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灵感悟散文

2.跪求《永远的高三八》

3.你在高考失利后是怎样走出来的?

4.有意境的文章

心灵感悟散文

高考失利的感受题目-高考失利的文章

心灵感悟散文1

 就像无边的黑夜里点亮的一盏刺破黑暗的灯,来自心灵的那份感悟,能够穿透黑暗寻到光明;就像广袤千里的大地上穿梭奔流的一条小溪,来自心灵的那份感悟,竭力延展汇就像无边的黑夜里点亮的一盏刺破黑暗的灯,来自心灵的那份感悟,能够穿透黑暗寻到光明;就就像无边的黑夜里点亮的一盏刺破黑暗的灯,来自心灵的那份感悟,能够穿透黑暗寻到光明;就像广袤千里的大地上穿梭奔流的一条小溪,来自心灵的那份感悟,竭力延展汇聚成江河;一个人不管资质多么聪慧,只凭偶尔开放在心灵原野上的一朵顿悟的花蕾,不会摘取到思想的果实,只有漫山遍野的鲜花,才可能丰盈他心灵的园地。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心灵往往会从那字里行间迸发出一些美好的思想。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往往能从那连绵的山峦、空旷的幽谷、浩渺的大海、苍茫的森林里,采撷到许多灵感和诗意,甚至是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白云、一块石头孕育的美,都能使我们的灵魂超然于物欲之外,使心灵中那些隐隐的烦恼与痛苦,就像冰雪一样渐渐消融在大自然的春水里。 总有那个时候,我们和身边的朋友相处或者与远在天边的朋友,从他们的言行或信笺中看到感觉到一个与我们内心极不相同的世界,这一个个世界正是我们自己内心渴望扩展的世界。在这个被扩展了的世界里,我们心灵的视野更开阔了,我们也从这个扩展的世界里,感悟到了自己不能给予的东西…… 心有所悟,就如一位雕刻家手持刻刀精心琢磨细细修剥一块玉石,那落在玉石之上的每一刀,正如我们心灵中的一次次感悟,那块玉石在雕者一刀刀着意的雕刻下成了不朽的艺术品,而我们的心灵也正是在一次次不断的感悟中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 因为有所感悟,所以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因为有所感激,所以我们甘心承受难言的苦楚; 因为有所追求,我们义无反顾; 因为有所作为,我们问心无愧! 这,就是我的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散文2

 叶绿素、紫外线、水分子以及脚下的尘埃、一条小路的气息与返照在石头上的阳光都让我因此产生纯文学的热情、敏锐与思考而欣喜若狂,足以把我从心灵孤独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唤起我想用自己的思想为它们形容和描绘出一条丰富多采的文学大路的热情。

心灵感悟散文3

 有时候,我认为天空的身份确实很特别,它格外的沉默和超常的安静总是让人难以理解,甚至不堪负重。在心情好的人和心情不好的人面前,我承认它的确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保持沉默,惟恐自己的善良、悲悯以及原本正确的同情心被人们不明所以地误解和歪曲,使人们无法正常排遣和释放内心的压力造成的苦闷与彷徨。尽管天空并没有这个义务用自己的背景诚惶诚恐地、瞻前顾后地迎合人们对情感的宣泄,但它还是不以为然地承受着本该不属于它的负重,这已经成为我对天空刮目相看的主要因素。

心灵感悟散文4

 窗外,黄昏时刻,晚霞如岁月的指纹洇红了天边,燕子在空中划来划去忙着为黄昏剪彩。我突然对眼前的事物或者对以前那些曾经深思熟虑而又一不小心中断联系的印象产生一种新的更富有文学艺术的启发和思考。

 确切地说,夕阳的身份的确很特别,尽管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完全不理解或者想不到它竟然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以及生命所蕴藏的内涵给予如此完美的总结与交代,这让生命的张力恰倒好处地得到释放和宣泄,让膨胀的黑夜得到宁静的抚慰。

心灵感悟散文5

 生活中有很多琐事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复着,偶尔出现几件新鲜的事物,虽然给厌倦的心情带来些许新鲜感,但过几天又变得索然无味,日子又恢复到百无聊赖的状态。可怜的思维、意识、思想与感官都在习惯的惰性里苟延残喘地挣扎着,每天面对的都是熟视无睹而又无精打采的日子,自由而又寂寞,平静而又无聊,麻木而又空虚。

