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高考加分及优先录取政策

2.[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3.深圳八大名校

4.2022深圳高中排行榜

深圳科学高中2017高考喜报,深圳科学高中2021年高考喜报

精英中学第一个考上清华的是:2017年精英中学第一位被清华录取的学生郭凯

石家庄精英中学是著名教育实业家翟志海先生1993年创办的一所全寄宿制完全中学,由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金池担任校长。2003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2017年12月荣膺“中国高中教育50强”,2017年至2020年连续荣获“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

2017高考加分及优先录取政策

可以的。同学,你好!我今年刚大学毕业,很羡慕你现在还有机会去选择要不要复读,有机会再参加一次高考。其实在决定要不要复读之前,要考虑心理方面的因素,自己是否能承受压力,并且化压力为动力,也要考虑教材的问题。 首先,第一次高考严重失误的学生适合复读,就比如说平时的成绩能考个名牌大学,高考只考了个一般一本的同学。其次,确实之前没有好好学习,复习的不够充分,想要努力发奋学习考个好大学的这种同学也适合复读。不过高考复读压力也很大,要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就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曾经我的学习成绩很差,高一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听过一堂课,以为高中毕业后就得去附近的工厂打工,是一套激发大脑训练的课程改变了我。这是和尼古拉特斯拉相关的课程,因为我对这位天才科学家很感兴趣,看完课程的介绍后,我下载了这套课程。经过课程的训练,我的内心变得非常平静,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提高了,我掌握了各种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自学对我来说非常轻松,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感谢这套《特斯拉大脑训练》,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

[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2017高考加分和优先录取政策.大学入学考试加分政策是指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在大学入学过程中享有加分投入和优先录取等特权,大学入学考试加分政策也是大学入学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2017年大学入学考试加分政策有什么调整呢下一位编辑介绍2017年大学入学考试的加分和优先录取政策!

一、加分不得超过5分:

截至2015年1月1日,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取得以下称号、报酬、排名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1)省级优秀学生

(2)思想政治道德方面有突出的事迹者

(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运会竞赛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会(包括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的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学研究项目奥运会大赛获奖者

(5)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获得前6名,全国体育比赛个人项目获得前6名

(6)获得省级招聘委员会确定的统计项目范围内国家二级选手以上称号.

学生所在省级招聘委员会决定,在考生统一考试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高中审查决定是否合格.如果同一考生符合增加分数的条件,只能获得其中最高分数.增加的分数不得超过5分.

深圳八大名校

前言:

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 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

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 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和母体学校招生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比去年减少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其中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也就是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上述数据对比告诉我们,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大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空间。

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

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不但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1)部门应该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师资、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推进新高考,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3000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要确定为1: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

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今年浙江高考,有记者在现场问学生、家长,今年高考轻松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说很轻松。因为这样的高考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从高二就参加了。这是真正的轻松吗?!

(3)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新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以上转自网帖。

下面补充说明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度的意义,来自知乎@神洋

链接: s://.zhihu/question/39153761/answer/96716790

不考虑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被坑了后的愤怒和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自己走运了的欣喜,单纯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等级赋分”这一制度。

对于按照成绩在该次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对排名赋予相应的成绩这一制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们熟知的四六级就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来给出最终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时间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来取消了这一制度而改回纯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这种赋分方式其实就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标准分数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数(卷面分数),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 ,则由z分数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试所有考生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某人原始分数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为10分,则该生z=(90-60)/10=3。根据正态分布表可以知道该生成绩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标准分数至少有若干优点是原始分数所不具备的:

1.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数原则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标准分数用了相同参照点——即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原始分数的平均数为零点——所以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来表示某人在各门不同科目上成绩的总和。但原始分数不具备这一优点,因为不同科目的难易不同,总体分布也可能不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的难度会大于生物,那么在总分一百分的情况下,A数学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数学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更高呢?如果单看总分,那B会以1分的优势超过A,但是数学的难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来几百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A的数学98和B的生物98对于我们评判两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权重。如果按照标准分数进行转换,则A的总成绩可能好于B(在数学平均分50,标准差5,生物平均分80,标准差15的情况下就是如此)。

