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文化生活》的答题技巧

2.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近处、远方求道

3.2014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索向绿窗觅风雅

4.看看2014年高考考了哪些名著知识

5.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

6.2014年四川省艺体生高考文化分数线是多少?

7.2014年四川高考艺体文化分多少分上本科线

高考文化生活答题术语,2014年高考文化生活

1、2014年安徽省体育类第一批次(本科)综合分最低录取控制线划定,文化课要求文科325分,理科285分,本科综合分控制线为135.18分。

2、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省招委有关文件规定,按照体育类第一批次(本科)招生计划数与考生志愿情况划定了该批次综合分最低录取控制线,具体如下表(含最低文化课控制线):

批次控制线

体育(文)

体育(理)

文化课控制线

325

285

本科综合分控制线

135.18

政治《文化生活》的答题技巧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儒释道合力构成,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们的人文精

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的阐释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常态是坐而论道。道者,人道、天道也。前者人伦之道,后者自然之道。尤以人伦之道最为强势。“铁肩担道义”,所担者,人伦之道,而非真理。这种文化心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 )罕有科学精神。( )中国有四大发明,有浑天仪、圆周率等,( )这些都是科学发明,不等于科学精神。默顿认为,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拍档。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难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

 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然而,什么是科学精神,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

 默顿给出科学精神的四个特点:第一,科学精神具有普遍主义。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方式是真理。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真理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真理是赤*的。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第二,科学精神具有“公有性”。意指科学不是个人的财产,而是与社会性的、尤其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即便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学说、定律,也不是个人财产。牛顿名言清楚地表达了科学的这一性质:“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第三,科学具有无私利性。所谓无私利性,“既不等同于利他主义,也与利己主义行动无关”。它是“求知的热情、无尽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 的产物。准确地说,科学不是利益的产物,而是出于求知和好奇,是为知识而知识。这同样是单纯地追求真理的结果。第四,科学具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借助专业知识、逻辑和经验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这种精神就是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精神。“我只求专门研究真理,所以我想,我的做法应当完全相反,凡有疑窦的意见,统统认作绝对的虚假,加以排除,看看心中是否还剩下什么不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一种方法,是为寻找真理服务的。通过普遍怀疑,一旦发现确凿无疑的东西,便是发现了真理。科学的本性是求知,求知即是寻求真理。科学精神最精要的内涵是追求真理。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就是寻求真理。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求知而求真理。真理与身份、种族、等级等无关。

 梁启超在谈及科学与东西方文化时,批评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认为,国人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以为“科学无论如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次,将科学看得太呆太

窄。莫不要说厌恶科学的人,“就是相对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传统,原本缺乏科学精神。进入20世纪,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找奥科学精神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拍档”。我们确实是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走向科学。但是,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我们是被现代化、被科学化。我们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却没有来得及在我们的文化中,适时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学精神。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科学在近现代社会明显的物质效用,因而它“一直享有巨大的威望。人们期待它解决一切问题,深入理解全部存在,帮助满足任何一种需求。……当科学成为我们时代的标志之时,恰恰是它不再以科学形态出现的时候”。贪欲使人背离了科学,而将其中的技术运用到极限。现代人只占有技术,甚至是技术的物质结果,却不享有任何科学。尽管我们自诩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但是,人类与科学精神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遥远。科学“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造成科学服从技术,技术服从人的物

欲的结果。在举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培育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摘自《民主与科学》)杂志2012年第一期,有删改)

 (1)第一段“这种文化心态”是指 。(2分)

 (2)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2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而 即使 那么 B.因而 虽然 但

 C.却 即使 那么 D.却 虽然 但

 (二)简析第5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3分)

 (三)第6段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1.中国古代取得了诸多的科技成就,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科学精神。

 2.20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主要因为有诸多伟大发现和科学成就。

 3.牛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共同体相关,因为不属于他的私有财产。

 4.梁启超认为“相对尊重科学的人”其实大多数并不懂得科学本身的价值。

 6.根据文意,简析我们的文化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第7—12题。(21分)

 一个春天留下的迷人逗号

 与常州数次擦肩而过,并没有激起叩开大门进去看看的冲动和兴致,感觉被历史称为“吴”的故事与精彩都留在了南京、苏州和扬州。当走进常州,走进淹城的时候,曾经的偏见被柔和的细雨和不急不躁的风一点一点地剥离出去,以致无影无踪。展现在眼前的已不是主观的平淡,而是一位朴素的长者伫立在那里。

