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梳理-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1.散文的行文思路
2.散文表达方式
3.如何梳理文章书籍的脉络?
4.文言文散文阅读方法
5.散文复习的重点
散文的行文思路
一、分析概括整体结构和思路
(一)[阅读方法]
1.圈点勾画,寻思路标志。在行文中,作者总会用一些能够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抓住这些标志,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要词语有: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类别词、过渡词及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重要句子有:领起句、过渡句、呼应句、反复句等。
2.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二)[题型规范]
1.线索题
(1)找出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常见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①时空缀"线"法。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②以物求"线"法。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③反复出"线"法。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④标题判"线"法。有的文章标题即线索。
⑤以情导"线"法。前四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是隐伏于内容之中的。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分析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2.梳理行文思路题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只要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即可。
答案组织一般模式为: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3.分析构思特色题
(1)线
散文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表达方式梳理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顺序
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1) 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一 天黑一 当天夜里一 第二天 黎明一第二天下午两点一 -两点以后) 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2)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 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 辆纺车》等。
(3)插叙,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4)补叙,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
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2.记叙的人称
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的作用:是能使读者产生-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的作用:一个”你”字,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当代作家刘心武也认为,第二人称叙述更能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如2013年北京中考《洞茶》一文的第12段,“天啊, 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作者运用拟人即第二人称的手法,生动的写出自己对洞茶的思念之情。
散文中第二人称的作用是考点,需要重点掌握。
(3)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如何梳理文章书籍的脉络?
掌握书籍的大致脉络和文章结构。
一、史传类文章,我们可采用“分阶段+重大事件”切分法。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为例,通过找关键词,可以将贾谊的生平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天赋异禀:开头到“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之前。
平步青云:“文帝召以为博士”到“悉更秦之法”。
改革受挫:从“孝文帝初即位”到“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受召:从“贾生既辞往行”到“今不及也”。
抑郁而终:从“居顷之”到文章结束。
这样划分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准确定位题目选项在文章当中的位置,例如第12题的C项: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很快就能在文章当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进行仔细对比分析,即可找到错误之处。
二、写人记事的散文,它不同于史传类文章的完整叙述,而是会选择人物的一些片段展开具体的描写记叙,我们可采用“分角度+重大事件”切分法。以2019年高考江苏卷《临川汤先生传》为例说明。
由于文章有自然段的划分,我们就依据自然段落进行脉络的梳理:
第一段:介绍人物。及说明汤显祖年幼时表现出的卓越才华。(与史传类似)
第二段:科举仕途,汤显祖不依附权贵。
第三段:为官期间,手不释卷,刚正不阿。
第四段:辞官居家,甘于清贫,艺术创作。
我们再来看本文的第8题:
8.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由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了切分,很快就可以将答案定位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参考答案如下:
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如果不是梳理脉络,我们很有可能就丢掉第一点。
文言文散文阅读方法
1. 如何高效阅读文言散文
文言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论点、情感、要点、线索以及写法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概括主旨、把握结构,并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散文的效率。
一、抓论点、情感,概括主旨文言散文不仅有以议论为主的文言议论散文,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文言抒情散文,二者都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类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据此讲解如何抓住论点和主要情感,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时,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进而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旨。
学生们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就是论点。笔者在讲解《六国论》时,要求学生在熟悉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
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找论点的方式,来研读这篇文言文,最终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并不是题目,而是这篇文言文的首句。学生找到了论点,对于文言文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文章主旨的教学,不仅能促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言散文的大意,还能在考试之初激发信心,为后续的答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抓文言散文论点、情感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概括文言散文的主旨。
二、抓要点、线索,把握结构结构是文章的核心,把握文言文的结构是理清文章思路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每段的要点或线索,通过对要点或线索的梳理把握文言文的脉络,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阅读文言文。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各段的中心思想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大意进行分析。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以后认为:文章的每一段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
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文章的核心思想;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对第1段的的论证,指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超越;第3段作者通过对4个现象的阐述表明:君子的学习要善于借助于外物的力量;第4段作者用“蚓”和“蟹”进行对比,表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把握比较到位。
之后笔者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总分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的认识。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散文的段落要点和文章线索,不仅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更高效地阅读文言散文。
三、抓方法、写法,熟悉表达方式文言散文在高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比例,想要灵活掌握文言散文,需要明确文章的写法,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期深度把握文本。
比如,笔者在讲解《过秦论》这一课时,先是带领着学生预习全文,说通这篇文章的文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再一次的通读全文,观察这篇文言散文是如何进行主旨的表达的,让学生了解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
学生通读文章后发现,这篇文言散文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秦国先强后弱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等,凸显出了“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这一主题论点。通过抓文言散文的方法、写法,让学生对于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动力,提升了他们完成文言散文相关试题的信心。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时能够快速反应,抓住研读的重点,从而高效地概括文言文的主旨、把握文言文结构,并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是什么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共20分,主客观题兼有。
