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答案,急需

2.05年到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3.谁能提供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详细”答案

4.2006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范文

5.2006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6.2006年广西高考作文题目

7.06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

8.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及大综合试题答案

2006年语文高考题,2006年全国语文高考题及答案解析

1. 季布者,楚人也

《史记·季布传》原文: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尝,亡之吴,从袁丝匿。

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尝为中司马,中尉郅都不敢不加礼。

少年多时时窃籍其名以行。当是时,季心以勇,布以诺,著闻关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翻译: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

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

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

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

2. 有一篇写季布的文言文,内容是“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干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文帝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 chá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11.C(指、意旨,意思)12.D(资,助。古今同,如“资敌”。)13.C(“朱家”是人名,其前不能加“于”)14.B(①⑤两句说的不是朱家的事,第⑥句说的是朱家侠义言行的结果。)15.B(说季布潜逃是为了“表示自己……”与文意不符。)16.(5分)①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使皇上处境困迫”亦可),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窘“的使动用法要翻译出来)②季布接受召见(“被皇上召见”亦可),谢了罪,皇上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主语变换及被动、主动变换都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在楚地有名声。项籍让他领兵,他多次使汉王陷于困境。等到项羽被灭,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有敢于窝藏季布的,治罪要株连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将要追踪到我家,您如果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愿先自刎而死。”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广柳车中,一并带着他的家奴几十人,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就买下来安置在田庄。嘱咐他的儿子:“田庄的事情听任这个奴隶的,吃饭方面不要亏待他。”朱家就乘坐一匹马拉的轻车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待数日。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项磔的臣子能够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天下人看着自己这样狭隘呢?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公心中知道朱家是大侠,猜想季布藏在他那里,就答应说:“好吧。”等到适当时机,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这时候人们都称赞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在当世闻名。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

[朱家,人名,秦末汉初鲁地著名侠士,事迹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记载。]

(文本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成都市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

4. 求古文翻译

节选自 杜佑《通典》卷七《食货典》第七

自唐德宗即位即建中二年,天下共有户籍一百三十万户,依靠(德宗)分别派遣黜陟大使(官职)(于各道),重新案户比民,收入公家赋税,增加了一倍还要多。各个道增加户籍一百八十万户,(另有一百四十万户客户),共得到三百二十万户籍。于是使得赋税有常规(定额),人们知道定额,贪图财利的小吏就没有办法产生奸计歹意,狡猾的氓庶百姓都有自己的户籍(从而无从偷免税赋),这真是很合时宜的法令典章,整改弊病的好办法。过去的规定,百姓供应上缴公家,按人口制定租庸调三种租税,那些即使是王公大臣的佃户,也只用缴纳和普通百姓一样的赋税。自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战事渐兴,国家经费不足,于是徵敛的名目多了起来,并且没有定数,贪婪之吏专横放肆,借机犯法贪污,法令没有得到监督执行,普通百姓不知道上告投诉。那些狡猾的忍,就大多逃避缴税,有的以假名做官,有的加入僧籍,有的加入军籍,有的依靠豪强,加上官府各级杂役,种类多种多样,难以去除。那些鲁钝的百姓就被征收赋税,供使差役,一天比一天穷苦艰难。建中年间的新政策,(将所有赋税)并入(春夏)两税。(这样)定额已经有了,就没有办法增加征收了,游荡不务正业的人都被登记在册,没有地方逃避赋税。但因派驻地方各位使臣规定的缴纳税额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轻重不一,加上因为(国家)多难,屡有战事,多余的人(指没有登记在册的人)今天就很多了。征收的数额也有了空缺。但旧额已经存在,可又无法核对人数。审查今日应该做的事,斟酌(实行)晋隋两代的政策,则户籍人口和土地数额应该可以增加一倍左右。这样赋税和兵役自然就可以减半了,赋税既然已经平均了,人们知道税额较轻,就免于颠簸流离的逃亡之苦,增加农桑之业。使百姓安定的方法,没有好过这个的了。各个道的账册加起来可以有二百五十万多户。比较历代户口,多的超不过五百万户,少的也不少于三百万户,错略计算天下(户口总数),除了屡有战争的地方,可以大概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户口。如果采用晋隋的政策,应该可以得到五百万户口。以五百万户口出二百五十万户口的税额,自然只是后者的一半。古代的(治国的)道理,在于详细知道人口数额,才能平均他们的赋税差役,这样各种事业就会成功,国家才能富足,教化盛行,各种良风益俗才会真正为民众接受。正因为这样,(国家)才会没有灾难和叛乱。所以《周官》上记载了比、闾、族、党、州、乡、县、遂这些制度用以维持政治制度的稳定,很好的治理人民。(而《周礼》记载)孟冬(农历十月)司徒(官职)要向周王进献国家人口数额,周王下拜然后才能接受,其尊敬和遵守到了如此重要的地步。等到国家失政,就会户籍疏漏,人们如鸟兽般各地流窜而无法管制。国家也因此而穷困。各种弊端逐渐兴起,国家倾覆就不远了。治理国家最重要最需要长远规划的,想要追求国家兴盛的道理,不是没有根本的方法啊!(原文句读大量错误,最后应是叹号!)

