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省高考答案,2016河南高考语文试卷
1.2016年河南省高考分数怎么查
2.2010年河南省语文高考试卷1答案
3.河南高考卷答案公布时间
4.河南2016年高考人数
5.201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2016年河南省高考控制分数线要等到2016年6月底才会公布,现在只能参考往年的河南省高考分数线。
2、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类别 录取批次 文化分数线(分) 专业
分数线(分)
文科 理科
普通类 专项计划本科批 513 529 --
本科一批 513 529 --
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本科批 513 529 --
本科二批 455 458 --
本科三批 397 383 --
高职高专批 180 180 --
体育类 本科 310 280 75
专科 160 160 65
艺术类 专业考试类别 本科A段 本科B段 专科 本科A段 本科B段 专科
招生学校单独组织
的专业考试类296 296 160 达到省统考专业合格线
并且校考成绩合格
全省统一
组织的专
业考试类美术类 306 296 160 200 180 155
音乐类 296 276 160 100 90 80
体育舞蹈类 276256 160 130 120110
播音与主持类 340330 160 305 300 265
服装模特类 296 276 160 305 300 265
空乘类 330320 160 310 295 255
影视表演类 296 276 160 165 155125
编导制作类 340330 160 130 120110
书法类 306 296 160 213 205190
艺术类文、理科分数线相同
2016年河南省高考分数怎么查
河南高考是全国一卷。
河南省高考所有科目从2016年起开始使用全国一卷,也就是新课标Ⅰ卷,也叫全国乙卷,是全国卷三套中最难的。
河南使用全国一卷一直用到2021年还在用。高考全国卷共有三套,每年适用的省份有所调整。
2021年各省份试卷一览
一、全国一卷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
二、全国二卷
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
三、全国三卷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五、自主命题
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
2010年河南省语文高考试卷1答案
查询方法如下:
360搜索并进入“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点击进入“普通高招”,下滑找到并点击“成绩查询”,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点击“查询”即可。或者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会将向关注并绑定考生信息的考生一对一推送成绩和录取结果。
河南高考卷答案公布时间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秣(mò)、B倾轧(yà)、D解剖(pōu)
考点语音
2.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使用对象错误。D、附庸风雅:贬义词。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3.答案B
解析A 句式杂糅 C “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 D 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
考点病句辨析
4.答案A
解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5.答案C
解析“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不符合文意。“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考点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6.答案D
解析“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原因,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7.答案A
解析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是多巴胺传导顺畅与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答案B
解析“宠”为“宠爱”、“奖赏”之意。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9.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说理,不触及利害关系;④是说他史事擅长,有文采。
考点筛选信息,理解人物形象。
10.答案C
解析“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错误,“擢”是提拔,“知”掌管。
考点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1.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
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13.答案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 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来源:学科网ZXXK]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阅序》)
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14.答案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细节描写的作用。
15.答案
(1)①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一句从比喻的本体和比喻义及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情感,可以得到答案。第二句抓住“迷失”来分析作答。
16.答案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分析考查人称变换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
17.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分析考查概括中心主题。结合全文分析灯火在文中的含义。
18.答案①赫然②悄悄③扩散④缀满⑤汇聚⑥显现⑦陶醉⑧映衬
19.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20.答案略
分析自选一个话题,写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
21.作文略
河南2016年高考人数
半个月。根据查询河南省官网显示,2022年发布情况来看,高考试卷答案会在高考完的半个月进行公布。河南,指河南省,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大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
2012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82万。
河南高考人数多是因为河南省人口基数大,位居全国前三,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基础上,高中招生数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考上大学的观念和走出去的教育理念,也使得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生和复读生占比很大。
河南推迟新高考的原因:
1、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高考大省,每年高考报名的考生众多,稳居国内首位,竞争相当激烈。而且,河南省的高校资源是极度匮乏的,只有一所211大学,这对于河南考生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河南重点高校录取率很低,河南考生无异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河南省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改革,有它现实的原因。如果时机不合适,贸然实行高考改革,对考生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2、目前,新高考有三种模式,即“7选3”模式、“3+3模式和“3+1+2”模式。其中,第一种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第二种模式实行的地区包括上海、山东、天津、北京、海南等;第三种模式实行的地区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重庆、湖北、广东等。据了解,河南省新高考将实行“3+1+2”模式。在该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选1门,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个科目当中任选2门。
3、河南省一旦实行”3+1+2”模式,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且,新高考模式学生自主选科的组合有12种,相较于之前文理分科两种选择相比,新高考无疑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拥有能力自主选择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
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敬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滋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 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千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官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
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
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醒了,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普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并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看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诱?是什么起到抗腐性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性而才民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
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
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呜.”在这里,教师对
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盆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嘉喜欢多彩的生活.她
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
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任,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
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
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
成了比孩于更雷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戏酷的现实。尽心屦行着妻子的职责,
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
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问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像生动,用“指甲大小“未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天同一个人,大姆指和小姆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 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宜传决策的重 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 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 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 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 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放语使用恰当的下项是((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吞’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掘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百,把自己心中的债怒发泄勤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良的人遭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l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愈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
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钢,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光大约在5000年
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
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达古时期, ① 。从传世文献记裁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
器时代,但是 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
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
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③ 。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
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贡地的季节吐备,意在教导我们:学会竖任:
昙花于万级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诱一位修船工蛤自乙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别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
枕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峨.那只足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
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