2.标准分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很难做到这点。如前所述,在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标准分数可能直接算出来相对位置,所以z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相对量数,用以衡量个体在总体中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几乎永远做不到这点,除非是满分或零分之类的极端情况。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数制度中,高考录取仍然是按照个体在整个省中的相对排名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说高考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试想,如果在一场满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够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难道还有录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为唯一评判标准,那么人才的选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选IQ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选IQ高于140的。

3.标准分数受到运气成分和试卷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单次考试中得分受到运气和试卷难度的影响比较大,但标准分数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对位置,因而受到的影响比原始分数小一些。如果群体的异质性比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虽然运气不好涂错了答案但是最终的得分仍然不会变化。

考虑到以上几点,用标准分数或其变式作为选拔标准是最符合统计和测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这大概也是国外考试多取标准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用标准分就是万无一失的。

标准分的优点建立在几个设之上:

1.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也是引发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满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试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来“试运气”,那么该次考试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这会导致区分度下降的问题。

2.总体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因为试卷难度问题或考生水平问题等原因,总体不满足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数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来赋予等级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最终的得分被强行正态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间实际的差距。

如果就等级赋分这一制度在心理测量上的意义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改正了总分这一原始而粗糙的计分方式,考虑了不同科目试卷难度不一等问题,取了更为科学的计分方式。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出了问题,在上述两个标准分数的前提设并未满足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标准分数,引发某些考生的不满,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说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过分。至于从政策,社会公平等角度评价该次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结果,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内,不予置评。

皮皮说

从理想到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路,尤其是当这个理想牵连的人足够多的时候。知乎的大部分回答在喷在骂,因为涉及到他们(老师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网上的资讯文章大部分重点关注改变,因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传播者。

作为关注教育并参与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实施的影响。改革方案不够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改革不够体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国家永远不会进步。当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落实着眼于逐步完善,当我们放下抱怨和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进步。我们看到,关于走班排课,选专业等问题,有的公司已经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决,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课表,人工智能评测学科和兴趣进行招生专业介绍和推荐等。

转这两篇,也是希望大家在观望,迷茫,痛骂之后,能够辩证看待,聚焦问题,为改革的完善努力。说到底,很多社会变革对于弱者的意义大于强者,因为改变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变强。

2022深圳高中排行榜

1、深圳中学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公立高中。深圳中学成立于1947年。1983年6月被确定为深圳市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1993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8年,原洪湖中学并入深圳中学,学校成为深圳中学的初中。

2004年被指定为新课改示范学校。深圳中学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深圳市中学、深圳市亚迪学校、深圳市龙岗初中、深圳市龙岗小学、深圳市第一附属幼儿园集团“深圳市高中教育社区”等附属学校。

2、深圳市外国语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90年,是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学校、广东省一流学校、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国家依法行政示范学校。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成立于1990年,下设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国际部三个分院。深圳外国语学校以英语教育、辅语教育、推荐生育制度和发展速度而闻名于世。

3、深圳实验学校

深圳市实验学校成立于1985年5月3日。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所公立学校。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高中。

深圳市实验学校是一所综合管理的大型实验示范学校,下设两个校区(西丽校区、百花校区)、四个学部(高中、高中、初中、小学),教职工近700人,在校生近7000人。

4、深圳中学

深圳高级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重点学校、深圳市公办高中。它成立于19年。2003年9月,北校区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2月,深圳高中高中校园(春季入学)和初中校园(农业和林业路),112类,包括高中64级,48个初中课程;

学生约5600人,两个校园占地面积89880.50平方米,包括高中校园占地面积59880.50平方米,初中校园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415人,特级教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20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历教师101人。

5、深圳市宝安中学

深圳宝安中学(集团)成立于年8月,宝安中学,是一个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推荐”推荐资格的学校,全国成千上万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学术校园是广东省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学校,深圳师德加强先进学校,深圳市文明单位。

2015年11月,宝安区区委、区决定成立“宝安中学(组)”,以宝安中学为领导单位。学校下设高中、初中、小学、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十堰外国语学校六个学部。总体设计规模约450个班级,学生约21510人。

6、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成立于1981年8月,位于深圳市安托山风景区中心。学校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场地面积266,675.7平方米。

各类常规仪器设备按照国家示范高中标准配置。2012年形成高中、沅陵中学、石夏中学、南苑中学“一校四系”办学格局,成为基础教育的旗舰学校,有171个班,7264名学生。1996年被评为深圳市一流学校,2001年被评为深圳市一流学校。