 这位长者就是至

今世界无双的“三城三河”的淹城遗址。

淹城有着金陵、苏州、扬州没有的古朴和沉静,可以把它称之为曾经被雕琢又被原始了的一块地;曾经被使用、被耕作但没有被包装、被炒作、被现代起来的一块地。

 这片地的形状十分特别,细细看,极像一个中规中矩的逗号。一层河一城土的叠加着,不大不小不增不减地圈着围着。它把春秋涌动出的现代朝气一一卷收起来,禅师般的打坐。用亘古的风度,观风,观云,观花开花落,观服饰发型更迭,观世世代代走过的人还有碾过的那些事。它始终沉默着,比介子推、嵇康、陶渊明们还沉默,宛如未见经传时的海明威,慈祥地在寂寞的地方迎送一双双实际的、实惠的、实用的眼睛,还有探索的、发现的、劳作的眼睛,在眼睛世界里,毫不气馁地坚守着自己的坚守。

 这些眼睛被裹在淹城身上的褴褛服饰和“大隐隐于市”的沉默神态严重迷惑了。可以说,遗址用它的不张不扬“骗”过了无数喜欢猎奇的眼睛。这不是遗址的错,似乎也不是眼睛们的错,因为淹城是春秋留在长江边上的一个逗号,它在风云变幻和世代更迭中期待,期待故事的完整性和句号的出现。在句号没有出现之前,淹城如同哨兵,在这里忠心耿耿地站位,一站就是三千年。

 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很小。从景观上讲,“三城三河”尽管有上千亩地,但与长城比,与金字塔比,与大春秋时代比,的确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然而,“小淹城”则用自己的坚守、耿直、坚韧,修炼出让世人无法山寨、无法克隆、无法造假的奇特魅力,去向可以飞越太空、遨游深海的现代人讲述或者还原历史碾过的春秋故事。

 船在子河、内河、外河间游动,船下的涟漪幻化为手拉手的时空隧道,我们在这隧道上穿梭流连,任眼睛去扑捉前后左右的时空符号,去捡拾那些珍奇的细微陈迹,品咂春秋留在这里的古朴味道。

 水躲开猎奇人的眼睛,在这里演绎它的活法。

 我被静静的水同化了。有了沿着水流寻找一星半点“源头活水”的幼稚想法。

 我曾经大胆地鼓吹,文化就是活法的结晶和载体。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曰一个部落集团的文化就是这个民族、地域和部落集团的活法。淹城的先人为了活着,于是创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有人说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有人说是“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我则觉得是当时人们活法的写真,或曰《桃花源记》的现实版和升级版。他们想到的似乎不是“争”,而是存在与活着,或曰安全地活着,平静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于是用陆地生存,用河流保卫,静静地繁衍,静静地生息。躲开刀光剑影,躲开你争我抢,躲开尔虞我诈。我猜测陶渊明是不是曾经到过这里,因为这里满地都是他的诗,到处是田园派的影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等等,诗行里不正是对古淹城的写照吗?他们追求的完全不是官一代富二代,也不是浮躁的名利与“高富帅”,而是“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的勤奋舒然的朴素活法。

 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它是三个逗号叠起来的一个让人沉思的奇异符号。外城与外城河,内城与内城河,子城与子城河,三个牵手相连相依的符号,相得益彰地在这里静静地看风,看雨,看江河东去,看人间戏剧,不起眼的逗号标志又是那么夺人眼球,他负载的活法文化似乎超过了现代人仰慕的珠宝和钻石,钻石并不恒久,活法则不是。

 可是,淹城为什么是个逗号,而不是句号、省略号或者感叹号?难道这里还有更为紧要的秘密没有传递?淹城还要向走进或者走近他身边的我们诉说什么情怀?

