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贵州高考语文答案什么时候出来

2.正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部分试题及答案

3.我要2011高考全国卷一语文答案解析,是解析还有文言文翻译,谢谢

4.跪求2010——2014年贵州遵义市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5.0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2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贵州,高考语文答案贵州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2015贵州高考语文答案什么时候出来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正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部分试题及答案

1、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答案已经公布,考生可以到各大门户网站查询。

今年语文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好的材料往往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切入角度。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能够有把握写好这一主题的材料支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作出最优化的判断与选择。就今年安徽这个材料作文题来说,可以切入点还是很多的。 显微镜的价值让我 们感觉到了发现的价值。如果没有那台机器,我们甚至永远会觉得 蝴蝶的翅膀就是那么艳丽多姿的。

由此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神秘的事物需要我们去科学的发现它。寻找事物真相,得到理性的结论,发现事物的多样性,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都需要有科学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发现越多,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

我要2011高考全国卷一语文答案解析,是解析还有文言文翻译,谢谢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答案A答案解析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答案C答案解析C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答案D答案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跪求2010——2014年贵州遵义市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全国大纲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逾越(yú) 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溃败(kuì)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

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音”能力,多涉及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难读字、统读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等。A项中“一丘之貉”的“貉”读“hé”,不读“luò” (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也读“háo”(貉子,“貉”的统称),口语读音。B项中“凹陷”的“凹”读“āo”,属书面语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wā”(多用于地名、人名,如贾平凹),属于口语读音。C项“咀嚼”的“咀”读“jǔ”,不读“zǔ”(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zuǐ”(义同“嘴”,如山咀、壶咀儿);“饕餮大餐”中的“餮”读“tiè”,不读“tié”(没有这个读音),属于难读字。D项所有读音都正确,属于难读字。

点睛这个考点的难点在于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统读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这五个方面。识记读音首先要记忆“难读字”(往往只有一个读音),记熟了就排除这一类,统读字是把混乱的读音定型为一个读音,也可以归于这一类,如“呆板”的“呆”,现在统读为“dāi”;其次是抓住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的意义来区分读音,同时还需要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考试是用词语来考呀!总之,对于这个考点要采用一个总的原则——音、形、义、词结合,除此别无他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答案A

解析“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趋之若鹜”属于感情色彩有误,用于消极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选A。

点睛“成语的正确运用”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年年都出,可见高考语文试题的社会语言导向。现实社会中,成语的运用往往出问题,不是望文生义,就是不知出处、来源、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对待成语的正确运用,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大原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答案B

解析A句“呈现出……特色(特点)”是一个标准句式,但是又与“有着……特色(特点)”这个句式相杂糅,只能用一个句式,根据整个句子的表意来看,应该用“呈现出……特色(特点)”这一句式。C句“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中“因”这个介词的使用造成了“缺主语”的毛病,去掉“因”即可。D句逻辑有问题,属于“表意不明”,究竟是想说“教风、学风”呢?还是想说“经典诵读活动要在中小学抓紧抓好”呢?实际上是犯了表意上“模棱两可”的错误。这个句子是一篇缩微议论文,从议论文角度来看,是旗帜不鲜明。

点睛语病的辨析与修改是高考语文试题年年必出的一个版块。要养成良好的语感,迅速辨别出语病,对于大多数学生(包括语文老师在内)来说,都是一个难点,是最能反映语文学习成果、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性题目。要形成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在长期的说话、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从逻辑(语意)和结构(形式)两个大的方面来衡量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要对六种主要语病熟练把握,并能在实际运用中迅速辨别;除此而外,还有啰嗦、重复,“的”字运用,使动句运用,复句运用等方面的问题,有时候还可能涉及到修辞。从广义的语言运用来开,锤炼词语和选用句式都是修辞,只不过这属于消极修辞罢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C 特别说明,此题高考答案有误(所谓的标准答案为D)。请看下面解析——

解析排列句序题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经典性题目,这种试题实际上是“微型写作”,是写作考查的“短平快”。“短平快”自然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偏重于逻辑思维(表意)考查,当然也可能涉及语段的修辞、句式、语言特色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明确性、层次性。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语段是经过润色后形成的,语言运用修改得不错,但是整体逻辑出现了问题(就设置答案来说),若这样出题,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混乱;不知道多少老师要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给学生讲题,自己又不做思考,照本宣科,或者硬往答案上套,最后以己之混混,焉能使学生昭昭!

