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填报志愿是找老师填报好,还是找专门的机构填报志愿好?

2.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去咨询机构么?咨询机构是如何帮助考生填志愿的?

3.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找专门的机构吗?

4.高考进行志愿填报时,是自己填志愿好还是找机构填好?

5.如何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咨询?

高考填报志愿代理_高考报名代理

可以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3000元起,这钱值得花吗?看看过来人怎么说。

有人说高考是孩子3年努力的见证,我认为则不然。准确地说,高考是孩子12年拼搏的收获,高考成绩的每一分,都凝结着孩子的辛勤付出。

每位家长都希望高考中自己的孩子能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更希望孩子能考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因此,报考这一环节是尤为重要的。

有这样一句话在考生和家长们当中流传: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可见报考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为了能让孩子考取一所性价比高的大学,很多家长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报考老师进行指导给孩子填报志愿,少则两三千,多则数万元。

这钱花得值吗?我们先看看过来人怎么说:

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20高考,因为疫情推迟,因此从高考成绩查询到填报志愿,再到高考录取,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凑。所以提前做好功课十分重要,毕竟大学四年,关乎着就业和未来的人生。因此,高考志愿填报,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不能儿戏。

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就犯了这个毛病。高考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不置可否,但是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该放平心态,充分准备,理智面对。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家长和考生都要做足功课。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就要根据孩子的估分成绩,大致确定要报考的范围,这个范围很广义,包括目标大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大学实力、专业水平、就业前景、保研情况等等,再参考往年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进行合理评估,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有些网友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非常烧脑的一件事,而且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收费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两三千也不算贵。

也有很多人认为,花钱找人填报志愿就是交智商税,不是很值得。甚至有被骗的可能,因此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口碑好的正规机构和权威人士。

高考填报志愿是找老师填报好,还是找专门的机构填报志愿好?

高考辅导报志愿产业链竟然最高要价4万元,有人还预约到了明年,真的是什么奇葩的事情都有,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花这个钱,也不会让自己的父母花这个钱。

虽然说高考十分关键,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是要知道,钱来之不易,尤其对于现在的家庭而言,压力都不小,不管是买房买车还是准备教育金和养老金,生活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用到钱。作为高中生而言,自己的分数已经知道,以往大学的录取情况也可以通过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另外就是一本二本等各类院校的分数线也都是摆在哪里的,何必再去花重金来请别人辅导呢?何况只是辅导,并没有说一定可以成功,与其将钱花在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和指导中,还不如花在其他方面。

比如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一个难忘的暑假,在等到通知书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各地旅行,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给孩子一件他一直想要的礼物,比如高价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等,满足孩子的一些愿望比这个还要强。

最关键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自我思考,和孩子一起,联合高中老师,根据孩子自己的分数来填报志愿。想当年,小d我就是自己填报的志愿,当时并没有让父母操心,只是在填报之前咨询了一下自己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副校长,他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不仅仅一分钱不要,还给我很多鼓励,以及一份毕业小礼物。

所以何必去花那个钱去办结果不能保证的事情呢?你觉得呢?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去咨询机构么?咨询机构是如何帮助考生填志愿的?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却无所适从。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看法,就是填报志愿应该咨询谁?谁的意见最靠谱?我不敢说我对高考很熟悉,但我每年都要帮几十个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经常听到父母说一些我认为不可想象的观点和看法。我问这些意见是谁说的,这些家长会告诉我是有人说的。我当然没有资格说他们说的不对,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学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过他们说的话。关于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提醒各位家长应该咨询谁。

最好的咨询对象是大学负责招生和就业的行政人员。因为他们是最熟悉招生业务和就业业务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一个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别人都听说过或者打听过信息,招生就业都是自己的工作。还有比他们更权威的人吗?事实上,有些人还可以获得与入学和就业相关的数据。他们把这些招生就业数据作为论据和你一起分析,让你觉得很权威。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含金量,其他人不得而知。只有负责招生和就业的管理员才知道这些信息的真实情况。在招聘过程中,别人很难知道是100个人报考还是一个人。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的含金量是别人不知道的。但是,这些信息对于招聘和就业管理人员来说是小菜一碟,他们非常熟悉和了解真实情况。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高考成绩出来后,尽量找大学里负责招生和就业的行政人员咨询。如果招生就业找不到老师,找大学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相对于招生和就业的管理员,大学老师对招生和就业并不是特别熟悉。而且还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他专业的老师都是他们的同事,在一起聊的话题都是学校的话题,所以一般都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高考最常见的咨询对象是高中老师。咨询高中老师我的看法是,如果没有其他人,高中班主任也是不错的选择。高中老师一般不会拒绝帮学生填志愿,而且比大学老师更熟悉学生的情况。他们可以对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别人没有的。家长可以不听高中老师的建议,但家长一定要听高中老师的反对意见。比如高中老师反对学生的专业,说你的孩子不适合某个专业,家长一定要听从高中班主任的建议。这个建议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更有价值。因为他们绝对比父母更了解学生的性格。

