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堰市的两所高中--十堰市一中和郧阳中学

2004年湖北高考_2004年湖北高考分数线

1、2001年全国高考各省份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都是分别制定控制分数线的,也就是说,都是分为一本,二本招生的。

2、例如湖北省不同年份的高考不同批次控制分数线如下:

第一批本科

2001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55分,文史524分;

2002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55分,文史527分;

2003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02分,文史516分;

2004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61分,文史536分;

2005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24分,文史506分;

2006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46分,文史545分;

2007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48分,文史525分;

2008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48分,文史532分;

2009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40分,文史518分;

2010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57分,文史530分;

2011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71分,文史547分;

2012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51分,文史561分;

2013年 第一批本科:理工527分,文史531分;

第二批本科

2001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501分,文史488分;

2002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525分,文史504分;

2003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468分,文史489分;

2004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530分,文史510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510分,文史490分;

2005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492分,文史478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475分,文史460分;

2006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516分,文史519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504分,文史504分;

2007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517分,文史500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505分,文史484分;

2008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516分,文史508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504分,文史492分;

2009年 第二批本科(一):理工506分,文史491分; 第二批本科(二):理工495分,文史478分;

2010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506分,文史488分;

2011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517分,文史507分;

2012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494分,文史515分;

2013年 第二批本科:理工462分,文史480分;

第三批本科

2001年 第三批本科:无(注:2002年开始出现第三批本科)

2002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502分,文史484分;

2003年 第三批本科(一):理工446分,文史463分; 第三批本科(二):理工436分,文史453分;

2004年 第三批本科(一):理工450分,文史430分; 第三批本科(二):理工420分,文史405分;

2005年 第三批本科(一):理工428分,文史415分; 第三批本科(二):理工400分,文史390分;

2006年 第三批本科(一):理工466分,文史466分; 第三批本科(二):理工436分,文史436分;

2007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66分,文史446分;

2008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10分,文史410分;

2009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06分,文史410分;

2010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00分,文史413分;

2011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10分,文史430分;

2012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400分,文史448分;

2013年 第三批本科:理工358分,文史406分;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

2001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455分,文史455分;

2002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420分,文史420分;

2003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60分,文史360分;

2004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80分,文史360分;

2005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70分,文史370分;

2006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410分,文史410分;

2007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400分,文史400分;

2008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95分,文史395分;

2009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82分,文史385分;

2010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60分,文史380分;

2011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48分,文史388分;

2012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320分,文史382分;

2013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理工275分,文史335分;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

2001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350分,文史350分;

2002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40分,文史240分;

2003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00分,文史200分;

2004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00分,文史200分;

2005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00分,文史200分;

2006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20分,文史220分;

2007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48分,文史248分;

2008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58分,文史258分;

2009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62分,文史262分;

2010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42分,文史242分;

2011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35分,文史235分;

2012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35分,文史235分;

2013年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200分,文史200分。

十堰市的两所高中--十堰市一中和郧阳中学

1. 2004年湖北高考卷文言文全篇翻译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

2. 湖北荆门高一 下册语文读本上的所有文言文

这位同学,这太多了。

我告诉你篇目吧,网上都搜得到! 《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词》《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下面是我找的《过秦论》和《鸿门宴》过秦论: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

3. (2004

解答:

证明:四边形BCC′D′为直角梯形,

∴S梯形BCC′D′=

1

2 (BC+C′D′)?BD′=

(a+b)2

2 ,

又∵∠AB′C′=90°,Rt△ABC≌Rt△AB′C′

∴∠BAC=∠B′AC′.

∴∠CAC′=∠CAB′+∠B′AC′=∠CAB′+∠BAC=90°;

∴S梯形BCC′D′=S△ABC+S△CAC′+S△D′AC′=

1

2 ab+

1

2 c2+

1

2 ab=

c2+2ab

2 ;

(a+b)2

2 =

c2+2ab

2 ;

∴a2+b2=c2.

4. 我迷上了《我爱家乡荆门》作文

在我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红楼梦》、《小学生作文》……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本《我爱家乡荆门》。

文中,一个个小作者都娓娓地向读者讲述着家乡的悠久历史,家乡的今古奇观,家乡的辉煌前景,给人以“见文欲往,身临其境”之感。看到这一篇篇佳作,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看!那西宝山上鸟语花香,草木繁多,东宝塔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层层棱角依旧,坚固而美丽;那文明湖在阳光下,在微风中,泛起一轮轮粼波;还有那“杜鹃花开红似火,布谷衔着阳春飞”的漳河……这本书向我介绍了荆门的风景文化,文中用那优美的语言述说着自己对荆门风景文化。我读这本书以后,用一个笔记本摘录文中的金句良言,不时地翻看,领悟写作方法,老师要我们写作文时,我就可以选择某种方法去写,灵活的用上那金句良言,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那么我以后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当我沉醉于书中时,便不经意地记住了那些名言警句,我去灵活运用,则多了一点知识,一点快乐,我喜欢读书,读书多快乐。

十堰一中!

高考应届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全市第一。仅2003年至2006年四年中,十堰一中就夺得5个全市状元,1个城区状元。2003年高考全市文、理科状元同出于十堰一中,全市600分以上29人中十堰一中占了17名。2004年参加高考人数为739人,过本科线人数为599人,本科上线率为81.5%,升学率100%。2005年高考十堰一中再获全面大丰收。郝伟同学夺得全省理科第4名、全市理科状元,赵洁同学获得十堰城区文科状元,并创全市高考“三个第一”:全市前10名十堰一中占6名,全市前20名十堰一中占10名,600分以上全市62名,十堰一中占24名,居全市第一;毕业生880人,上第一批重点大学分数线人数达213人,重点大学上线率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线率居全市第一。2006年高考,十堰一中理科考生亢康同学以总分671分荣获全市理科状元(并列),向铮铮同学以总分651分荣获全市并列第2名,全市理科前10名中十堰一中占了5名;文科黄晋同学以总分614分荣获全市文科状元,戚陈陈同学以总分612分并列全市第3名。据市教育局2006年高考质量通报会权威发布:十堰一中综合评比在全市同类学校中排名第一,其中理科一本和本科上线率,文科二本、三本和本科上线率都高居全市第一。亢康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雷辰奥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另外还有100多名同学分别被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录取。

辉煌的办学业绩 自1987年以来,十堰一中连续2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其中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1年以来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2002年8月被十堰市精神文明委命名为全市“十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2003年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2004年12月1日,十堰一中以全省前5名的高分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2005年6月8日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授牌“示范中学”。2006年11月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的验收,2007年3月,经国家环保总局筛选、瑞典大使馆确认,十堰一中和华师一附中同时成为全省仅有两所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项目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