 我不知道。

 无论抚摸老当益壮的树,掬起沉甸甸的水,还是捡起黢黑的泥土,都让一个陌生者的内心产生震撼。我不仅从它们身上感觉到了强大的磁力,还感觉到了春秋文化在这里酿造、沉淀和形成的气场感应——智慧的,倔强的,创造的,坚守的,都汇集在任何一个点上,去折射和解说千年春秋的灿烂。

 有这样不能复制,不能山寨的气场,逗号所要引出的就不仅仅是“回来吧”或者“归来吧”的昭示,至于还有什么,我不清楚,但我期待着。[来源:学+科+网]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7.第一段中“平淡”的意思是 。(2分)

 8.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一人和比喻,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9.“淹城真的是个逗号”一句在第6段和第11段重复出现,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3分)

10.第10段中,为什么说淹城是“《桃花源记》的现实版乃至升级版”?(4分)

11.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6分)

 (六)第一段“我”对淹城先觉得“平淡”,后比作“长着”,先抑后扬,突显敬意。

 (七)第三段多次使用“被”和“没有被”,解释了淹城保持古朴沉静风格的原因。

 (八)第五段“似乎”一次,说明了作者判断的不确定性,表达既直白又准确恰当。

 (九)第八九两端巧借“水”的一项,由实到虚,引出对淹城“活法文化”

的探究。

(十)第十二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我”对淹城文化内涵的深入探寻,也引读者思考。

 (十一)第十五段“期待”一次寄寓了“我”回归古代淹城古朴而沉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1)结合全文,简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

 13.(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来源:Zxxk.Com]

 (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 远浦帆归》)

 (5)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子曰: ,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泰伯》)

 (8)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2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4.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 。(1分)

 15.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来源:Zxxk.Com]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注释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的理学家。

 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A、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 以书谒范仲淹( ) (2)终日危坐一室( )

 20.敝衣疏食( ) (4)诏知太常礼院( )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因问民疾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3.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及凯旋而纳之

 4.复以疾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16.反而求之六经

 17.涣然自信曰

 18.为祈州司法参军

 19.言其恬于进取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一)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二)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21.请概括张载治学的成功之道。(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2分)

 ①六

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故人徒知万物华于温燠①之余,而不知长养于寒冱②之时者,为尤奇也。由此观之,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者?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

②吾友无异,少遭困呃,客寄四方,益自振,下帷发愤,穷极苦心,发为文章,清胜之气,迥出埃壒③,若叶落见山,古梅着蕊;一遇慧眼而兼收之。固其宜也。然予每会无异于长孺④座上,嘿嘿而亲之,私自念此非经风霜冰雪之余,有以消磨其习气而然欤?古人有言:“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焉者,不

畏徒步者也。”若畏饥而惮步,则天下事其吝为之,怯为之,不亦多乎?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予以此券无异焉。

选自袁中道《陈无异寄生篇序》

 注释①燠(yu四声):暖,热。 ②冱(hu四声):冻结。 ③壒(ai四声):尘土。 ④长孺:即虞长孺,明末居士,袁中道的朋友。

 22.六一居士,就是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23.对文中“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无异经常面对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为难于天下大事。

 B.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被天下大事难倒。

 C.陈无异尝试做过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D.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24.第①段中“皆由此出”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5.第①段中写了“百花”和“梅”,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26.本文和《伶官传序》都是序文,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目的。(4分)

 二、作文(7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诗歌。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近处、远方求道

我高二,找的资料还不错,给你共享~一 材料分析法

提供一定的材料作为背景,在具体的背景下设置问题,这是文化生活试题命制的一种常用策略。试题给出的背景材料中,往往蕴含着回答试题所需要的丰富信息。此类试题,分析材料是正确快速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每一个有效信息点,再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归纳、提炼,便不难组织起完整的答案了。

例题:浙江省某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该市“村落文化宫”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思路解析:此题要求从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所产生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从“建设”的角度看,材料表明其主要内容是“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那么为什么要建设这些东西呢?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得出,因为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需要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从“变化”的角度看,材料表明主要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农民的观念转变,二是农村文化的繁荣、社会风气和公共卫生的改善,三是人际关系的改善。第一点变化体现了文化能够塑造人生;第二点变化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三点变化则体现了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此题的答案就不难组织了。

参考答案: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法点拨:材料分析法的运用,关键有两步:首先是材料分析,做到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遗漏;再次是学科解读,通过学科解读把材料信息转换成学科道理、学科观点、学科方法等。通过材料分析,要实现材料与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只简单“复制”材料,或单纯“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

二 设问解剖法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我们什么,要求我们答什么。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作中就蕴藏着很多机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的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们找到解题的思维路径,收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效果,从而顺利作答。