高中老师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大学和专业不够了解。高中班主任对大学和专业的了解往往停留在大学时代的印象上。现在的专业和学校变化很大。一般三五年就改了很多。他们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去分析高校招生和就业的变化。他们只是根据自己在大学的经历,帮助学生和家长填志愿。高中老师可能经常会帮别人填表,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填表的效果。事实上,他们不知道这是否适合他们,因为学生毕业后离开高中。学生一般不会跟高中老师说自己好不好,帮填志愿的结果适不适合。即使见到老师,也只能报喜不报忧。所以我觉得高中老师的填充意见不是特别靠谱。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找专门的机构吗?

没必要找咨询顾问志愿填报,现如今很多人极有可能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心存侥幸,希望能找寻“专家教授”填好考试成绩低的重点大学。这样的事情造成的概率越来越更加小。现如今高考考试都是高考平行志愿填好,考试成绩优先。除非是是有特殊情况,一般是根据考试成绩来挑选可以钻空子,考试成绩低的学校。不能说成绩低便会有好的院校,但是概率并不大。通常插入高考平行志愿,是由于保证学生成绩优先的规范。很多父母对专业的挑选很迷茫,这也是很多报考的“专家教授”的缺点。相关专业能力、就业方向、开设的教学内容等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在各院校的招生网站上查出来。只需父母和学员多了解一下,就能查到原材料。填志愿必须考虑到什么问题?

填志愿必须考虑到选择自己喜爱的技术专业,在未来的培训学习、工作方面不容置疑可以扬长补短,充分利用本身的聪明伶俐。而挑选在我国基建项目紧缺的技术专业,能使年青人将来较极有可能做出巨大贡献。兴趣爱好和务必是密切联系的,把兴趣爱好和务必分析化学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使自己的实用价值得到更全方位的体现。

填志愿必须考虑到以招生学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数据分析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程度和“冷”与“热”情况,结合本身的总体水平,适当填好专业志愿。不能仅仅看其毫无疑问分,要很多地看其相对位置及其变化。通常情况下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有期望被录用的理想技术专业;第二专业的挑选一定要稳妥,应该是能被任用的技术专业?第三技术专业理应挑选可以“防贫”的技术专业。

填志愿必须考虑到当学员档案文件添加学校后,由于配额制限定未被已报技术专业录取时,若学员“服从调剂”,自然扩大了自已被任用的机会。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慎重看待。是否“服从调剂”尽量建立表态,不可以含糊不清,也无法空着此栏不填。凡“缺口”者,均作为“不服从调剂”对待。若“服从调剂”,希望学员具体标明遵从哪些技术专业或哪一种技术专业,或除哪些技术专业以外其他一切技术专业的配置。

高考进行志愿填报时,是自己填志愿好还是找机构填好?

不需要。

原因如下:

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属于新兴市场服务,还缺乏规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创新研究室主任苏红说,这个领域专业性很强,对从业者的政策把握能力、视野、专业素养和人际技能等要求很高,不是看几本书、参加几次培训就能解决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规范,制定从业标准等。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机构卖的数据卡,其实就是根据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公布的历年考试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得出相应结论。而招考部门和学校在数字的统计、口径方面往往并不一致,不同机构对同一所学校的分数线预估不一样,导致结论差异很大。有的考生用不同机构的系统测算,结果连志愿学校批次都截然不同,有的说可报一本,有的说连二本都悬。

扩展资料:

需进一步做好信息整合:

有专家指出,每年考生手里虽然有教育部门发放的报考指南,但其常常是数据的简单披露,而且时间跨度小、整合不够,参考性不足,满足不了考生的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做好信息整合工作,并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向公众公布。此外。辰才升学规划研究院负责人王波认为。志愿填报不仅是高考结束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建议从高一选科开始,学生和家长就要开始考虑未来的专业方向,关注各校的招生录取要求,掌握更多主动权。

参考资料:

人民网-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不全靠谱

如何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咨询?