下来我们在看本语段的大的逻辑思维以及层次——本段文字主要论述昨天、今天、明天,观点是“经营好今天是关键”——这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出的。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先从今天说起,这是必然的,因为作者要强调的是“今天”;紧接着自然要论述的就是“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因为昨天已经过去,已经难以决定其好坏(出题人润色文段时略去了这层意思,这是造成设置答案时逻辑混乱的关键!),走向明天才是人生的大方向,而要走向辉煌的明天,就必须经营好今天;最后再论述不能“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实际上强调的依然是“经营好今天”,文路至此,自然接住了结尾一句话,突出了中心。(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逻辑层次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而给出的答案确违背了这一规律,不能不说是高考试题对广大学生的一大误导!)

再看看文段的“文理”——即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主要体现为虚词、关联词语的“焊接作用”。“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这一句排为第一句,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出来,但是按照给出的答案往下套,学生就傻眼了,答案既不符合逻辑事理,也不符合“文理”。这一句中既然有“接力处”,下句自然就要顺着这一比喻来论述,那么紧接的句子就应该是“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从逻辑事理来看,接力之后自然是“向前”,怎么会“向后”呢?解析至此,答案自明矣!

点睛“排列句序”实际上就是写作,只不过是“微型写作”而已。既然是写作,就得以写作的规律对待之。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质(即文体),然后在文体大语境的指导下,再注意“事理”“文理”,还要注意文段相应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做到这些,这种试题的解答就变得比较简单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所以”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难点解析:“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这句话是文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其实这是一句省略句,根据后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将它还原为“有意境的作品的外延小于有意象的作品的外延”(外延在后文的阐述中阐释为数量的多少),因此C项的理解是正确的。

点睛社科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必出题,也是体现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试题。关于文中重要词语(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如这一题A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B”选项中的“因而”(因果关系)、D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答案C

解析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现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接着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潜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但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认为陶潜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解决这道题的技巧在于运用排除法,B、D两项一般都会排除掉,A项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故选C。

点睛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点表述为“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题目的各个选项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筛选,A、B两项都谈中西方艺术的区别,这是文中非常重要的信息;C项是论述“意味”这个重要概念时所举的事例,D项则是文末对“意境”这一重要概念的再认识,再验证。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就此题来说,四个选项涉及到文章中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意境和意味的理解;但选项C则涉及的是对意味这个概念进行论述时的事例的理解,这种考查就深入了一步,层次更高。从所举事例的上下文来判断,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的“两种”一词,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点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一考点实在文章内容范围内进行的,其难度并不是很深,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对考点有些发怵,这是不必要的。从做题的实践来看,A、D两个选项一般都能排除,涉及的是文章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和“意境”的理解。C选项理解比较难,又涉及的是文章细部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但回到原文相应文字对照,就能发现,所谓“工”“妙”,明显是从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大意是对的;注意到相应文段的“杜甫则太逼真了”,我们就会意识到选项C明显是要我们理解“工”“妙”二字的评价在西方艺术家眼里就是谁“工”谁“妙”?很显然恰恰相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答案C

解析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点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每年必出题目,可能全都是“实词”,今年的题目即如此;可能实、虚词都有,也可能只有虚词。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比如本题的“长”读“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D)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这是由于所选文言文多采自史传文,而史传文都是评述某个人的生平事迹的,这就决定了“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的高频率出现。本题中①反映的是主人公辞官不就的品德,②是主人公说的话,说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④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与题目要求不合,故选D。

点睛这种题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确,比如一看①马上就可排除之,于是就只剩下C、D两项了,再看看②又能迅速排除C,很快就可选出答案。考试过程中必然要讲求点儿效益,而排除法的运用帮助很大,效果也很明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B