例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幅气势恢弘的文化画卷,向世人展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中国。“礼之用,和为贵”,穿越历史的缶声、刚柔相济的太极、灿烂绽放的笑脸在变幻流动的光影中,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和”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思路解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也即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进行传播、交流。此题材料简约,问题的发散性大,作答难度大,需要我们对设问本身作出全面细致的剖析:一是中华文化“凭什么传播”,也即一种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什么?这牵涉到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需要我们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二是“传播什么”?这里牵涉到文化创新的内容,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立足实践,推陈出新,博彩众长。三是“如何传播”?这牵涉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问题,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合适的对外传播的活动和载体。四是“谁来传播”?这主要考虑人人争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的问题。此题经过解剖,分成了凭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谁来传播四个问题,然后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答案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 意图揣摩法

我们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看了又看,但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叫人无从下手。碰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不必紧张。因为命题的人在编制试题时,总是有一定的意图的,他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我们相应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此时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个题目想考我们哪个(或哪些)知识点?如果我们明确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事情就会柳暗花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自2007年12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进行家电下乡的试点工作,凡按规定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均可从政府获得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家电下乡范围逐步扩大,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同时,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也列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据测算,该政策的实施,平均每年可带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5个百分点,连续4年累计实现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

彩电、手机、电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思路解析:相信很多同学面对此题也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此时我们就可揣摩命题意图:它想考我们什么呢?“大众传媒……影响”……,这不就是考我们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吗?这样我们就对知识进行了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回忆,关于大众传媒有哪些知识(具体在《文化生活》第三课),此处主要是考虑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所以其普及会对农村文化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关于大众传媒的发展影响又有哪些(在《文化生活》第八课),影响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如: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展,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果我们通过揣摩命题意图,明确了以上这些内容,再把这些内容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答案大概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了。

技法点拨:意图揣摩法解题,应把握三大关键步骤:一是知识定位,即揣摩出命题者想考我们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二是知识呈现,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定位的知识全面的回忆一篇,看看相关的知识到底有哪些;三是知识选用,即在所呈现(回忆)出来的所有知识中进行选择,把选择出来的知识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成答案。

四 主体定位法

政治学科中存在的主体是很多的,主要有党、国家(或政府、国家机构)、社会、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哲学常识中为人民群众)等,这些主体都可能成为文化生活试题中的主人公。因此,文化生活的试题往往会牵涉到不同的主体。主体定位法就成了我们解答文化生活试题的一个常见技法: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例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尤其是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农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普遍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思路解析:本题材料揭示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低,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二是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三是某些农民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牵涉到三个主体,一是国家,国家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载体和社会氛围;二是企业,文化企业应在提供适合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上有所贡献,这也牵涉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三是农民,农民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因为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这样,抓住国家、企业、农民三个主体,再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的答案也可以出来了。

技法点拨:主体定位法解文化生活主观题的前提是定位主体,即明确此题主要涉及到哪些主体;但要正确答题,关键还在于以一定的主体为原点,向周围辐射,把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串联和整合起来。否则,主体定位法解题时,极易把文化生活的试题答成其他模块特别是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试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五 角度挖掘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往往能找到不同的思路,想出不同的办法。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主观性试题,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挖掘角度,并从不同的来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这个角度看,可找到哪些答案?从那个角度看,又能找到哪些答案?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例题: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当年英法联军在侵略中从圆明园抢劫的珍贵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国被拍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也给二国的文化关系蒙上更多的阴影……;

材料二:拍卖前,以刘洋为首的中国律师团曾上诉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卖行动,但遭驳回,刘洋表示败诉结果是意料之中,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在履行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让老百姓知道了强盗的历史,“虽败犹荣”。许多法国华人在巴黎市政府门前表示抗议……。许多中国民众极为愤怒。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从整个拍卖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角度。首先,从被拍卖的对象“鼠首和兔首”的角度看:法国拍卖鼠首和兔首为什么会引起国人和法国华人的如此反对呢?这是因为鼠首和兔首作为珍贵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保护。其次,从我国律师的上诉和法国华人的抗议看:他们的做法高扬了有国主义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生动的体现。再次,从法国的角度看:他们允许拍卖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中国文物,是不尊重我国文化遗产也不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这样,本题从鼠首和兔首、中国律师和法国华人、法国三个角度进行挖掘,其答案也就出来了。

