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人工智能政治,人工智能政治题

新高考改革以来,不少学生和家长面对选科都是一片茫然,子有伯乐特别研发了新高考选科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帮助考生及家长迅速分析选科优劣,是一款高一家长必备的选科分析工具。

选科为何如此重要?

举个例子,考生希望报考一所双一流院校,如果选科要求不符合学校招录规定,即便高考分数超出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不具备报考资格。

以山东省投放招生计划的学校中,筛选出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点分析普通类提前批和普通类常规批招生计划,按照选科要求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注:提前批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招生+试验班,含复旦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办学里则包含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和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国防科技大学计划全部在提前批,所以常规批虽然列出来了,但计划为0。

从统计结果来看,近50%的招录专业选科要求为限选物理。

42所世界一流高校在20年面向山东招生计划中,限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单一学科的数量分别为5390、223、4、61、51、7,分别占总计划的51.1%、2.1%、0.04%、0.6%、0.5%、0.07%。

对比媒体披露的山东省2017级学生选科情况统计,各科目占比分别为:物理39.52%、化学49.79%、生物57.83%、政治35.34%、历史49.61%、地理67.86%。

招生计划选考科目要求与在读学生实际选课情况差距较大, 985高校更青睐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例如北航、北理工、上交大、中科大、电科大等高校,只招收物理选科的考生。

76%的招生计划选考科目要求为“纯理科”组合。选科要求为“纯理科”(物化生)组合的招生计划共有7975个,仅限理科生选择的专业占总计划的75.64%。

2.3%的招生计划选考科目要求为“纯文科”组合。选科要求为“纯文科”(政史地)组合分为7种情况,分别是限制选科为政治单科、历史单科、地理单科、政治或历史、政治和历史、政治或地理或历史、历史或地理,招生计划累计245个,占总计划的2.3%。

结论:选择“纯文科的”考生报考世界一流大学,其难度为“纯理科”考生的33倍,选考科目的选择将极大影响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难易程度。

子有伯乐历经2年开发出新高考智能选课系统,帮助考生及家长提前分析选考科目与专业选择的难易程度,通过“人工智能+AI”系统快速筛选出适合考生就读的选科组合。

子有伯乐智能选科系统包含三大功能板块:

一、大学选考科目查询

输入学校名称即可查询院校当年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二、专业选考科目查询

通过选择具体专业,系统将统计该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输出统计结果。通过各选科组合可报考专业数量、招生计划数量、选科要求所占比重数据,结合考生自身学科优势,确定适合自己就读的选科组合。

对于目标不明确的考生,可以在系统中选择意向城市、意向专业和目标分数,系统将根据选择情况自动完成选考科目数据统计,计算出每种选科组合的匹配程度,并推荐符合要求的“专业+院校”组合。

注:目标分数不同,选考科目数据统计结果不同,建议参考多个目标分数进行选课评估。

子有伯乐智能选科系统是一款简单易用的选科工具,可以帮助考生提前规划学科选择,避免选科科目与专业招录不匹配所带来的影响,最大化发挥自我优势,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组合。

子有伯乐,选科无忧。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整理了2020高考优秀作文素材,一起看看吧。

 当今世界,技术的指数级增长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追逐流行与新潮似乎已成为人类的本能。在这种趋势下,一些传统手工艺受到冷落,甚至面临存亡挑战。如何让“慢工出细活”的匠人技艺不被“快节奏”的时代浪潮所淹没?人工智能为传统技艺的延续提供了一种新选择。直入主题,引人思考,“快节奏”时代如何让“慢工出细活”的匠人技艺传承?

 据报道,日本总务省自2019财年启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保存传统手工艺的试点研究。通过在匠人手腕上安装传感器,对手指和手腕等动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摄像机拍摄作业过程等方式提取必要信息,匠人的手工制作实现数据化,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整理成影像资料和教材。该项研究有望为匠人技艺的传承留下希望的“火种”。援引新闻,对人工智能传承匠人技艺寄予了厚望

 先进技术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带来的是更美好的未来。每一种技艺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记忆,凝萃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技艺的传承不仅让“术”继续造福后代,更令文化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人类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攀登高峰。突破未来技术奇点的灵感,很有可能就蕴藏在不甚起眼的传统经验中。辩证思考,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从古老卷轴设计中汲取灵感,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首款可卷曲触屏平板电脑,把柔性设备技术推向了全新领域;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当前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更是与基于海量数据之上的“深度学习”分不开。韩国棋手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围棋大战还没有从大众的记忆里褪去,但“深度思维”公司新研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零”,在自学8小时后即可击败“阿尔法狗”。人工智能与传承几千年的围棋技巧结合,其轰动世界的效应引发深刻思考。事例论证,传统启发科技,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被大火付之一炬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有望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得到数字化复原;通过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历史迷们能实时收到定制推送的敦煌文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技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内罗·克里斯蒂亚尼尼分析了1800年至1950年间的3500万篇英国地区新闻报道中的286亿词汇,发现了历史学家用传统方法无法找到的历史事件。“向前看”的技术革新固然重要,“向后看”的人文情怀同样可贵。与历史和传统相碰撞、相融合,不仅能让人工智能闪耀人文的光泽,也能为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事例论证,总结收篇,“向后看”,让人工智能充满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