解析B选项违背文意。文中说的是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帝却要颁发敕令表彰,而不是查究,也没有出尔反尔;李善长也为此事上奏进言,皇帝不听,熊鼎与给事中伊正进言,皇帝默然良久,这才不让御史送去敕令。

点睛“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答案(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赐给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解析(1)句中难点有“奏罢”“不职”“数十辈”“列部”,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奏罢”是两个词,“上奏并罢免”之意;“不职”意为“不称职”,是“不称职”的省称;“数十辈”难理解关键是“辈”字难理解,其实根据文章大意,很容易理解为“数十人”;“列部”就是“各个部门”之意。整体理解句子,抓住上下文,特别是上文“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就能理解主人公去山东上任,主要是监察官吏。(2)此句几乎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语,对译即可。

点睛“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这道题,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如“单音词”意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内容的意识,自觉运用“实、虚词知识,句式知识、史传文知识”的意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沟通的意识,古今生活沟通的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整体阅读理解的意识,不注重整体理解,就可能从开始就错了。

0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2答案

遵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 7-26题为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纶巾(guan) 蟋缩(juan) 呱呱坠地(gu)

B.讪笑(shdn) 校订(jiao) 换而不舍(qi)

C.绽开(zhan) 豢养(juan) 骇人听闻(hai)

D.恫吓(d6ng) 撂倒(lido) 脍炙人口(kuai)

2.词语积累——下列词语中全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组是(3分)

A.温文尔雅 虎视眈眈 引人入胜

B.花枝招展 苍颜白发 老态龙钟

C.销声匿迹 彬彬有礼 衣衫褴褛

D.风度翩翩 笑容可掬 喋喋不休

3.文化积累——下列对文学作品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白骨精三变迷惑猪八戒,孙悟空火眼金睛识妖怪。

B.《水讲传》——武松为帮助施思夺回店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C.《骆驼样子》——拉车跑清华车与人被扣,祥子的理想首次破灭。

D.《格列佛游记》——格列佛乘“羚羊号”出游,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人侵。

4.语言运用——下列旬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等情感。

C.你参加了《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5.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本书与许多教材不同,强调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环境健康知识的普及, 。

A.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问题和环境健康知识

B.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健康知识和环境问题

C.力求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健康知识和环境问题

D.力求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问题和环境健康知识

6.语言运用——下列提取旬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着力打造的美食文化盛宴。

——《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

B.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第33届香港**金像奖中获12项大奖。

——王家卫获大奖。

C.我国将出台分为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的高考改革方案。

——我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D.《遵义百科全书》经有关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遵义百科全书》出版。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分)[来源:Z#xx#k.Com]

①《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②《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券。

③《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④《关雎》:求之不得,寐寐思服。 , 。

⑤《渔家做》: , 。四面边声连角起。

⑥《醉翁事记》: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⑦《海燕》:乌黑的一身羽毛, , ,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

⑧《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关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8.篇段积累——默写杜牧《赤壁》。《4分)

, 。 , 。

二、阅读(50分)

(一)野百合的春天(8分)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出臣哈边塑膜亚划明邂。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选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2年版,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3分)

10.写出标题中“春天”的两层含义。(4分)

① ②

11.第⑥段划线旬中“极乐的泪滴”怎样理解?(3分)[来源:学科网]

12.文章是怎样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13.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4分)

(二)电磁辐射污染(15分)

①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②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见下表)。

电磁辐射污染源

类别

设备名称

发射系统

广播发射台、干扰台;电视发射台、差转台;无线电台;雷达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工频辐射系统

高压送、变电系统;工频设备;轻轨、地铁和干线电气化轨道等

工、科、医领域

介质加热设备、感应加热设备、电疗设备、工业微波加热设备、射频溅射设备等

放电致辐射

高压电线电晕放电;电器轨道、开关弧光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火花放电等

家用电器

电磁炉、微波炉、电热毯、电脑、电视机、手机、空调等

③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鱼暨幽王朝朝级评@摆邀五重变压四彩就组里,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增殖,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视觉系统等。

