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教育_高考教育教育
1.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怎么复习?
对于任何一个在中国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来说,想走国际化教育路线,起码会经历了三个很重要的变化:
1)学习方式的变化:从“知识点堆砌”到“探究式学习”
我们传统的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本身的积累。众所周知,大部分中国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很全面的。
如果让一个普通高中的中国学生去考SAT2或者AP的数学考试,他会觉得非常简单,因为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孩子,我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早,也更加全面,这是知识积累式学习的优势。
但国际教育,更讲究的是探究式的学习。什么叫探究式学习,咱还是用数学考试举个例子:
有一次,这位学生和我说,他们去美国交换学习的整个班级,第一次数学考试都没有及格。
怎么可能中国学生跑到美国去学数学能考不及格呢?
原来他们那位哈佛毕业的数学老师特别奇怪,给孩子的考卷上面,除了几个给孩子讲过的数学概念外,一片空白。
而考试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基于以上的数学概念自己出一道题,然后把解题过程写出来。
在我的这位学生的考卷上,老师在每个解题步骤旁边都写了一个英文单词,more(更多),就是希望孩子能写更多的解题过程。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中国孩子最具优势的数学,当我们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时,很多孩子是手足无措的。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要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呢?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只要拿个手机搜一搜,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有答案。于是,答案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体现价值。而国际教育,从设计课程开始,正是鼓励孩子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2)学生和周边环境关系的变化:孩子变得更独立了
讲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我们总是会讲一个词:填鸭式教育。而在国际教育的要求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更加鼓励和尊重人本身的独立性。
当一个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知道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那他也能更好地感知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和父母、和同学、和老师等身边人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认知这个社会也有帮助。
3)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从以分数衡量到综合评估法
在传统应试教育里面,人才的选拔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分数。而在国际教育中,尤其是北美(美加)的学校,他们对于人才的选拔,是基于全面评估的,也叫综合评估法。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怎么复习?
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成人高考教育学各层次考试科目:高起专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高起本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专升本考试科目。
成人高考有三个学历形式:。
(1)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是以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力)为基础的一种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一般在普通高校中设置。学制:理、工、医类脱产为4年,非脱产5.5年;其他学科专业脱产为4年,非脱产(包括业余、函授,以下同)5年。
(2)高中起点升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起专):是以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为基础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学制:理、工、医类脱产为3年,非脱产4年;其他学科专业脱产为2年,非脱产3年。
(3)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是以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为基础的一种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学制:脱产全日制学习一般为2年,非脱产为3年。
成考教育学有以下专业: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美术教育等等。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怎么复习?教育理论涵盖的考试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等。从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大纲来看,主要考察的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部分。复习考试内容: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
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要求:
1、识记教育、遗传、环境等概念以及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有关的教育内容、目的。
2、掌握和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及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3、运用上述教育基本原理解释和说明有关教育现象。
(一)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基本概念
(1)广义的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概念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3)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2、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②教育具有历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3、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历来存在的两种错误的教育起源理论;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艺术、文学、体操等许多方面。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
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
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方面的
制约);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
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
是能动的反映;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育目的
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体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2、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明确体育、美育的意义、任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我国的教育方针
(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
(1)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意义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详见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
2、智育
(1)智育的意义
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智育在全国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务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