最好的咨询对象是大学负责招生和就业的行政人员。因为他们是最熟悉招生业务和就业业务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一个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别人都听说过或者打听过信息,招生就业都是自己的工作,还有比他们更权威的人吗?事实上,有些人还可以获得与入学和就业相关的数据,他们把这些招生就业数据作为论据和你一起分析,让你觉得很权威。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含金量,其他人不得而知。

只有负责招生和就业的管理员才知道这些信息的真实情况。在招聘过程中,别人很难知道是100个人报考还是一个人。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的含金量是别人不知道的。但是,这些信息对于招聘和就业管理人员来说是小菜一碟,他们非常熟悉和了解真实情况。

高考填志愿需不需要找机构,需要根据考生个人对志愿填报的了解程度具体而定,通常情况下,考生不需要找机构。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报考机构是以撤销高考估分,成绩出去之后再报考,才发生的。足够证实全部的机构和高考考试考生父母一样,并没有勇气在高考估分的情况下报考。出成绩之后再报考,只有说明她们的专业性实际上并不高。一样全是按成绩报考,那为什么人们还需要花价值不菲的金钱,让机构承担给孩子报自行呢?大家每一个人通过学习培训,彻底可以把握高考考试报考的一些方法。又何苦要假手于人(不包括经济发展富有的家中)高考后,学校及学校教师也会领着父母和学员一起志愿填报。

与此同时,老师们很多年的带队工作经验,也会为学员带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只需学员及父母努力学习,彻底可以自身报考一所心爱的高校。

四个咨询阶段

第一次咨询:兴趣与多元智能测评

测评学生的兴趣、天赋、能力,找出学生感兴趣、有天赋的专业、职业类型。

第二次咨询:专业确认

根据学生兴趣、性格、性别、多元智能、学科优势、学科特点、学历要求、职业发展方向与行业前景,与学生讨论适合的专业。

第三次咨询:院校预案

根据考生的高考分数、专业意愿、省份或城市倾向来制作、沟通院校预案。

第四次咨询:风险把控

根据录取规则来分析院校、专业的录取可能性,重新调整院校及专业的前后排序,确保不退档脱档,且专业不被调剂。

兴趣与智能测评

测评解读与专业确定通常安排在高考出分之前,并且是在父母回避的情况下由咨询师与孩子单独完成。

兴趣测评的方法很多:测评系统、SDS测量表、兴趣分类卡、职业兴趣岛等。纪老师喜欢使用“兴趣连连看”的方法:

测评前先做收纳面谈,根据学生填写的“兴趣爱好”发问。如孩子喜欢历史,问“为什么?”孩子说“可以掌握一些时代发展的规律,把握住这个时代。”再问“你觉得历史让你对生活更有掌控感对吗?”孩子认可,就把“掌控感”记在表上。

收纳面谈后,进入正式的兴趣测评。“现在有6个岛屿,你希望大学第一个学期在哪个岛屿度过呢?为什么?”记下前3个岛屿的选择顺序与理由。“假如要在这个岛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孩子,过一辈子。你会选择哪个岛屿?”记下孩子这次的选择顺序和理由。

两次的结果常常不一样,要问为什么。比如孩子说“一个学期,我选R岛,因为它原始,可以冒险;终生居住,我选E岛,因为它经济发达,好找工作。”这时与孩子澄清:“看来你喜欢冒险,但更看中好就业,对吗?”孩子认可,就把“冒险、好就业”记下。

测评后,按终生居住选择的岛屿顺序逐一进行解读,再与第一次的岛屿选择进行兴趣连连看。孩子在测评时选择了哪个岛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岛屿的理由。比如选择R岛的理由可以是冒险,这其实是一个企业型的兴趣特质。

岛屿选择兴趣连连看后,再与收纳面谈时的“兴趣爱好”连连看。孩子这时会发现之前看似很随意的聊天,其实都是测评的一部分,他的每一句都被听到并理解了,与孩子的链接建立起来。他会觉得老师专业,懂他,并对兴趣特质有了深入理解。

遇到难以判断的连连看可以直接问孩子。例如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与同学出游时做攻略,当问她这是企业型特质还是社会型特质时,她肯定得说“这是社会型特质。”

最后还可追问孩子觉得父母是什么兴趣类型。有个女孩说,爸爸跟她一样是艺术型,所以特别支持她学建筑学;妈妈是常规型,一直想让她学财务。果然,在后面环节,孩子总能快速与爸爸达成一致,而与妈妈意见相左。