心灵感悟散文6

 一头晚归的耕牛,缓缓行走在一条潮一湿、洁净、平坦的乡间小路上,两旁流淌着潺一潺水流,紧随其后的,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

 这个场景无数次的出现在我的梦中,遥远而美丽,遥远得甚至记忆都无法触一摸得到,美丽得不忍去碰一触。而有时,则是一张熟悉的'笑脸,一个深情的怀抱,一句关切的问候……这些片段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我深信——梦由心生,那些片段是记忆中被撕碎的往事,遗留下的某些美好而已。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小块自己的田地,任由自己耕耘、播种、收获,而种一子,则是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些人或事,或许只是一瞬,愈加显得弥足珍贵,珍贵得只能用心去触一摸、去柔软、去幻化……

 而某些往事,已然发生,过去也就任由它过去,试图去挽回,去发展,甚或去演绎,纯属徒劳,因为美丽的东西仅存在记忆里,正如一些很卖座的电一影或收视率奇高的电视剧,再强加一些后续的系列产品,只能是狗尾续貂,这才是经典,任何东西都无法超越。

 内心深处的东西,任由你去想象,去增添些唯美的枝杈,而现实的对号入座,会让那些仅存的美好如肥皂泡般一一破灭。曾经的黑色,在几经粉饰下幻化的五彩缤纷,亦将被现实的残酷重新投入灰蒙。“让她伤心一辈子”的梦中誓言真的能实现吗?生活毕竟是多姿多彩的,除却感情所占的比例,亲情友情事业等等占去了大部的精力,而那一点点的伤感,那一点点的魂牵,只能由梦绕来实现了。

 这不能算是一种悲哀,至少我还未心,我还有值得怀念的东西,至少我还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不受外界任何干扰。而那些唯美的画面,会永远存留在自己脑海中,时时浮现出,温暖我的内心,馨香我的灵魂,我的世界会因此而变得精彩而富有激一情!

心灵感悟散文7

 人类能有这天的成就,离不开对世界的探索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种种创造。自从摆脱黑暗愚昧以后,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发明雨后春笋般地出此刻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推动着社会物质和精神礼貌不断进步,尤其是物质礼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向前的进程呈现出了明显的加速度态势。是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变化,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能人、领路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普通大众的羊群效应使得每项物质发明和创新以一种急剧膨胀的速度迅速推开、蔓延,最终占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寻常之物,比如电灯、电话、汽车、计算机、飞机、互联网等等。50年前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明白汽车为何物,三十年的前的中国,电话的普及率还相当低,二十年前的国人,很少有见过手机的;十年前的我们,手机上网着寥寥无几。那么此刻,瞧瞧我们周围,私家车普及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家用固定电话几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手机普及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一台小小的手机在手便能与亲朋好友相聊甚欢,天涯咫尺。不可思议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到二十年甚至十年、五年以后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是何等面目。日新月异的发展,虽说精彩,却也让身处其中的好多人有些应接不暇。。。。。

 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同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改造工作似乎已经远远滞后。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好多从前的疑难病症一个个被攻克,人类的寿命也在逐年延长。然而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与之构成鲜明比较的是,我们的精神礼貌建设却是如此苍白、贫瘠。现实中,人们往往惯于追逐物质,对自身的精神需求从不关注,甚至是野蛮对待。经典的书籍和文献渐渐被尘封,快餐式的精神消费甚嚣尘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仅是依靠物质着条“腿”,也丝毫离不开精神那条“腿”。而此刻的大多数人未能做到两条“腿”同长,也不能使两条“腿”同时、同步走路。渐渐的,人们逐步“适应”了这种蹩脚走路的状态,习以为常,却在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瞧瞧我们周围吧,到处都是例证: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而受抑郁症或类似抑郁症侵扰的人数却在逐年增加;社会进步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没能同步跟上,甚至在很多地方和很多人群中有大幅下滑之势;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被飞速运转的交通工具和无处不在互联网迅速拉近,而人们之间心灵的距离却愈来愈远,人情冷漠的世风渐浓渐近;GDP、GNP等各项指标逐年增加,随之带来的却是人们对当下和未来生活的日渐迷茫、失落。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在向人类发出严厉的警告,却在被人们一次次无情地忽略。着到底是无视还是无能为力?人们究竟是怎样了?我们如何才能发现上述种种问题的本质?又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怪圈,从而实现真正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自由呢?