5. 文言文季布辞官阅读答案

文言文《季布》阅读答案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

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

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购:重金收买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徇:杀 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多:赞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B.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D.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高祖“倡导礼仪”、“鄙弃二心”的一项是 A.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 B.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C.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D.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 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是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5.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的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何以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徇:示众) 2.D(A“之”,到;B“以”:因为;C“其”,怎么;D“为”:上句的意思是“作为,身为”,下句的意思是“弹奏”) 3.B(A上句是写高祖起初对季布的态度,下句是司马光对“来者”的看法;C上句写高祖临危求丁公,下句写司马光对“贰心”人的看法;D上句言司马光对高祖对杀丁公的评价,下句写高祖“鄙弃贰心”的话语,非“表明”) 4.D(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据丁公当初的表现和自己统治的需要处死的) 。

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答案,急需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啜泣 层峦叠嶂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_______________。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 语文试题详解 一、基础知识 1.答案:D (A选项中“磕”碰,B选项中“缉”拿,C选项大有“裨”益,D选项摩“挲”、见风“使” 舵。)这道题不难,这些词在课本上都有出现,这几年高考基本是这样,避开了偏难怪字。 2.答案:B (A选项中一念之差的词义是“念:念头。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很明显用错。B选项中乐此不疲的词义是“对某事特别爱好,精力为之贯注,不觉得疲倦”。C选项中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D选项中功败垂成的词义是“垂:将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功败垂成怎能在此一举?) 3.答案:A (B选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C选项中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选项扩大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 4.答案:C (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二、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要学会在选项与文章的相互比照中找出差异。 5.答案:B (A选项中提到3000这个数字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文中主要是指今天科学家在世界海域中所投放的漂流浮标数目,它并不属于“阿尔戈斯”方案。C选项中卫星是用来收集信息的,不能控制浮标的工作,这可以从文章倒数第二段了解到。D选项我们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绘制海洋气象图是科学家的一个愿景,也不属于这个方案。这道题就是典型的选项与文章比照出结果。) 6.答案:B (A选项相关文句在第二段第一行可以找到,C选项可以在文章第三段中找到,D选项可以在文章第四段最后一行中找到。B选项主要看文章的第二段,根据常识我们也应当了解,海洋在与大气层的关系中怎么可能仅仅是被动呢?它们应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道题难度系数并不高,还是考查选项与文章相关文句比照。) 7.答案:A (这道题难度太大,估计很多考生会做错。因为它属于推断题,需要对文章的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B选项调控热带海洋洋流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C选项人们也无法因为关注“锁孔”而达到预报全球气候变化。D选项“阿尔戈斯”方案只是科学家对未来气候推测提供一条依据,不可能就此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三.文言文阅读 总体来说,今年的文言文真的不难,而且这篇文言文在很多地区的各类考试中频繁被使用过,笔者记的北京某区模拟就曾用过,因此,这是高考出题者的不小心。 8.答案:C (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 9.答案:C (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 10.答案:B (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四、 11.(1)答案: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答案: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 12.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13.本次默写难度不大,出题形式很新颖,尤其是第二题,是一道好题。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 主观题目前成为考生竞分的主要战场。但是,很多考生在回答主观阅读试题时抓不着重点,失分甚多。其实,主观阅读题应当有它的答题步骤,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例如本文就是写作者通过一位农民的表白了解了“阳光”的伟大含义。 14.声音应当听,为什么用想呢?其实本题就是“想”与“听”的区别对比。首先从基本层面来说,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另外从深层次来说,“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15.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稻子呈现相同颜色的农夫不正是,同时一种劳动者与劳动成果成熟之后的一种收获之美的象征吗?标准答案给了三点,我觉得强人所难,考生很难想出那么多含义,所以这道题出得不错,但答案太坑人。 16.文章反复强调“阳光”,正因为夜来香、昙花都夜间开花,所以称为“阴香”,这道题很容易。没有壮怀则主要是与农夫比较,与稻子比较,农夫稻子都是在阳光下劳动的一种象征,说夜来香昙花没有壮怀恰是为了强调后两者有壮怀。 17.其实文章最大的主旨就是歌颂劳动,歌颂阳光的生活。考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麻烦采纳,谢谢!