这个时候,因为提前了解了孩子与父母的兴趣差异,可以向妈妈说明,孩子并非不听妈妈的,而是她们的兴趣特质正好相对。这种情况下,妈妈也更容易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意见。

专业确认

只有当孩子了解专业学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他才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学科特长等因素来判断适不适合他。专业确认是最辛苦的一环,咨询师需要为孩子解释500多个专业,可着重选择与孩子兴趣和天赋一致的专业,不一致的一带而过。

如管理学的“工业工程”专业,需要学企业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毕业后最对口的职业是IE工程师。IE工程师关心3件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举个例子:车间中间有台饮水机,两头的工人接水时常常一去10分钟,等待绿灯亮,水烧开。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生产主任让IE工程师着手解决。在车间的两头再放两个饮水机?不行,违反安全规定。后来,IE工程师们把饮水机上显示红绿灯的线路延长,装上灯泡高挂在墙上,所有的工人们都能看到什么时候烧开了,再也不用等,生产效率也就提高了。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专业,分成A、B、C三个等级,A是喜欢又适合的专业,B是感觉一般可以备选的专业,C是完全不考虑的专业。通常理科生保留25-30个A级专业;文科生保留15-20个A级专业。

咨询结束后,让孩子用一周时间查看每个A级专业的详细介绍:大学课程、考研方向、就业方向、就业形式、高校学科排名等。如果孩子发现与想象有出入,可以将专业降为B级。A级专业数量不够,就再查看B级专业的详细介绍,选合适的升为A级。

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并不是咨询师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起完成咨询。

院校预案

院校预案需要在高考出分之后,由咨询师、考生与家长一起,根据孩子的高考分数、专业方向、意向省份或城市制作。

院校预案共分为五个档。

一档为冲高院校,往年提档线通常会比考生分数多1~10分,录取概率极低。

这类一旦被录取,相当于上了比成绩要高一档的学校,但由于压线进入,在专业选择上没什么优势,很有可能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填报冲高院校时,要让孩子仔细确认他是否能接受这个学校招生计划中的所有专业,如不能,不建议考生填报。

二档为目标偏冲高院校,提档线低于考生分数,但部分专业录取均分高于考生分数。

这类学校有录取的可能,并存在专业被调剂的风险,依然需要考生核实其招生计划中是否有考生不能接受的专业。

三档为目标院校,是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被意向专业录取的概率也较高。

这类的学校不光提档线低于考生成绩,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中,大部分专业的录取均分都低于考生的分数。

四档为目标偏保底院校,可以保学校,也可以保专业。

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中,所有专业的录取均分都低于考生分数。这类院校设置的用处是避免脱档。

五档为保底院校,考生分数接近院校提档的最高分。

它的设置目标同样是确保考生不脱档。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考生会被目标偏冲高与目标院校录取,几乎没有人被目标偏保底与保底院校录取。

分成5个档后,十分方便决策,考生与家长只需在每档选出相应院校即可。咨询结束后,让他们用5天左右的时间详细了解这些学校的历史沿革、院系设置与学科实力等信息,再做最后决定。

风险把控

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咨询师提前将志愿填报草表发给考生与家长,由他们一起填好。他们需要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了解录取规则是分数清、专业清还是分数级差,填写在表上。

见面时,由咨询师对志愿填报草表逐一分析。例如第一个学校是目标偏冲高的学校,学校的录取规则是“志愿清”,考生填报的前2个专业的录取均分远高于考生分数。一旦未被第一、第二专业录取,后面的4个专业很有可能已被其他考生报满,考生可能会面临专业被调剂的风险。这时,咨询师会与考生及家长商量,将后面的几个专业设置为一些偏冷的专业。

如考生坚持想要被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录取,那不建议将这个学校设为第一志愿,而把那些被意向专业录取概率更大的学校放在前面。当然,除录取规则之外,招生人数的变化,一些热门专业、热门城市的分数变化趋势,一些特殊招生方式如中外合作、校企合作、服务外包的分数变化趋势等也都会被综合考虑。

风险把控环节是孩子与家长意见矛盾大爆发的环节,将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放在第一位,成为孩子与家长的最大争执点。面对这种分歧,可尝试使用决策平衡轮。

给家长与孩子每人一张空白的决策平衡轮,让他们分别将自己看重的因素填在里面。然后让孩子和家长依次陈述考虑理由,对方不能打断,也不许质疑和否定。家长陈述完之后,问孩子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考虑因素。很多孩子都会在这个环节吸纳家长的意见,完善自己的决策平衡轮。

这时,让孩子逐一给各个因素按重视程度打1~10分,然后按分数的从高到低排序。这其实就是价值观的澄清与排序过程,当价值观澄清之后,再问孩子,觉得哪个学校或专业排在前面,更符合期待。通常这个时候孩子的选择会非常清晰,家长也会非常清楚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的决策。

有时家长还不死心,要坚持自己的决定,这时要向他们说明决策与责任的关系,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读家长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问家长,如果孩子厌学,你打算怎么应对?大学不是高中,家长无法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如果孩子因厌学而荒废学业,是家长在决策时所期待的吗?