技法点拨:学生在答题文化生活试题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只抓住某一点或几点开展分析,造成漏答,究其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角度挖掘法解文化生活试题,关键在于角度一定要找全。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自以为答得很好很有道理,但仍然失分行严重的情况,令人可惜。

六 层次递进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当中,有这样一类题目: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等。这类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设问的指向范围大,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不少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运用层次分析法——联系材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影响、作用、意义等)、怎么办(对策、措施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展开分析,层层挖掘,最终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谈清楚、谈深刻。

例题: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灾情发生后,人民子弟兵来了,用没日没夜的救援撑起生命的希望;志愿者来了,用充满爱心的双手传递对生命的关爱;街头市民来了,捐钱、捐物、献血……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民的涵义。当那位在废墟中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被救出来的时候,她的从容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更使人们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念。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加油,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认识。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把问题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层次的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就本题而言,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即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办”,即如何来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弘扬时代精神。这样分析之后,本题的答案也就不难组织了。

技法点拨:层次递进法解题关键在于把问题分成四个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作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第四个问题是怎么办?主要是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当然,在解题过程中,并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分成这样四个问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

2014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索向绿窗觅风雅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近处、远方求道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从身边小事做起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创大业,从做小事情开始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

 6.无限风光在远方

 7.用心发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8.立足当下,走向远方

 9.让生活充满挑战

 10.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文素材]

 1.据统计,每年“十一黄金”周都有很多人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观光美景。一群人去某风景名胜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然后有人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们住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是不是觉得很幸福?”结果他的回答让游人惊讶:“不觉得。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大城市里居住。”

 确实如此,人生有太多的风景,也有很多看风景的人;有的人一生饱览风景,有的人错过了很多风景。

 2.三毛为寻找心中的那方净土,行走在烈日炎炎、尘土漫天飞扬的撒哈拉沙漠,沙漠里留下了她深深的足迹;余纯顺为揭开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寻找消失了的文明古国,行走在茫茫戈壁;余秋雨为探寻数千年古国文明,孤独地行走在历史文化的隧道……他们都是一道道行走的风景。

 3.中国女排经过20多年的一步步的“走近”,终于重新看到了“远方”的世界冠军;爱迪生也经过一步步的“走近”,看到了“远方”一根细小的给与人类无限光明的灯丝;居里夫人通过一步步的“走近”,看清了“远方”那细小无比的“镭”;牛顿一步步的“走近”,发现了“牛顿定律”的奥妙。

 4.“大行不顾细谨”,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你总会忽略掉什么。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温馨;你忽略的,也可能是青青校园中那一声教诲……

 5.在生活中,人们总期盼着远方,但是,我们不仅是要盼望远方,我们应该为了抵达远方而努力奋斗下去。“远方”并不是一种梦幻,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远方”。但我们不能够空想。不通过努力,“远方”是不能成为我们的脚下石的。空想“远方”是不现实的。最现实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从现在开始努力,我们可以在到“远方”的路途上更早踏出一步。我们要比其他人更快,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等待,等待只能是失败。我们要努力争取,争取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才能使得“远方”变得不远。“远方”并不远。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远方”变得越来越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上通往“远方”的路途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6.扫屋与扫天下(难由易始)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道:“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打扫一下招待客人来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扫除天下,怎能把时间浪费在扫屋子上面呢?”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间屋子都不能打扫,又怎么能期待你能扫天下呢?”

 打扫一间屋子是一件小事,非常容易,但是那些不屑于做容易的小事的人,恐怕大事也难以胜任。

 7.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赶考”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它让理论从“遥远”变得“亲近”。正所谓“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实干就是空想”,只有把信念和实干结合起来,以梦促行,以行筑梦,才能让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开出美丽的花朵。

 8.伽利略发现单摆定律(在简单容易的事物中发现规律)

 1883年的一天,青年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中做礼拜的时候,对天花板上的吊灯发生了兴趣。风吹着吊灯来回摆动,这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很少有人去注意。伽利略一手按着自己的脉搏,数着跳动的次数,一边看着灯的摆动。结果发现了一条规律:摆幅不同,但来回一次摆动中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灯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伽利略由此提出了单摆定律。