05年到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

B. 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

C. 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D. 湍急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竣工 缜密 水蒸气 寸草春晖 漫山遍野

B. 沧桑 销蚀 势利眼 卑恭屈膝 瑕不掩瑜

C. 犒赏 装帧 水龙头 纷至沓来 民生凋蔽

D. 毕竟 旋律 侯车室 摩拳擦掌 天崩地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 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 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任务,那就是作者自己。

B. 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产以外的其他因素。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古典自由主义者称这为个人经济理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的竞争性劳动。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你们的经济事务。只要不约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追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每个人肯定会把自己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行为发挥到极致,使之尽可能符合经济理性和要求。

不过,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真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它只关心效率的生产性和积累性方面,它只考虑到个人的求利行为动机及其经济理性化程度,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因素(如追求社会名誉)或环境义素(如社会政策)。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情。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所谓的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可见,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没有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无法提供一种完备而有效的经济效率论证体系。还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自由主义不但假定人是自私的,而且也假定自然世界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导致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付出了过于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第1期)

5.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的一项是()

A. 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 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的资源配置自然的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的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6.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B.。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础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C.个人行为的经济理论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所以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也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

D. 尽管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论证体系有欠缺,但所主张的个人经济理性对提高效率还是有作用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0.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21分)

12.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两题任选一题)(6分)

⑴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 写出杜甫“三吏”、“三别”中两篇作品的名称。

⑵ 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② 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15.本为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青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4分)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谁能提供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详细”答案

一、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立意自定。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二、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五、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以“路径”为题目写作文2009年全国II高考作文: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以下是其他省份今年的高考题:2009全国高考北京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风暴中的我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说九零后2009全国高考语文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春江花月夜2009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生活给我智慧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2009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以一个社会热点,作为评论的中心——兽首拍卖,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品味时尚2009年高考湖北语文卷作文题目:站在____门口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2009年陕西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2009高考辽宁卷作文题:沈阳全民读书月2009高考海南卷作文题:材料作文“诚实善良”2009高考宁夏卷作文题:善良2009年辽宁高考作文:沈阳全民读书月从构形角度写2009年宁夏高考作文:以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2009重庆高考作文《我与故事》

0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打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文了写作文了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高考作文:谈“常识” 我们

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如下: 2001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02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 *** 。

经过一番 *** ,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03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00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

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

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

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05年到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一、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

②立意自定。

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二、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人人头顶一方天。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五、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试卷作文题

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弯道穿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于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技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09上海高考作文题到底是哪个

材料作文: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

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

直到后来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

全国统一:《乌鸦老鹰牧羊人》 一只乌鸦看见老鹰俯冲下去捉小羊,乌鸦特别羡慕,开始练习,觉得自己练习的不错了,就俯冲下去捉小羊,没想到羊没捉到却被牧羊人逮到,牧羊人的孩子问爸爸这只老鹰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乌鸦。

小孩说,那它也很可爱啊! 读完这段文字,自拟命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

全国卷Ⅱ:《读书》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北京:《北京的符号》 阅读下面文章: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北京高职:《说与做》 有些人说做比说好,有些人说说比做好,请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安徽:《读》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雕刻心中的天使》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渐渐的,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

”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湖南:《意气》 意气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是志向、趣味和性情;2.是意志和气概;3.是偏激、任性的情绪。

以《意气》为题写议论文。

江苏:《人与路》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浙江:《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现代汉语词典》中,“生”解释为:“生存、活”,“生命”,“具有生命力的”;“息”解释为:“休息、停止”。

生物所息,即是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还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

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题写一篇作文。

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天津:《愿景》 新华字典中有一个新词叫“愿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湖北:《关于三的联想》 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四川:《问》 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有人三思而问,有人随口而问,问是有意的。

