH-的转化。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三者同时出现的反应 OH-+HCO3-==CO32-+H2O下面是一组填入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的情况:A. Na2CO3 B. NaOH C. NaHCO3CO2+H2O+Na2CO3==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CO2+NaOH==NaHCO3(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实际的题目中,命题人常常会将Na单质和其氧化物加入到上面的“NaOH—Na2CO3—NaHCO3”关系中,构成复合反应关系,如下面得这个简单的框图,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前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复合而成的,若A为Na单质,有下面的填法: A . Na B. Na2O C. Na2O2 D. NaOH E. Na2CO3 F. NaHCO34Na+O2==2Na2O 2Na+O2==Na2O2 2Na2O+O2==2Na2O2 2Na2O2+2H2O==4NaOH+O2↑ CO2+2NaOH==Na2CO3+H2O CO2+H2O+Na2CO3==2NaHCO3 CO2+NaOH==NaHCO3藉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当D为Na2CO3时同样能填出右边的三个空。 除了上面三个典型的三角关系外,若充分挖掘高中化学中的反应方程式,我们还可以以“N、S、Cl、Mg、C、Si、P”等各种常见元素为中心写出很多个三角关系图(不一定要完全能相互转化),并据此填出上面的简化三角关系图,这项工作交由读者们自己来完成。同学们列关系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列的是“氧化还原关系图(如”铁三角“)”还是“离子反应关系图(如“碱—正盐—酸式盐”三角)”,这是充分掌握这些反应关系的前提。 (2)直线型 直线转化是框图中常见的结构,而命题人最青睐的莫过于上面的“连续氧化型”的线型框图。连续氧化型框图中B、C是一种元素的两种不同价态的化合物,而A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连续氧化型框图中“A+O2→B”、“B+O2→C”是“主干部分”,而有些框图通常还会在最后加上“C+H2O→D”一步,或在前面加上“D+H2O→A”。在直线型的框图中,A、B、C、D中一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下面是以某种元素为主线的符合连续氧化条件的几组常见物质:①主线元素:CA. C(CH4、C2H4、C2H2、C2H6等烃类)B. CO C. CO2 D.H2CO3A→B为碳或烃类的不完全燃烧,B→C为CO的燃烧,如2C+O2==2CO(CH4+3O2==2CO+4H2O等) 2CO+O2==2CO2 CO2+H2O==H2CO3②主线元素:SA. S(H2S、FeS2等) B. SO2 C. SO3 DH2SO4A→B为S或H2S的完全燃烧或煅烧FeS2等含硫的矿物,B→C为SO2的接触氧化,C→D为SO3的吸收,硫酸工业的流程也符合这一转化关系,如S+O2==SO2(2H2S+3O2==2SO2+2H2O或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 SO3+H2O==H2SO4③主线元素:NA. N2(NH3) B. NO C. NO2 DHNO3A→B为N2与O2放电时反应或NH3的催化氧化,B→C为NO的氧化,C→D为NO2与H2O的重新生成NO的反应,如N2+O22NO(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④主线元素:Na、OA. Na B. Na2O C.Na2O2 DNaOH这一关系中虽然A、B、C、D中都含有Na元素,但决定了这一关系的实际上是O元素的价态变化。A→B为Na在空气中的氧化,B→C为Na2O的进一步氧化,C→D为Na2O2与H2O的放出O2的反应,如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2O2+2H2O==4NaOH+O2↑⑤有机物的连续氧化有机化学中醇→醛→酸转化正好也能构成一个连续氧化关系,而将D移至A前,构成“D+H2O→A”的转化,然后加入“A+C→E”的转化,便可得到“卤代烃→醇→醛→酸→酯”的完整转化关系,如CH3CH2Br+H2O→CH3CH2OH+HBr 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CH3COOH CH3COOH+ C2H5OH→CH3COOCH2CH3+H2O对于一般的直线型转化关系,当A、B、C、D中含有同一种元素时,我们可以写出很多组情况。读者们可以用“接龙”的方法进行训练,即先写出A物质,然后根据某个反应条件使A转化为B,A与B中至少有一种元素相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填出A、B、C、D为止(或者一直填下去,直至填不出下一个物质为止)。这不失为充分训练元素化合物推断的一种好方法。下面给出几组示例:①H2→H2O→NaOH→Mg(OH)2 ②CaC2→C2H2→CO2→CO32-③NH4HCO3→NH3→NO→NO2 ④Na→Na2O2→Na2CO3→NaOH⑤Mg→MgO→Mg2+→Mg(OH)2 ⑥Al3+(AlO2-)→Al(OH)3→Al2O3→Al⑦Na2SiO3→H2SiO3→ SiO2→Si ⑧P→P2O5→H3PO4→Ca3PO4⑨NaCl→Cl2→Ca(ClO)2→HClO ⑩Cu→CuO→Cu2+→Cu(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