 人类物质礼貌的进步离不开对世界和宇宙的不懈探索。而精神礼貌的推进、每一个个人精神的健康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同样离不开人们对精神领域本身的探索、沉淀、整理,而且还是一个进展相对更加缓慢的过程。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使得我们的大脑充满了物质的欲望,从而忘却了人类还需要有时刻不能短缺的精神享受、精神愉悦,更加不懂的如何愉悦和滋养心灵。而物质世界的飞速发展导致当今文化创作者的鱼龙混杂。

 许多作品,不论资料好坏、层次高低只要能赚钱,就被推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殊不知,资料低俗、价值观扭曲、风格无趣的作品对人们精神生活的负面影响至深,它会使人在错误的精神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迷失。人的发展对健康的精神食粮的需求刻不容缓。而当今时代也不能说缺少文化大师、艺术大伽。许多优秀的书籍、影片、文章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产生,其资料瑰丽、蕴意长远,十分适合当下人们去细细品尝、消化。然而,这样的文化大餐、精神食粮却往往被浮躁的社会人群以一种十分功利化的眼光去对待、被当作文化快餐去消费。优秀作品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匆匆咀嚼后永远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使其失去应有的价值。

 人们应当明白,无论是个体精神的健康发展,还是整个人类精神礼貌的存续进步,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他需要的是对健康的精神食粮反复品味、细细消化、渐缓吸收,从而内化为人自身的一部分。而除了不断汲取健康的精神食粮外,人们还就应像对待自我的婴儿一样去精心照料、倍加呵护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要经常停下忙碌的脚步,品味生活的乐趣和本质、感悟生命的精彩和真谛,让灵魂跟紧肉体而同步前行。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创新使自我赢得了万物灵长的尊贵,而要持续万物至尊地位就绝对离不开对自身精神领域的不懈思考和追求和感悟。否则,我们就是一堆拥有高科技装备的变形金刚,但是是一群高级别的行尸走肉。每个人都要学会让物质财富为自身服务,而不是受制于其、并沦为其奴仆,我们不仅仅要让生命既活出效率和长度,更要赢得质量和精彩。

心灵感悟散文8

 那一年秋天,我连续第二次高考失利,落榜的消息传出后,我心灰意冷地整日躺在家里,由于焦虑和沮丧,我饭吃得很少,觉也睡得很少,半个多月过去,体重一下子少了近二十公斤。爸爸和妈妈忧心忡忡,给我找来了在镇南开铁匠铺的二叔。

 二叔是个典型的乡村汉子,浑身结结实实,壮得像一座铁塔。二叔总有乐不完的事,整天朗声大笑,就是拉风箱或者流星样舞锤时,二叔也总是乐呵呵的。二叔在我家客厅坐了一会儿,敲敲我卧室的门,粗门大嗓地说:“老躲在家里有什么意思,没事儿跟我抡锤去!”

 我待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儿,想想就去了二叔的铁匠铺子。二叔笑眯眯地跟我说:“你没打过铁,不是什么铁匠把势,来吧。你抡偏锤我打正锤,管保咱叔侄俩打得出一手好农具。”偏锤就是重锤,八磅重的大锤呼地抡起来,再嗨一声地狠狠砸下去,砸得铁星四溅。而正锤是引锤,就是一把大铁斧一样的小锤子,需要往哪里砸,二叔扬着引锤哐当哐当在哪里敲一敲,我大锤的落点就随着二叔的引锤走。铁砧的旁边,是一个水槽,火红的铁坯打得有些蓝亮时,二叔就把铁坯丢进水槽里,火热的铁一浸到水里就呼地腾起一团团浓浓的白雾。半上午过去,往水槽里浸了几块热铁,水槽里的水便沸腾起来了。二叔说:“孩子,生活就像这槽冷水,如果你是块冷铁,浸几次,你会生锈的。可如果你是块热铁的话,这冷水不仅会使你变得铁蓝,使你成为一块好铁,而且你还会让水沸腾。”

 二叔又浸进去一块铁块说:“不管它是冷水还是冰,只要你像这块铁一样火热,你就会让生活沸腾起来的!”我明白了,自己两次高考失利,不就是因为自己缺少火红的热铁的温度吗?