以“问”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题材不限。

重庆:《车站一瞥》 一、以《车站一瞥》为题描写一段车站场景。

要求200字以上。

二、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

江西:《雨燕减肥》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辽宁:《肩膀》 山东:《星星》 一个寓言,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作文题: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阅读材料: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

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

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转载请注明出处 ? 05年到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2006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范文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福建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 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 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 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 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 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 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 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 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 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 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 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 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 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 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 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 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 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4.根据文中提供的倌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D.“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 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 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 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 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 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 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⑴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一 朝 居 也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1.默写。(8分)

⑴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 。(秦观《鹊桥仙》)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⑧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⑵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 。

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

五、(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泪与笑/粱遇春①

匆匆过了二千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 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荚,叫我 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 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 己了。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 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鼓。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 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 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 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

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 泪真是人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嘟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 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

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在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

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文章有删改)

[注]①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12.“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6分)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

15.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6分)

六、(12分)

16.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7.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4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 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 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 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 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18.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4分)

七、(70分)

19.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⑴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⑵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⑶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6分,每小题3分)

1.B 2.D

二、(6分,每小题3分)

3.C 4.C

三、(12分,每小题3分)

5.B 6.A 7.C 8.A

四、(24分)

9.(10分)

⑴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⑵翻译

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0.(6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1.(8分)

⑴①渺淹海之一粟②羁乌恋旧林③便胜却人间无数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齐彭殇为妄作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学然后知不足⑧君予坦荡荡

⑵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20分)

32.(6分)

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意思答对即可。

13.(4分)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

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意思答对即可。

六、(12分)

16.(4分)

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第三处错误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丈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17.(4分)

示例一: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二: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白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意思答对即可。

18.(4分)

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意思答对即可。

七、(70分)

19.(70分)(略)

2006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 ,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也可以这样说,以前的考题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今年的考题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当然,写作范围的扩大也不是毫无边际,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你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满分作文]

两封信

河南一考生

(一)第一封

沧海一声笑:

您好,心里很难受,所以提笔和你聊天。窗外阴霾的天空和我的心情一样,灰暗而又不着边际。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我很勤奋,人人皆知。三更灯火五更明,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伴随着我走过花季。我是如此地热爱着绘画,一张张白纸在我的手下着色、变化,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我的心血与汗水。可是“平庸、暗淡、苍白、平淡”这样的评价却一次次刺向我的心脏。难道我的生活里真的不该拥有绚烂的色彩?

我很执著,人人皆晓。二月杏花八月桂,顶星星戴月亮的岁月陪伴着我越过青春。我是那么喜爱音乐,一个个音符从我的嗓中飞出、飘荡,每一次演唱都浸透了我的情感与理想。然而“单薄、乏味、呆板、杂乱”这样的评价却一回回让我走向绝望。难道我的生命里注定不该拥有曼妙的歌声?

我的追求有错吗?我的努力有错吗?我的拼搏有错吗?

蓝天百声哭

ⅹ年ⅹ月ⅹ日

(二)第二封

蓝天百声哭: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我的心情也不由得因为您而低沉了许多。那页薄薄的纸儿在我的书桌上沉寂了多日,可我的心灵却为此翻腾了许久。今天,在这样一个晴朗无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提笔给你回信。愿我的一叶飞鸿能驱散笼罩你心头的阴霾。

我亲爱的朋友,我想说,你的追求没有错!你的努力没有错!你的拼搏更没有错!你的错在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实力,你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我亲爱的朋友,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歌唱,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结出硕果,并不是所有的幼苗都能成为参天大树,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能适合作物生长,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你去扮演。画家固然令人向往,音乐家固然让人羡慕,可是,我的朋友,或许,这都不是属于你的职业。我知道,你有强健的体魄,你有顽强的毅力,你有敏锐的目光,你有冷静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你或许该成为一个军人、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那才是你的位置。

我亲爱的朋友,请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你看,那只乌鸦不再盲目地想做翱翔的老鹰,它知道它的聪明才智更应该去运用到怎样获取瓶底的泉水。瞧,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才是聪明的乌鸦啊!

希望看到一个崭新的你!