 9.把斧子推销给总统(向难处努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谢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个别学员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那儿种了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一个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的人。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10.做官的难与易

 关于做官难与易的争论,自古以来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清代大官僚李鸿章,就认为做官既其乐无穷又相当容易。他有一句名言:“世上的事情只有做官最容易,要是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做,那么就太不成器了。”按照他的逻辑,会种地的就当农民,会手艺的就当工人,有文化的就当教师,如果什么都不会,就得想办法去当官,因为天底下当官最容易。

 与此相反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在《家书》中说:“人皆以做官为乐,我今反以做官为苦。”他的那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卅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不敢贪赃枉法,积造孽钱贻害子孙”,而是以忧国忧民之心,救灾帮困,放赈济民,尽自己努力为百姓办事。在那样的情况下做正直的清官,确是难乎其难了。

 由此可见,做官是难是易,全凭自己怎样去当了。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有“上任”一条,这样写道:“士人赴官谓之上任。将 任 字作 官 字解释,谬矣。任者,担也,盖将担子负其身上。”居官当长,其实也就是挑担子。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至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都是一副担子,压在身上,还要负重前行,能说这容易吗?

 不知从何时起,做官逐渐变得不但不清苦、不辛苦,反而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光宗耀祖的事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批阅文件画个圈,上台讲话照稿念,检查工作坐车转,喝点小酒胡乱侃,有点好事他先占——你看容易不?

 把做官当作一件容易事,其实质是对官的职责的弱化和异化,把自己同群众、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弄颠倒了。我想社会上倘若“做官最容易”的官多起来,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如今不是时兴“下岗分流”么,能让那些把做官看得很容易的官也“下岗”,把他们从官场上“分流”出去,去干点“不容易”的工作吧!

 优秀作文

 向往远方

 有远方,就有人的向往,有了向往,就有希望。

 远方,总是神秘而诱人。远方对于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所以,当人感到苦闷无助的时候,往往会想着远方,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勇敢的人类踏上了远方的征程,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史。曾经听人说,原始社会的猿先是用四肢爬行的,但是为看得更高更远,所以就站了起来。

 这个说法的真实性的确有待考究,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信息,我却无法否认。古人日:人往高处走。人类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是为了看得更远。传说有嫦娥奔月,人类就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冲出太空,甚至登上月球。为了看得更多,知道得更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对远方的向往。所以人类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因此,远方带领了人类的脚步。

 远方解读了人类的思想。当人们被自然灾害逼得无法生存的时候,他们会望向天空,希望有神来搭救他们。因为远处的天空,引领他们无尽的幻想,使他们在背上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没有绝望,对远方的期盼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勇气。最后,一定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神带领他们走出了困境。虽然我们都知道远方的神虚缥缈,但却给了我们心灵一个寄托,于是人类就创造了基督教、佛教。对远方的向往使得哥白尼看得更远,提出了日心说,撼动了封建教会统治人类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对远方的向往使得哥伦布开始了海上旅程,发现新大陆,使生活在狭窄空间的人类知道,世界大得很,未到过的地方太多了;对远方的向往,中国相继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旅程,圆了千年的飞天梦……因为远方的诱惑,人类作出了很多很多的假设,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我们已经将它们实现了。有远方,人们不再停留在过去,不再受到那些无谓的约束。 当我们遇上困难的时候,请不要绝望,请想象远方,远处会有更美的风景。

 有远方,人类就永存不灭。

 简评本文视角新颖,见解独到,是千人文里拂过的一缕清风,更令人称道的是用例极为熨帖,且充满时代的生活气息。况且,作为应试的作文,本文思路明晰,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圆润,又能认识深入,说理深刻,堪称佳作。建议评分:60分。

 无限风光在远方

 人们常说在:“无限风光在顶峰。”

 我却想说:“无限风光在远方。”

 有一句话说道:“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是现实,就总是少不了几丝残酷。惟有远方,那未知的远方,在人们心里才是如诗如画般的美丽。那儿也许繁花似锦,蜂鸣蝶舞,温暖如春,是乐园,是天堂。

 溪流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浩瀚的大海;雄鹰追逐远方,因为远方是天高云轻;鱼儿追逐远方,远方海阔水深;我们追逐远方,远方有我们的梦和理想。远方,真是无限分光哪!