7、深圳市翠园中学

翠园中学是一所全日制高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学校是广东省一流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的前身是1964年由当时广东省宝安县深圳市创办的“深圳市职业中学”。

1985年命名为“深圳市翠园中学”,至今仍在使用。翠园中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100亩,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环境幽静,是典型的“生态校园”。

8、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

深圳市育才中学位于蛇口半岛,是南山区重点中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基地。

育才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省、市重点中学。1993年,深圳市育才中学成为深圳市三大重点高中之一。2002年获深圳市办学效益奖;2004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2017年,学校完成了扩建和改造,开启了新的篇章。

2022深圳高中排行榜如下:

NO.1 深圳中学

学校简介:

深圳中学创办于1947年,1983年被定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2004年获评国家新课改样板校,2007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2017年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和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

地址:罗湖区泥岗西路1068号;

:s://.shenzhong.net/

住宿:2022年提供床位1750个;宿舍为两间4人间卧室+1个卫生间,其床桌均为实木;

学费:学杂费:1131元/学期/人;住宿费:450元/学期/人。

2022年招生情况:

2022招生:2022年深圳中学招生1880人(其中D类招生178人、数理实验班面向全省非深户招生40人,港澳子弟班面向全市招收40人)。

2022年指标生:AC类名额811个,D类名额89个;

2022年自主招生情况:

一类招生:400人(包含港澳子弟班40人);

二类招生:足球11人;乒乓球2人;游泳2人;围棋2人;羽毛球2人;网球2人;田径4人;声乐24人;器乐30人;舞蹈24人。

数理实验班招生:省班40人;

2022年分数线:

AC类:572分; D类:573分

2022年高考成绩:

2022年一共675人参加高考,其中物理类602人,历史类73人。

600分以上500人左右,占比74%左右。

物理类:全省前10名2人,前20名5人,前50名10人,前100名20人,最高分708分。

历史类:全省前10名1人,前20名1人,前50名2人,前100名7人。

清华北大:47人(清华26+北大21),全省第1。

155人考上C9(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中国科技大、南大、哈工大、西交大)。

中山大学上线率72%,华南理工上线率74.2%。

NO.2 深圳实验学校

学校简介:

深圳实验学校创建于1985年5月3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系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所属高中部系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地址:南山区西丽同发路99号;

:://.szsy.cn/

住宿:全寄宿;宿舍为4人一间,上床下桌。

学费:学杂费:1131元/学期/人;住宿费:450元/学期/人;

2022年招生情况:

2022招生:2022年招生504人(其中D类招生50人)。

2022年指标生:AC类227个、D类25个;

2022年自主招生:

一类招生:101人。

2022年分数线:

AC类:571分 D类:571分

2022年高考成绩:

2022年高考,一共492人参加高考,其中物理类429人,历史类63人。

本科线达标率100%;特控线达标率:99%以上。

600分以上:390人,占比 79.27%。

物理类690分以上3人,650分以上93人,600分以上363人。

历史类600分以上27人,660以上1人。

物理类:全省前10名1人,前20名3人,前50名4人,前100名5人。

历史类:全省前5名1人,前50名2人。

清华北大7人,复旦7人,上海交大6人,浙江大学1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人,南京大学6人,中国人大6人。

12个班,超过一半的班级平均分超过620分。

NO.3 深圳外国语学校

学校简介:

深圳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0年,是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文明单位、是教育部确立的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首批13所可保送20%高中毕业生上重点大学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地址: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路1号

:://.sfls.net.cn/index.php

住宿:全寄宿;六人间,上下铺,带有一个阳台,每人配有一个床头柜,无独立卫生间。

学费:学杂费:1131元/学期/人;住宿费:450元/学期/人。

2022年招生情况:

2022招生:2022年深圳外国语学校招生756人(其中D类招生90人)。

2022年指标生:AC类名额333个,D类名额45个;

2022年自主招生:

一类招生:160人;

二类招生:国际象棋2人;围棋3人;中国象棋2人;击剑6人;声乐12人;舞蹈16人;戏剧表演13人。

2022年分数线:

AC类:570分 D类:568分

2022年高考成绩:

物理类平均分606。

历史类平均分586,历史类全省前50名2人。

特控率99%+,中大线70%+。

清华北大14人(保送生10人)。

600分以上:占比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