沧海一声笑

ⅹ年ⅹ月ⅹ日

[名师点评] 本文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语言优美。

一、这篇文章采用书信形式写作,并且是两封信的交流,形式新颖,有创新性。此外人物的称呼很有新意,“沧海一声笑”、“蓝天百声哭”两个名字恰好体现了两人的性格、情绪。这个小亮点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二、文章两封信,一问一答,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主体随着书信的展开逐渐突出。最后点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加深了主题。

三、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段与段之间是排比,句与句之间也是排比,词语丰富,避熟求新。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富于变化,很有内蕴。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内容充实

围绕“人生如何定位”,设计了两封信,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心。

结构完整

两封信相当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提出问题,后一部分解决问题,两个层次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发展

等级

有文采

词汇丰富

善用修辞

文章十分注意用词,避熟求新。同时,修辞运用达到很高水平,排比随处可见,句子有排比,段落也有排比。此外,比喻、设问、对偶、反复等修辞也运用得娴熟自然。

2006年广西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秋季语文试卷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

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

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井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6,课文中涉及到得五四得重要人物有___________(除本文提及外)。(1分)

7,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2分)

8,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3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

1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5空)。(5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朝露待日睎。(汉乐府《长歌行》)

(4)___________,洛阳盛衰之候也。(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5)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7)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文章冠世 ( ) (2)不跻大位 ( )

(3)盈其箱笥 ( ) (4)为时所排 ( )

18.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2分)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3分)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2分)

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

二 70分

27.作文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海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80分

(一)(16分)

1.(2分)地区、民族和文化特征

2.(2分)B

3.(3分)(1)传统商业街应体现人文特色,色彩面积不能过大(2)一般商业区可以色彩多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4.(4分)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2分) 当地市民较高的城市色彩意识(2分)等等(如答“广告的适度和有序”给1分)

5.(5分)例:“城市色彩”研究在国内是新课题。它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应研究各功能区域所体现的特点,并对其色彩加以控制,最终使城市成为美观舒适的人居环境。

摘要应对以下要点的具体内容略作说明: (1)课题性质(1分)(2)研究内容(2分)(3)控制城市色彩的依据(2分) (4)研究目的(1分)(给足5分为止)

(二)(22分)

6.(1分)如:李大钊、茅盾、叶圣陶、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等

7.(2分)冰心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

8.(3分)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1分),都参与创造和建设(1分),都具有温情和人性(1分)

9.(6分)D(3分)F(3分)

10.(3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11.(3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2.(4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5分)

13.(5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2)飞鸟相与还(3)青青园中葵(4)园圃之废兴(5)盈盈一水间(6)人情练达即文章(7)衣食足而知荣辱(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4.(1分)曲牌

15.(3分)B

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五)(17分)

17.(4分)(1)居于首位(1分)(2)晋升(1分)(3)装满(1分)(4)排挤(1分)

18.(2分)B

19.(6分)(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不足”1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4分)

(大意连贯、省略部分补全,2分;“累”1分;“披”1分)

20.(2分)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1分)委婉拒绝(1分)

21.(3分)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六)(12分)

22.(2分)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

23.(3分)C

24.(2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25.(2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26.(3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二70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

06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周寒)

2006年高考广西考区语文作文题,仍是话题作文。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编辑:杨东 作者:周寒

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及大综合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坡前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释:○1伯时,画家李公麟的字。○2野次:郊野。○3棰:鞭子。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x

参考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a#

参考答案: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2006年高考题选用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这种题画诗,其内容和图画有紧密联系,弄明白画的内容,对理解诗歌十分重要。qCcb4\

诗序介绍了诗歌写作原因,也交代了图画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点:1、《竹石牧牛》由苏轼和李公麟合作完成,苏轼画了丛竹、怪石,李公麟添画阿童牧牛;2、黄庭坚觉得这幅画“甚有意态”,所以“戏咏”了此诗。前1点内容清楚明晰。第2点中“意态”的具体内容和“戏咏”意味言之不详。这正是诗人留下的余味,也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点。FkoD

这简单的序其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中国画中,丛竹、怪石的题材多见、常见,是已经有着公认意义的特定图画符号。其特定意义就是竹之有节、石之顽坚。苏轼画丛竹、怪石显然是为自勉。那么,李公麟为什么要在苏轼的画上添上“阿童牧牛”呢?这个可以从添画“阿童牧牛”的前后效果对比上进行逆向推理:添画前,画中仅有丛竹、怪石,画意只在言志;添画后,有了童、牛的活动,画面也就多了生活气息。需要注意的是,阿童、牧牛在中国画中也是有特定意义的图画符号,它们所指称的是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前后相比,苏轼的丛竹怪石图是严肃、冷峻的;而竹石牧牛图却是柔和、温暖的。李公麟添画的用意在于告诫苏轼:坚守节操砥砺自我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略了享受生活。古人常有“以文会友”,李公麟和苏轼在这里却是“以画会友”。<#O

