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理科数学卷21题怎么做?高考压轴题,主要是后两问比较难啊

2.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2014高考新课标卷答案_2014新课标一卷文综答案

1.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新课标题现代文阅读 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 *** 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

2. 湖南高考语文卷第3大题 三.文言文阅读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 ,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3. 文言文重点篇目出师表隆中对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考试如果考两篇,

出师表:是重点,有考点的地方较多,在后半部分最多句子的考点;隆中对:想对较少,但你还是要看,多读几遍就行了,了解其翻译的意思,把整个文意读懂。

陈涉世家:中间部分(陈涉还是小头目的时候)要背,尤其是:会天大雨,道不通,。 这句后面有关于吴广为什么人缘好的那些也要靠,以及关于陈涉他们怎么卜卦说陈涉当大王的一段等等唐雎不辱使命:在我们学校几乎没考,因为里面的对话机会都是废话。

不过有一句你要注意:秦王曰:。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句挺有名的。 综上所述:出师表和陈涉世家最容易考到,这两篇一定要背熟,把翻译的意思弄明白。

而其他的也要看,但重点想对较少,问题不是很大,只要把有名的诗句和对话背熟就行,再结合你们老师的讲解就行了。 注:嘿嘿,考试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平时的基本功好不好,这些重点也只能帮你临时抱佛脚,可以抓住一些分。

我是过来人了,考试时不要紧张,抓住三个字:快准狠(快:在开始考试时给的几分钟阅卷时间里要快速看懂题目,准:答题要简单明了,不过有点难,我的经验是:既然简单不了就给他整复杂,只要是想到的有根据的话只管写上去,狠:做完后要对自己狠点,从头到尾检查一遍,不管你之前自我感觉再良好,你一定会看到错误,但不要盲目更改,这是你要 想一想以前老师在给你们讲类似题目是的手法。

4. 2014湖南高考题语文语文作文可以写梦想吗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你的题目是圆梦要躬行,重点论述怎么去躬行,就不会有大问题的。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理科数学卷21题怎么做?高考压轴题,主要是后两问比较难啊

语境补写题是新课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板块中的一道题,这道题在新课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新课标试卷出现于2007年,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了。在这11年里,语境补写题就出现了10次。由此可以看出这道题在新课标试卷中的重要性。下边举例谈谈作答这道题的技巧。

一、意脉推断法

意脉即行文过程所显示出来的语意脉络。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的文章或语段都有一个贯穿全文或全段的意脉,阅读时,只要触摸到这条意脉,文章或语段的意义就能很容易地被我们把握住。把这条原则运用到作答新课标试卷中的语境补写题上,就是意脉推断法。如下边的这道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这是2014年新课标Ⅰ卷中的一道语境补写题。横线上需要填写的句子应该写些什么呢?所给语段没有任何外在的标志性的线索,横线上需要填写的句子我们只能根据语段所隐含的意脉来推断。第一处横线前面的句子讲得是二氧化碳的危害,紧邻横线的一句话是“淹没大量沿海城市”,据此意脉推断,横线上可填写的内容应是概括性的表达二氧化碳给人类带来灾难之类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横线前面有个表转折的词语“然而”,据此意脉,这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其意义应该和“然而”前面的句意正好相反。“然而”前面说得是二氧化碳的危害,那么它后边的句子就应该说二氧化碳的好处。第三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依然可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所蕴含的的意脉来确定。这处横线前面的句子的意脉有两个关键点我们须把握住:一个是意脉所蕴含的的话题是植物,考生在横线上补写句子的时候,这个话题不能变;一个是根据“植物还活着”“如果”这一词一句,可推知这处横线上要填写的句子其意义应该是植物死亡之类的意思。

综上所述,这道题三处横线上应补写的句子应该是: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二、前后勾连法

即根据横线前后的句子或词语来推断横线上要补写的内容的一种答题技法。如下边这道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这是2013年新课标Ⅱ卷中的一道语境补写题。作答这道题,就可以采用“前后勾连法”。先看第一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第一处横线前面有一句“一提到根的作用”,根据这句话,这处横线上补写的句子说得应该是“根的作用”。那么,“根的作用”是什么呢?横线后面的一句话“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给出了答案,根的作用就是“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第二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可抓横线前面的“而是”和横线后面的“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而是”告诉我们此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其意思应该还是根的作用,但不同于前面已经表述出来的作用;“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告诉我们,这处横线要写的根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横线③处要补写的句子依然看横线前后的句子。横线③前面的句子是“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后面的句子是“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两相勾连,这处横线上要补写的句子应该是: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三、相关知识辅助法

我们先看看下边这道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大家都知道,(1)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2) ?呼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3)的过程.

这是2014年新课标Ⅱ卷中的一道语境补写题。作答这道题时,横线(1)处和横线(3)处要补写的句子可运用“前后勾连”法来完成,这里不再赘述。横线(2)处要补写的句子既不需要“意脉推断法”,也不需要“前后勾连法”,这里只需要相关知识的参与即可。这个相关知识其实就是有关生命体呼吸的科学常识,即呼吸的过程就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这就是相关知识辅助法。这种方法启示我们,考生课外阅读的广狭对作答高考语文试题的作用不可小觑。

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014年的参考下吧。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2014-07-08 10:58:49)转载▼

2014年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

1、中国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中国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1题,抗日战争·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修改(必修1政治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政治史)4分;34题,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社会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题,关注二战后联合国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中国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政治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社会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9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中国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

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

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

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

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

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党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中国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战争,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答案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和当时中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

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

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

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第一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示范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三是订阅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周年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年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事件,如04或14、06或16年的事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