同样,如果孩子的考虑过于偏激,也会问孩子,如果真的出现了家长担心的问题,例如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你打算如何应对呢?毕竟家长不能供养你一辈子,我们每个人只能在自己可以承担责任的范围内来进行决策。有的孩子会给出可行的应对方法,有的孩子也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决策选择。

案例分享

2年前,有个男孩执意要上西藏大学,妈妈认为男孩虚荣,二本分非要上个211,并担心孩子去西藏把身体搞坏。

第一次咨询时,孩子态度冷淡,认为我是收钱来说服他的。我让妈妈暂离咨询室,向孩子解释咨询保密原则。我跟孩子谈的所有事情,全部在咨询保密范围内,除非是触犯法律、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否则在未经孩子授权许可的情况,咨询内容不会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包括孩子的父母。

在男孩清楚保密原则后,我问男孩,你认为上西藏大学的可能性是多少?男孩说很有把握。我又问他,那假如你上了西藏大学,毕业打算留西藏吗?他说不。那大学毕业时假设你向心仪的公司投简历,你认为HR会怎么看西藏大学。他说我知道西藏大学虽然是211,但文凭的含金量没那么高,HR也知道。我就好奇的问,那你为什么还那么坚持呢?

他说老师,我去西藏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读本科,我想继续读研究生,而从西藏大学再报浙大、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是有加分的,这样等我真正找工作时,我拿的是浙大或西安交大的硕士文凭。原来这个孩子不是虚荣,而是有着自己的规划。

我继续问他,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西藏大学报考浙大、西安交大有加分的。男孩说听同学说。我又问他,那你怎么知道这个信息是真的呢?而即使是真的,到你大四考研时,这个政策还有效吗?男孩没有说话。他之前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说决策是建立在信息真实、完整、客观、有效上的,给你安排个作业,咨询结束后你去重新收集西藏大学报考浙大与西安交大研究生的政策,给浙大与西安交大的研究生院打电话,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注意问清楚,等到你大四考研时,这个政策是否还有效,可以吗?男孩点点头,说行。

然后我又继续问,假设这个消息是真实的、有效的,你觉得在西藏大学读书,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什么?他说“宿舍没有wifi”。我问他还有其他的挑战吗?例如身体、安全等。他说这些都没有问题。

我想了想,邀请他做了兴趣测评,结果是双编码,R实践型和I研究型,得分都非常高。我做了测评解读后问他,你觉得这个测评准吗?他说非常准。我问他,那你过往的经历中,哪此让你感觉这个测评特别准呢?

男孩说他喜欢计算机、篮球。科比退役的时候,他在网上自学了一个计算机工具,给科比做了一个纪念片,在他的小伙伴群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且传播的很广。当这个男孩跟我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是发光的。我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认为去西藏大学最大的挑战是没有WiFi。因为他真的很喜欢计算机,喜欢用计算机做东西。

这个时候他跟我不再是对立的状态,他在跟我分享他的最爱。我就问他,你这么喜欢计算机,根据你的分数,西藏大学可以读到计算机吗?他说肯定不行,然后我问他你有考虑过一些一本学校的校企合作吗?他说不了解,问我这些学校正规吗?

我向他解释了校企合作的来历与录取情况,后来这个男孩被一个一本院校的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录取,他非常开心,给我打电话报喜,他的妈妈更是非常感谢我。

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听起来非常结构化,但每个来询者都是不一样的,咨询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根据来询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例如在刚才的案例中,除了兴趣测评外,我并没有使用其他的干预技术,我只是遵循生涯决策的原则,与考生确认决策的前提是信息真实、完整、客观、有效,这个前提我们做到了吗?对于该不该去西藏大学,我只是好奇,他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他是否准备好了。当考生说起他的兴趣爱好计算机时,我只有倾听他、理解他、支持他。这些都是GCDF与BCC生涯教练告诉我们的,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师最基本的素养,但也正是这些最基本的素养,指导着我们去帮助各种各样的考生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