“以画会友”是李公麟添画的用意所在,却不是《题竹石牧牛》的表达重点。F

《题竹石牧牛》前两联复述图画的内容。苏轼的丛竹怪石一联——写怪石峥嵘、绿竹清幽;李公麟的阿童牧牛一联——写阿童自在、老牛觳觫。这两联只是复述图画内容,后两联的议论才属于黄庭坚。后两联的内容又可分为明、暗两层,其暗含的一层格外需要注意。"Z^"F

先看后两联中明的一层意思。诗人先说苏轼画的石头是我非常喜爱的,千万不要让牛去在这石头上磨砺牛角,以免把石头磨坏了!然后又说,牛在石头上砺角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千万不要让牛打斗!因为牛打斗起来肯定要毁坏那可爱的竹子!在这句话里,要注意句子内容上的关联与呼应:“牛斗残我竹”跟在“牛砺角犹可”之后,就有了“残我竹是万万不可的!”这一潜台词。和“牛斗残我竹”相对应,“牛砺角犹可”也就有了潜台词儿——牛斗万万不可,是因为会“残”我竹;牛砺角犹可,是因为牛砺角不会残我石。这句话的表达背景是修竹易残而顽石耐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牛砺角犹可,牛头残我竹”所表现的并不是诗人“厚于竹而薄于石”,其实是竹、石都很爱。可以总结为“石吾甚爱之”“竹吾亦爱之”,只是和石相较,竹更需要珍惜。#Q:

理解到此,是不是就完全吃透了序中所说的“意态”呢?还没有。我们和序中说到的“戏咏”中的戏趣还相距甚远。~%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诗人爱石、爱竹,好像对牛不太公平——先斥责牛砺角坏我石,又担忧牛斗残我竹——这岂不是在责怪李公麟添画阿童牧牛完全是画蛇添足,甚至是狗尾续貂吗?[y@

黄庭坚会说这种大煞风景的话吗?这难道是“戏咏”的题旨?$

我们应该进入到黄庭坚的“情场”中去。现在,黄庭坚面对《竹石牧牛图》,说石画得好,竹画得好,可是,你李公麟为什么要让牧牛在石头上磨砺牛角呢?那会把石头弄坏的!而且牛磨完角一定还会相斗。那就更不好了,肯定会将丛竹踩坏了。我们要牢记,这首诗本是题画诗。黄庭坚所说的牛是图画中的牛!所以,这画中的牛不但不会砺角,更不会相斗,除非它是活的!说到“活”字,我们应该恍然:而绘画之难在于将静物画“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画中之牛让人担忧其“砺角伤石”“相斗残竹”不正说明李公麟把这牛画活了吗?所以,黄庭坚在这里正是用对“牛砺角”“牛斗”的“担忧”来渲染、夸张、赞美李公麟把牛画活了!他用的是“明贬实褒”手法。这才是“戏咏”的戏趣所在。而序中所说的“甚有意态”之所指也至此大白:怪石画得好,我爱;丛竹画得好,我惜;牧牛更是画得活!-O<:"u

赞美苏轼、李公麟绘画水平高正是后两联暗含的也是最重要的意味。序中 “甚有意态,戏咏”是理解全诗的锁匙。'JF8

厘清诗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和答案的设置都有需要商榷的地方。|@7bN

第1小题第一问的答案中“诗歌分为两层内容”没有问题。对第一层次的内容总结也没有问题。对后四句的分析就有问题——“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用“感想”这么模糊的词语显得命题人没有自信。准确地讲,后两联表达的就是“对苏轼和李公麟绘画技艺的赞美”。“感想”让人想到只是感叹、议论而不是“赞美”。“感想”的意义如此含混不清,“参考”的价值实在不大。而且较真起来,它实际是错误的。*UAY

第2小题“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中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也有问题。本语境中,“作者”的指代有三种可能:苏轼、李公麟、黄庭坚。首先,从字面上讲,句中的“作者”放在“竹石牧牛图”后,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竹石牧牛图》的作者。其次,“竹石牧牛”图对这两位图画作者而言,含义各不相同。苏轼作了丛竹怪石,含义就是“有品节、重坚守”;李公麟作了阿童牧牛,含义是劝诫苏轼不要忽略了享受生活。而命题人给的参考答案——“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命题人心目中的“作者”所指应该是李公麟。然而,命题人并没有将其他两种可能性排除,逻辑上显然不严谨。KgHo-i