 我对自己的学习缺少信心,我对课本没有热情,我对理想没有热望,我是块冰冷的铁,我怎么能让自己的生活沸腾起来呢?无论对于谁,生活都只是一槽冰冷的凉水,要想让你的生活沸腾,让你的生活绽出热情的火花,只有恒久地保持你的心灵热度。

 火热的心灵,才能点燃你火热的生活。

心灵感悟散文9

 有些事,做了就做了,就不去想了,再想,心会烦。有些人,走了就走了,就不要留恋了,再留,心会卑。有些情,没了就没了,就不去怀念了,再念,心会殇。要知道,做人之美,在于简约。做事之美,在于利索。胸怀之美,在于宽阔。聚散之美,在于淡泊。心情之美,在于快乐。

 幸福可远可近,全在于心。回忆可浅可深,全在于感觉。思念可浓可淡,全在于念想!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

 昨天是冰封记忆的一本书,今天是书写人生的一页纸,明天是等待描摹的一幅画。远离,红尘纷扰,远离,俗世喧嚣,揽几缕淡泊,坐一怀恬静,浮世流年,淡守清欢。脚步匆匆,求索漫漫,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份释然。若,晴天和日,就淡赏闲云。若,风雨敲窗,就且听风吟。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云天瓶水,微澜静好。情不弃,时光温暖,爱不离,岁月不寒,心无澜,碧海晴天。

 淡的日子,淡然过。生活如水,人生似茶,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淡淡,是生活的一种格调。是做人的一种性情。淡淡的颜色,是一种干净。淡淡的情感,是一种雅致。淡淡的花香,是一种迷醉。淡淡的交往,是一种长久。淡淡,是一种感悟。一种哲理。一种心态。一种品格。

 淡淡的情感最淳朴,淡淡的心境最质白。做一个淡而平静之人,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不摧眉折腰。淡淡来,淡淡去,活得充实而有滋味。

 岁月,就是一场跋涉,感情,就是一场绽放。终究是,岁月太深,繁华成烟,人心太浅,守望难坚。

 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要苛求别人,不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愉快。

 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人生,如一朵花,静静绽放在原野,有阳光有雨露有生命。如一缕风,默默涤荡在天地,有轻拂有奔放有浪漫。别把自己不当谁,没有谁天生就应该卑微,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路,走得再潇洒,也会有迷茫。歌,唱的再响亮,也会有情殇。所以,生活要理性一点。

 要懂得,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就是这样,走一步一步风景,进一步一步欢喜。原来以为重要的事情,回望时,原来没那么重要。原以为恐惧的事情,再回望,其实无所谓。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淡看花开落,笑视云舒卷。放下,自然轻松。站住,才能看清。生活,既要活得轻松,又要欣赏人生的美景!

 生命,有长短,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漂亮的生活,来自好心态,好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知足。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看开、想通,就是完美。有些记忆,如沙痕,终将为如风的岁月所湮没。

 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陪你走到最后。那些,擦肩的缘,路过的份,那些,付出的真情,遇到的真诚,那些,曾经的感动,真情的动容,都是记忆深处一朵清浅的花,即使瞬间绽放,也会暖流满心!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是酸甜苦辣的平凡。生活,是早出晚归的奔波。生活,是聚散离合的悲欢。生活,苦乐共存,喜忧参半。生活,酸甜共味,冷热相依。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坦途顺到底,每个人都会遇到沟沟坎坎,只有想法跨越坎坷,才能走向自己的辉煌,若想活得洒脱,就要学会看开,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