 安于眼前的溪流,只能停滞不前,成为一潭死水。如果雄鹰留恋近处的安乐窝,哪有鹰击长空的壮丽!鱼儿若是不舍近处的浅水,又怎么会有海阔凭鱼跃的感受?人若不追逐远方,又怎么可以说是不虚此生!

 追逐远方的过程中,人的自身得到了升华,人类社会也会有了进步。徐霞客不满足于近处的风景,于是他追逐远方,终成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伽利略不满足于唾手可得的前人的理论,苦心探究远方未知的领域,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才会响彻天宇。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孤身一人前往远方的非洲,在丛林中生活了十几年,最终创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动物行为学。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顾大哥的劝说,外出打工而不是与哥哥合办砖厂。诚然,若是留在家里,他也会像哥哥一样,成为四方艳羡的土财主。但是他觉得,远方有某种东西在呼唤着他,或者说是在引诱着他。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去。小说的结尾写他因工伤被毁容。但是我们能因此说他追逐远方不值吗?若他没有选择外出,怎会有与晓霞那纯洁美好的爱情?若他留在家中,又怎会有许多宝贵的经历?追逐远方,就要忍受一点点痛苦,或付出一些代价,只要我们坚信,远方有美丽的风景。就拿孙少平来说,他追逐到的远方也是美丽的。充实的人生,难道不是他所追逐到的好风景吗?

看看2014年高考考了哪些名著知识

2014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圈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2009年山东卷是命题作文,以“见证”为题;2010年是材料作文,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活”为材料;2011年是命题作文,以“这个世界需要你”为题;2012年是材料作文,以“孙中山的一段箴言”为材料;2013年是材料作文,以“给莫言挑错别字”为材料。今年仍是材料作文,以“每个人看窗外都有不同的风景”为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山东卷的命题形式基本在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两者之间互相交替,这不仅有利地避免了猜题押题,也能有效地增加作文的区分度。从命题内容上看,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突出了山东人命题稳中有变的特色和传统,凸显了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命题人关注现实生活,着眼于“窗”、“景”,凸显主体与客体的微妙关系,不仪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纵观山东卷自2009年以来的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山东卷常常以含义丰富的某句话或某件事物来命题。2010年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光和影”,而2012年以孙中山的警句出题,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今年题目总体来讲偏向简单化,为考生提供多个可入手着笔的关键词,作答时只要沉住气,耐心审题,作文一定能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二、试题特点

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2014年山东卷作文所给材料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中国正在走向成熟,中国需要更远的视野,需要成熟的心态,需要更高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人文素养,才能走得更远。

引导考生自由思考,学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观景看世、睿智生活。2014年山东卷作文题目非常开放,材料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图画”,完全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透“窗”观云赏霞。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来写作,考生的自由度高,也体现了科学民主的气度。

思考主客体世界,蕴含深刻的辩证关系。今年山东卷作文题目需要考生辩证地看待主体(观景人)与客体(窗外图画)的关系。观察世界的人是主体,图画是客体,窗子不过是一个媒介、方式。人是主观的,图画是一种现实存在,主体的认知构成了客观图画的缤纷,把握了这个关系,也就把握了命题写作的内核。

三、写作构思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将视野投向了身边“窗外的世界”。材料在人与画、窗与景的微妙关系上,蕴含了更为广泛的潜在发挥空间。就审题而言,材料紧紧围绕并且指向一个中心——人与图画的主客关系。

1.从人与画的角度立意。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角度不同,自然会从中看到或体悟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唯有看到了或感受到了图画内涵之后方能揭示不同的原因,进而思考用行动改变圈嘶、创新生命。

2.从景由心生的角度立意。相由心生,一切景语即心语。窗外的图画是自我心境的曲折反映。世界精彩,我心自知;唯有调整自我,才能体悟美好,丰富精彩人生。

3.从“我”之心态的角度立意。着眼于透窗观景的主体,强调自我胸襟、心态是改变世界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改革中的世人胸怀、心境等角度立意写作。

4.从更新观念,摆正位置的角度立意。世界所以“雅俗”不同、“静闹”有异,正在于对“自我”与“图画”位置关系的理解迥异:以“我心”为主体还是以“图画”为

主体,反馈到写作时,即体现在时代观念更新的拐点上,提出自己的变化,才更具备了思辨之

1/10页

5.从放低眼光,和谐世界的角度立意。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放低自我,以低姿态处世观人,才能发掘别人的精彩,才能协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