这一问之后,紧跟着“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一句,这个“作者”的指代对象只能诗歌的作者黄庭坚。同一题中,“作者”一词的含义如此变幻,肯定会让考生无法捉摸。mr

评价“厚于竹而薄于石”的答案也有问题。“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这一参考答案所表述的对竹、石同样怜爱的理由是“无论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这并不能解释“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中所表现的“犹可”和“不可”即“不愿”和“更不愿”的差别。z[u

可以猜想的是,这个问题不解释清楚,则“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的强大说服力必将逼使高考改卷小组修改评分标准,他们极有可能将“爱石更爱竹”也列入正确答案。如此则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将更热闹:试想“黄庭坚爱竹胜于爱石”正确,“黄庭坚爱竹同于爱石”也正确——这不同的答案对不同的考生而言不算分裂;但对黄庭坚而言,这可能吗?——除非我们的命题专家先期断定黄庭坚患了精神分裂症。要不然,这种“不共戴天硬同天,互相对立更和谐”的高明思想怕是没有受过后现代主义思潮教育的宋朝人的智力所不能接受的。AyDk3

根据对诗歌的准确理解,参考答案可做如下修改。`RF,xT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两联复述“竹石牧牛图”的绘画内容,是写景的手法。后两联是议论,表达了诗人对石、竹的喜爱,并且赞美李公麟将牛画活了。t|$g@T

第2题应该将第一问中的“作者”改为“李公麟”,将第二问中的“作者”改为“黄庭坚”,答案亦作如下修改:0|^[

(2)一种自然平和、富于趣味的田园生活。说黄庭坚“厚于竹而薄于石”并不准确。虽然黄庭坚说“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然而,这话的前提是牛砺角不会残我石,所以并不能表明黄庭坚“薄石”。$iar

应该说,这一诗歌鉴赏题选材非常好,试题非常糟糕。这首诗的理解难度较大,层次较多,正是体现高考的区分度,多点阻击考生的好战场。而且试题设计得好的话,还能够帮助考丰富诗歌鉴赏的知识,提升其品味诗歌的能力。Y;Nx^

试设计试题如下:e'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 {;(9

黄庭坚 b`y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坡前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T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s~p)k

注释:○1伯时,画家李公麟的字。○2野次:郊野。○3棰:鞭子。>(z`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分)'U(

参考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两联为第一个层次,复述图画内容。后两联为第二层次,赞美苏轼和李公麟的竹、石、牛画得好。H4?

(2)丛竹、怪石在中国画中都是有特定意义的图画符号,古人往往借竹之有节、石之顽坚自砺。苏轼也不例外。李公麟在苏轼的《丛竹怪石图》上添画“阿童牧牛”是何用意?(2分)有人认为黄庭坚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更薄于牛”,你如何理解?(3分)tE

参考答案:调和原画中砺志自勉的严肃和冷峻,赋予其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看起来是“厚于竹而薄于石”,然而,考虑到石头顽固不易残的特性,也就可以知道“牛砺角犹可”的原因是不会“残我石”。所以,作者要表达的是“石吾甚爱之,竹吾甚爱之;砺角石尚在,牛斗竹必残”。同时,对砺角、斗牛的担忧还侧面赞美了李公麟将“牛”画活了,也就自然地表达了黄庭坚对画中“牛”的喜欢。OA

二○○六年六月十二日Je]"`

2006年高考语文

1.D 2.A 3.D 4.D 5.C 6.B 7.D 8.C 9.B 10.A 11.B

12.(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3)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13.(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1)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①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小石潭记》《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传》等

15.窗台上:衰败的藤草

书桌上:玻璃灯罩、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

书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鸡

16.抛: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

17.(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8.要点提示:“神奇”一是指在夕阳光线的照射下使书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丽,创造了无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阳照射在书架和书桌上,让我展开联想,思索艺术与人生。

19.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0.答题要点: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

21.作答要点:

(1)要注意抓住“放漂”一书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

(2)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3)除了简要评介图书外,还应有提醒其他读者继续参与该活动的内容。

(4)注意按要求控制字数。

本文地址: 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