心灵感悟散文10

 人活到了而立之年、活到了三四十岁之后,头脑中一定会有各种世俗的看法、固有的观念,有各种各样的污染。正是这种污染使我们的生命不再年轻,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的创造力和生命的生机。人们开始担心失去已有的名誉、地位和各种关系的资源,要放弃这些东西,让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是这种担心和可怕,越来越使人变得世俗,阿谀奉承、不求上进,千方百计地在讨好着这个世界,一步步地失去着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创造力的东西。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个刷盘子的工作,只工作了四小时,老板与他结了账,对他讲: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这位校长回到哈佛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感到换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来在这个位置上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誉。这三个月的生活,重新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让自己复了一次位,清了一次零。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放弃自己已有的东西,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几年前,我们几个年轻人下海、办公司之时,借邓公南巡的东风,让我们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批,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舞台”。短短的几年,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在商界也成为了人人都在议论的奇迹。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荣誉、拍马屁、合伙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三十岁出头的人,应该摆脱这种状态,要离开这个公司,重新把自己放在最原始的状态,让自己重新开始。另一个原因是在此之前,有人把我成功归结为运气好,并定量地总结了六个好运气。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成功似乎不是来自于权势,必然就是来自于好的运气。我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重新成为一无所有的状态,锻炼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刚一离开,许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合伙人给我开了一个批判大会,主题是正本清源。我马上提出抗议,这位合伙人也很坦率,对我讲:“把你的名字借我,我骂你一年后,等我的威信树立起来后,等公司稳定后,我再也不会骂你了。”似乎是我的错误,我太吝啬,一个小小的名字都不愿借给别人用一用。胆小的同事不敢与我往来了,见风使舵,拍马屁的小人更是远离我而去。白天我并没有感到有多痛苦,但每到晚上,总是不断地重复着一个梦,梦见许多人在流泪,不让我离开,在不断地喊:“我们需要你!”我也在不断地流泪。等到醒来后,总是发现枕头上有不少的泪水。

 最近,我把这个梦讲给了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她解释说,做这个梦不是他们需要你,而是你太孤单了,你需要他们。这个梦重复了许多个夜晚,终于有一天,我病倒了,流了一身的虚汗,休克倒在了卫生间。等我醒来后,体力有些恢复,我打电话给在国外的老婆,她马上通知在北京一位姓王的大姐来照顾我。这次经历,对我的心理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真正勇敢地让自己回到了人性最原始的状态。心理强大了,意志变得坚强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得真实、要活得自然。不要怕失去自己身边的东西,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千方百计地去媚世、媚俗,也媚雅。有位歌星叫王菲,总是给观众翻白眼,自己唱自己的歌,不与观众交流,我行我素,大家还很喜欢她,都认为她“酷”,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的、有个性的东西,需要真实的东西。

 现在有些人下岗了,被裁员了,有人似乎感到天要塌下来了。其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几十年的计划体制,把人们惯懒了、惯坏了、惯出了许多的惰性,当我们回到原始状态时,我们一定会感到生活是很美好的。

 前不久,我们写了一本《茶满了》的小册子,有好几位朋友问我们,为什么茶满了不好?为什么人的大脑中沉淀的东西越多越不好?我说,我们只有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污染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给杯子里装进智慧,装进创造力。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

 大多数人在选择时,参照的标准总是看别人是不是做过,别人做过的事情才放心,但这只能是重复,不会有创造力和新的生命力。

跪求《永远的高三八》

你说的是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吧。

遥远的高三八

孔庆东

公元1980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三中在黑龙江省的地位,比北大在中国的地位还要崇高。因为北大还有其他的大学与之竞争,而哈三中在黑龙江则是“宝刀屠龙,惟我独尊”,别的重点中学一概拱手称臣,不能望其项背的。一名哈三中的学生,比一名“黑大”或是“哈工大”的学生还要受人尊敬。因此,上了哈三中,便油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仿佛全省三千万父老乡亲的期望和重托,“夸擦”一子就撂到咱肩膀上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各门成绩都很出色。但上了高中以后,面临着考文科大学还是理科大学的选择。这个选择对我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我有一种很顽固的偏见,我认为理科大学不是真正的大学。我虽然一向热衷学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但认为它们的价值只在于为人所用的工具性。“批林批孔”时知道孟子的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对我的毒害非常大。我至今都认为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属于“劳力者”,认为文科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尽管他们的现实处境是那么的可悲可怜!所以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里就有一个高考的目标——北大中文系,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系。但是,在80年代初期,全社会的普遍观念是重理轻文,似乎“爱科学,学历文化”就是要当陈景润、李四光,社会上流传着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个别报纸还宣传1985年要实现四化,2000年初步建成共产主义。有的老师听我决心要考文科,而且还是中文系,都无比叹息地说:“唉!这孩子,糟蹋了。”我今天回忆起这恳切的话语,不禁真有点怀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给国家糟蹋了一个陈景润的坯子。在重理轻文的大气候下,哈三中迟迟不开设文科班,于是我和一些要考文科的同学,与学校展开了艰苦的斗争。“高三·八”不是一个普通的班级号码,那是我们用青春的热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下面我略讲几则与“高三·八”有关的事迹,献给有过类似经历,今天仍然保持着青春激情的老中青朋友.