6.从妙眼观景,智慧生活的角度立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图画”之所以不同,在于观景人的视角不同,观景人的素养不同。画中有话,画即人生。透过画景,我们当看出世人的胸怀气度,看出世人的见识眼光,看出世人的文化底蕴。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这个人的见识眼光;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胸怀气度和长远眼光。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

2014北京卷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参考答案:

7.①B ②A ③B

2014江苏卷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B.茅盾《子夜》主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

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

25.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⑵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参考答案:

24.A、C

25.⑴“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⑵关系:后者否定前者。心态: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2014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参考答案:

23.择友

24.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2014江西卷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另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命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

16.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3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参考答案:

6.B

16.衣带诏上签名(参与密谋伐曹)。或:担心自己学圃,实是韬光养晦的用心被曹操识破。

2014福建卷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⑴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⑵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7.B、D

8.⑴(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

⑵(第一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9.⑴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⑵《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2014湖北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地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有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将令,减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

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

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逼真,使人感到是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

参考答案:

5.C

2014年四川省艺体生高考文化分数线是多少?

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修改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扩展资料:

该题的立意示例: 1、人与自然:要尊重自然,肆意违背规律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在遵循自然规律这个根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人与自我:人生如戏,生活是剧本,我们是演员。我们应当遵循内心的选择,不断突破剧本的限制,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3、人与社会:剧本犹如社会规则,每个人(演员)只有遵循规则,才能达成社会的和谐;规则也是人制定,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不断突破规则,大胆创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梦想只要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4、此外,可以从材料触及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以及两者辩证统一角度的共三个角度确定立意。如以文化话题,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表演艺术家的角度——“六经注我”,方能实现文化创新。 (2)剧作家的角度——“我注六经”,尊重传统文化。 (3)辩证统一的角度——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4年高考安徽作文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省语文作文题为:根据《吴兴杂诗》这首清代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吴兴杂诗》作者为清代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有《揅经室集》。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修改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年四川高考艺体文化分多少分上本科线

各市州招考委,在川招生各普通高校:

现将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录取文考成绩控制分数线通知如下:

一、本科

1. 美术类 380 分

2. 音乐类

①音乐学类 320 分

②音乐舞蹈类 300 分

③音乐理论、作曲及音乐表演类 245 分

3. 影视戏剧表演类 300 分

4. 播音主持类 360 分

5. 舞蹈、时装表演类 220 分

6. 编导类 410 分

7. 美术类职教师资 285 分

8. 音乐学及音乐舞蹈类职教师资 265 分

9. 体育类 345 分

二、高职(专科)

1. 美术类 180 分

2. 音乐类

①音乐学类 170 分

②音乐舞蹈类 200 分

③音乐理论、作曲及音乐表演类 170 分

3. 影视戏剧表演类 170 分

4. 播音主持类 170 分

5. 舞蹈、时装及戏曲(川剧)表演类 150 分

6. 编导类 200 分

7. 美术类对口高职 150 分

8. 音乐学及音乐舞蹈类对口高职 245 分

9. 体育类 190 分

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

你说的是美术吗?380分

各市州招考委,在川招生各普通高校:

现将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录取文考成绩控制分数线通知如下:

一、本科

1. 美术类 380 分

2. 音乐类

①音乐学类 320 分

②音乐舞蹈类 300 分

③音乐理论、作曲及音乐表演类 245 分

3. 影视戏剧表演类 300 分

4. 播音主持类 360 分

5. 舞蹈、时装表演类 220 分

6. 编导类 410 分

7. 美术类职教师资 285 分

8. 音乐学及音乐舞蹈类职教师资 265 分

9. 体育类 345 分

二、高职(专科)

1. 美术类 180 分

2. 音乐类

①音乐学类 170 分

②音乐舞蹈类 200 分

③音乐理论、作曲及音乐表演类 170 分

3. 影视戏剧表演类 170 分

4. 播音主持类 170 分

5. 舞蹈、时装及戏曲(川剧)表演类 150 分

6. 编导类 200 分

7. 美术类对口高职 150 分

8. 音乐学及音乐舞蹈类对口高职 245 分

9. 体育类 190 分

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