多年的备考工作积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复习要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要以阅读和训练想结合,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义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全文,要注重词语和句式归纳的对比练习,句子的翻译要准确规范、直译为主,适当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的一般用法,不是让学生生硬地记古汉语词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阅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学文言文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
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
现代文是从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悉,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体会体会,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
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即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 识字”提供了方便。
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那就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
或色彩不同,或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自己课内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三)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积累是否落实。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荀子曰:“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出现疑惑,经过思考,经过教师的指点,得到了解决,记忆也就更深了。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有些句子,我们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搞点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
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
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要牢牢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
3.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例 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
4. 文言文阅读技巧学习文言文重点主要是文言文的读音,断句,对句意的理解,对精美语段的背诵,对文章内容的要点的概括这五个方面,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扩大了对课本以外的浅显的文言文阅读。
学法指导: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
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
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 ①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准确。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
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所以一般同学只要肯下力气,文言文的成绩就会较好。
5. 文言文阅读方法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2009-06-04 20:51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主讲人 肖跃玲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题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一般是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②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理解句子的大意。
③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④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呢?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清除障碍,理解文意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首先是整体阅读。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
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的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
再是善于借助,揣摩文意。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2006年扬州中考题中有一句“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借助于括号内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
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内容概括类的选择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种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这种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三是重读课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二、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文言文必考题,要答好这类题必须依靠平日的积累。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中有对“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是”字的解释,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动词,一种是代词“这”,如“是年”,“是日”,很明显,此处“是“的释义为“这”。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三、整体感知,揣摩品味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如2006年福州市中考题有“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
散文复习的重点
散文属于文学类作品,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的篇幅最多,而且通过潍坊近五年的语文中考对现代文的考查看,散文的考查频率也非常高。
2019年 《独腿人生》小说《自动驾驶塑造未来》说明文
2018年 《目光里的松阳》 散文《胸存大道自从容》议论文
2017年 《隐逃的倭瓜》 散文《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说明文
2016年 《枯萎的蒲公英》散文《清欢》议论文
2015年 《冰湖》小说《给地震波一个空间》说明文
再根据这三年散文阅读的考题,我们可以归纳出散文的考点主要有:
1.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体会标题或重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3.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4.欣赏散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品味其表达效果;
5.赏析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个散文复习的基本要点:
1、找出线索,理清散文的脉络。
2、感知文意,概括文章内容或情节。
3、品味语言,体会词句或段落的作用。
4、鉴赏手法,分析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5、感悟意境,概括文章主旨或谈感悟。
下面我结合具体的中考真题和我们平时对散文的阅读教学来梳理一下每个复习要点的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要点一:找出线索,理清散文的脉络。
常见的线索类型:
①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②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③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④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考题形式主要有两种: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XX”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对于这类题我们要通过阅读,整体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抓文眼—标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由“背影”贯穿全文;第二抓语言标志,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词语。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模式:
文章以xx为线索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突出了……
如(2014 沈阳中考)《雨夜的灯光》
20、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根据上面的答题思路,“马灯的光亮”在文中反复出现,首先考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通读全文,抓住文章14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这又同时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要点二:感知文意,概括文章内容或情节。
这类题常见的考题形式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以填空的形式梳理情节。
我们在概括文章内容时要做到:1、尽量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2、要认真读题干,如果答题有明显的区域限制,就锁定段落的范围,找出关键词句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梳理情节的题目,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划分相关段落,然后再参照已有的示例,进行概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