一、公车上书

高一的上学期一过,开不开文科班,就成为一个争论焦点。其他重点中学,在总体上不是哈三中的对手,便早早办了文科班,集中优势师资和生源,力图在文科上名列前茅。而哈三中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不许办文科班的指示,名义上是反对偏科,实际上一是有重理轻文的传统,二是作为标兵单位,不敢犯任何错误,三是对文科没有把握,反正办也已经晚了,不如不办,将来高考文科成绩不好,便有了借口,成绩好了,更成为坚持正确路线的典范。这样一来,想考文科的同学,提出了“救亡国存”的口号。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少年,根据所学的那点粗浅的历史,一本正经地把校领导比作昏庸的清政府,认为只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扭转局势,促使当局“变法”。我们分头到各班串联,各班人同此心。就连那些要考理科的同学,也从学校大局着眼,支持我们。于是,我们就发动了一场“文科班运动”。第一,广泛宣传,到处议论,造成一种“民不聊生”的舆论。政治老师讲过列宁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第二,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口头呼吁和交涉,争取教师的支持,是胜利的最大保障。这里面要注意两点,即对文科教师的绝对倚重和对理科教师的绝对尊重。第三,正式提交意见书,形式分为个人的,各班的和全体的。这项举措我们命名为“公车上书”。

我以个人名义和全体名义,送上了两分意见书,言辞很激烈,还卖弄了不少文采和典故——我的作文得过全市一等奖。郑滨和张欣也各写了一份。当全体意见书签名时,产生了一个让谁签在头里的问题,我记得自己十分狂妄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要出事儿,我先兜着!”便第一个签了。郑滨是个老阴谋家,说这样不好,咱们找几个大碗,画几个圆,都围着圆来签,就分不出先后了。其实我们的种种“阴谋诡计”都是多余,领导上早都知道谁是宋江谁是李逵。很快校长就请我们六位同学去谈话——具体哪六位我记不清了,反正我们既兴奋又紧张,自称是“戊戌六君子”。表面上气宇轩昂,实际上心跳得跟上体育课差不多。

周校长慈眉善目,满头银发。虽然六十来岁了,仍修饰得风度翩翩,一尘不染,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小生。他平常有两件事特别受到广大同学称赞。一是每天要腰里暗藏一把铁锤和几枚铁钉到各班巡视,一旦发现有活动的桌椅,便掏出暗器大展身手。他从来不问桌椅是谁弄坏的,兴致勃勃地干完,心满意足地离去。所以三中的同学没有不爱护桌椅的,全校内外整洁如洗。后来我到北大看见那么多残桌破椅没人管,便给北大校长写了封信,建议他也买把锤子,可是至今也没收到回信。周校长第二件颇得人心的事是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老师们跳舞。那时跳舞还是很时髦的事。小流氓们跳舞时都要郑重其事地穿上新喇叭裤,觉得自己很高雅。正经人跳舞则是思想解放的标志。三中有好几位校长,同学们对他们的分工不大清楚,我们只觉得由周来接见们,大概是按“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心里说不清是放松还是失望。

周校长带着一种严肃的微笑,你们的要求我们看了。首先,你们的立场是错误的。你们称学校领导为“校方”,请问,你们是哪一方?难道你们不是学校的主人翁、不是“校方”吗?你们甚至还称学校领导为“当局”,请问,什么叫“当局”?是国民党当局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咱们学校这座大楼,从前就是日寇的警察厅,烈士在这里战斗过,金日成同志在这里战斗过,还有李兆麟将军

我赶紧说,李兆麟将军是在哈一中附近牺牲的,是国民党女特务用美人计把他了,凶手现在还在台湾。周校长说,对,你们可不能忘本哪!你们管我们叫“当局”,让我们多伤心哪!我十四岁就参加革命,一辈子为人民服务,都没挨过斗,到今天可好,我成了“当局”,你们干脆说我是刽子手。那多解恨呢!