④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设备,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购买通过国家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电子产品;尽量使用座机,少用手机拨打电话;给有显示屏的电器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积极锻炼身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人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食物,还需作定期检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选自《环保与生活》,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有删改)

14.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5.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分)

16.你从文章表格中获得了关于电磁辐射污染源的什么信息?(3分)

17.第①段是怎样说明电磁辐射污染的?(3分)

18.第③段中加点的“极易”一词能否换成“容易”?为什么?(3分)

(三)捕蛇者说(选段)(11分)

柳宗元

蒋氏大威,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路,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窃,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询询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 向:

②则弛然而卧 然:

③谨食之 食:

④故为之说 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旬子。(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21.选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来源:Z。xx。k.Com]

(四)饮酒(6分)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24.大赛现场要挂一幅对联.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幅对联。(4分)

上联:

下联:

25.大赛组委会要编制试题,你认为应该听写哪一类汉字?请举例说明。(6分)

四、作文(60分)

26.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材料: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渴望长大,渴望成熟,但90后,00后,怎么就不想长大,甚至追求幼稚了呢?大概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宁愿躲在大人的羽翼下而不想直面社会竞争的残酷。”你呢,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答案详解一、(12分)1.A(B fèn; C抢qiāng; D识 zhì) 2.D(南腔北调不符合语境)3.B(A缺主语,且前面说的是人才,后面说的是岗位;C “实现”多余;D“命题、决赛、海选”语序不当)4.D(4句的“它”指代“中国结”5句的“衣着、佩饰”引出最后一句)二、(9分)5.C(“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原文无据) 6.B(“尽管很重要”原文无据) 7.C(强加因果) 三、(9分)8.A(禀:禀性,天性)9.A(B第一句说的是父亲生病 C第二句是别人想帮助他时他说的话 D 第一句只是说别人说送给他的东西是因为今年太冷,而建安的绵质量好) 10.C(没有“引农田中水”)四、(23分)11(10分)(1)(5分)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些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译出大意给2分,“颠沛”、“乃”、“足”三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2)(5分)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人而已。译出大意给3分,“其”、“耋”两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12.(8分)(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答出景色给2分,答出寓意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意思答对即可。(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答出情怀给2 分,能结合诗句分析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13.(5分)(1)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 ③功在不舍 ④池鱼思故渊 ⑤开荒南野际(2)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潦倒新停浊酒杯 ④业精于勤 ⑤毁于随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五、(22分)14.(4分)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5.(6分)(1)(3分)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2)(3分)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存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的根本改变;③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6.(6分)(每点2分)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答题依据在第6、8、9、11段)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7.(6分)第一问(2分):①拟人;②比喻。每答对一点给1分。第二问:(4分)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六(15分)18.(4分)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每改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编号,没作修改或修改错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4分)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的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语意完整,给2分,如缺少“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主题信息,只给1分;句子通顺,给2分。20.(7分)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七、(60分)21.作文(60分)较符合题意的角度有:善于发现小问题;对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偶然与必然;细节决定成败;发现与创造等。(实际上,我的《五十天作文过五关》的作文讲座中提醒大家关注的十个话题中的“借鉴与创造”与此题目非常相似。我的博客“素材积累”栏目中的文章《2009作文素材(二)》中三次提到“发现”的话题。)附:文言文译文郭原平,字长恭,他很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父亲丧事办完后,他自己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逢年过节,常在这里悲哀悼念,几天只啃几口干粮,不喝汤水。父亲丧服期满后,他再也不吃肉。在母亲面前,他稍微吃一些(鱼肉)表明自己(胃口很好),在自己的屋里,他从不轻易吃(鱼肉)。从此以后直到去世,三十多年(他都没有吃鱼)。高阳许瑶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他一斤丝绵,原平不要。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拿来奉送给您的父母。”原平才拜谢收下。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邑里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情况),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些人跌倒,于是在种植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这样已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