我们六君子顿时觉得自己是六小人。慌忙向校长道歉,说我们错了,今后一定改。周校长说,凡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你们这样一闹,要是上级知道了,就会认为咱们学校领导不力,不够安定团结,你们愿意换校长吗?我们齐说不愿意。周校长说,就是嘛,上级不许办文科班,咱三中不能带这个头。给你们开一个文科班,到高考时,万一你又想考理科了,那不是把你害了吗?学校现在决定,文科班不能办,但是考虑到你们的要求,可以利用一些放学后的时间,开一点文科的选修课,你们要是真心的,就报名选修,其实我看,也没有多少真心的,都是瞎起哄……

底牌亮出来,我们明白了,现在的关键是要先抓住选修课,经过宣传鼓动,报名选修的居然有一百多人,其中一些同学并不是要考文科,而只是想多学知识,我们那时不像现在的学生只认分数,我们是诚心诚意为了中华之倔起而废寝忘食地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谁的知识最渊博谁就最受尊敬,所以全校都有一种“耻一物之不知”的精神。可是,选修课的教室被安排在地下室,夏天闷热,冬天酷寒,加上“当局”的分化瓦解,家长的威逼利诱,渐渐地人数少了,教室由两个压缩到一个。我们用鲁迅的话来安慰自己:队伍越走到后来,就越精纯。我们顽强坚持着,互相勉励着,我们坚信“当局”的心也是肉长的。选修班的人数减到六十左右就没有再减过。

又一个零下四十多度的冬天过去了。当冰封的松花江开始解冻,几个在冰面上跳跃的香港人掉下去的时候,我们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胜利了。几位校长都很感动,都说这些学生真不容易,真有骨气,他们考文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就拆散了原来的8班,成立了一个新的8班——文科班。但是要求我们的理科学习与其他一样,只是多加了史地两门课而已。这样即使上级知道,也不能说我们“偏科”,说不定还要表扬三中呢。

“文科班运动”终于胜利了,但是有好几位大功臣没有享受这胜利果实。比如7班的班长李学军和学委白泉,都是斗争坚决的“党”。他们本就不想考文科,他们只是为“正义”才挺身而出。文科班成立后,我仍然经常与他们放学后一路回家。8班从此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班,而“公车上书”则在我们的生命史上留下颇有价值的一页。

二、十三棍僧

文科班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但在同学的记忆中,却俨然是一个完整的阶段。那是因为我们班不仅集中了全年级的大量精英,而且发生了数不清的趣谈逸事。

首先是干部严重过剩。当过班长和团支书的足够组成一个,班委和课代表俯抬即是。班主任左平衡,右解释,总算草草委任了一届内阁。我们班主任教语文,四十多岁,长得很像那时的影星颜世魁,一张黑脸上布满杀气,永远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和一双黑皮鞋,拿着一本黑教案,我们管他叫老魁,管他上课叫“黑手高悬霸主鞭”。我跟老魁说,我在初中当过学生会主席,领导这个班,没问题,老魁一摆黑手,你啥也别当,就给我当语文课代表,有事儿我直接找你。后来我才明白老魁的用意,并由此悟得了许多统治之道。10年后我也在北京一个中学当过一年班主任,也是让最可靠的学生当语文课代表。其实老魁很少找我,可我们班同学,尤其是女生,都造谣说老魁待我像亲儿子。我说老魁从未表扬过我,而且还批评过我,都没用。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老魁在重大事情上都是依靠我的,只是感情不外露而已。

文科班虽然内阁整齐,人才滚滚,但班级的实际权力机构,或者说权力核心,是“十三棍僧”。那时**《少林寺》风靡一时,我们班五十多人,却只有十二个男生,于是加上老魁,就号称“十三棍僧”。别看男生只有十二个,却有六个的成绩排在前十名。即使成绩排在后面的,也各有神通。比如班长田风,英俊倜傥,聪明绝顶,具有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待人谦和仁义,办事成熟老练,文艺体育都是能手,口才又极佳,看过一部**,他可以从头到尾讲得跌宕起伏,大家都很佩服他。可不知为什么,他的成绩总不见提高,也许是一个人太多才了,对命运就缺乏危机感,区区分数也就不大放在眼里了。

我们十二个男生,一半坐窗下,一半坐在后边。每天嬉笑吵闹,令女生十分痛恨。班里的大事小情,都由男生说了算。其实三十九名女生里头也人才济济,但女生一多,就好比鸡多不下蛋,谁也不服谁,谁也甭想出头,干脆乐得让这帮傻小子领导,自己正好安心学习——我估计这就是母系社会垮台的根源。可是学习这东西很邪门,不专心学不好,太专心也学不好。众女生成天心不旁骛,出来进去手不离书,口中念念有词,一脸三贞九烈的样子,却大多数事倍功半。比如团支书刘天越,从来不抓团的工作,一大早来到教室,就粘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下课也不出去,吃午饭时,她的同桌赵静把饭盒放到她面前,满满一大盒饭莱,她居然吃得一粒不剩,可见她的蛋白质消耗是够大的。我们那时男女生之间相敬如宾,很少直接说与学习无关的话。我和同桌肖麟与她们相隔一个过道,经常旁敲侧击,冷嘲热讽。我对肖麟说:“看,又吃了一槽子。”肖麟说:“已经一上午没出窝了。”刘天越听了,只是低头窃笑,继续背书。可她如此用功,也只能在女生里排进前五名,不具备领导男生的威望。这些该的男生,上课说话,自习吵闹,一下课就跑出去翻单杠、扔铅球,可是学习就是棒,见解就是高,办事就是灵,而且老师们还喜欢。真不知上帝是怎么安排的。

我们班因为男生太少,所以运动会时要求学校不限制男生多报项目。这下可好,田风和老倪包揽了大部分项目。他们这边跳个远,那边跳个高,刚打破百米记录,又要去投标枪。4×100接力赛老倪居然一人跑了两捧。美国的刘易斯跟他们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女生也不含糊,靠人海战术也拿了几十分。我和肖麟主要负责人事、宣传和后勤,结果文科班在各方面都大获全胜。其他班纷纷抗议不公,但“当局”不予理睬。一个女生跑来报告说,老魁躲在主席台后边偷着咧嘴乐呢。

十三棍僧里,老魁自然属于“恶僧”。其余十二人,用《核舟记》里的话说,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下面举几个例子。我和肖麟是一对酸腐秀才。因为预习功夫好,上课不大认真。练习题发下来时,我俩运笔如飞,往往最先做完。剩下的时间我俩就说笑话,猜谜语,对对子。比如我出个“白面书生吃白面”,肖麟对“花脸武士扮花脸”;他出个“春江花月夜”,我对个“秋水艳阳天”;我出个“自古小人先得势”,肖麟对“向来大气晚逢时”;他出个“庆东操场盗香瓜——可耻”,我对个“肖麟教室偷剩饭——该杀”。其他棍僧也有时参与进来。张欣有一天吃雪糕坏了肚子,偶得一联颇佳:“吃雪糕拉冰棍顽固不化,喝面条泄麻花胡搅蛮缠”。郑滨在地理课上出了个“火山灿灿山有火”,号称绝对,我在化学课上对了个“王水汪汪水中王”,总算

给化学老师争了一口气。

郑滨和王老善坐我们后面,经常遭受我和肖麟欺负。郑滨不但学习好,而且极有艺术修养。他的书法绘画都颇有水平,每月都买大型文学期刊阅读,尤其对苏俄文学有深入研究,后来成为北大俄语系的才子。他表面的谦虚温和中深藏着一种充实的自负。我和肖麟就常常以挫伤他的自尊心为乐。我俩翻字典给大家起外号,让大家自己选择页码和序号。郑滨选了几次,都是很不好的字词。有一次叫“郑肱”,“肱”的意思是“大腿上的毛”。此外还有“郑阴险”,“郑攒钱”,“郑麻子”等。有一回到松花江玩儿,郑滨一人远远走在前面,王老善用各种外号喊他都不回头。王老善情急之下,鬼使神差地喊了一声“郑犊子”,郑滨这才浪子回头,从此他又多了一个外号。有一阵我们经常

喊他“郑麻子”,当然他一点也不麻,正像张铁叫“张拐子”,其实跑得非常快一样。可是我们班有个女生叫郑绮——后来留在北大党委工作,怀疑我们的“郑麻子”是叫她,通过别的女生传来了质问。我们顿时很紧张,因为郑绮不但不麻,而且是学习最好的女生,温文淑雅,颇受尊敬。我们都为“误伤”了无辜而良心不安。于是我们就怂恿郑滨,说你必须去向郑绮解释:“郑麻子是我,不是你。还有郑阴险也是我,郑攒钱,郑犊子,郑肱,那都是我,跟你一点关系没有。”郑滨听了,格外气愤,活也不去解释。结果我们投鼠忌器,不敢随便再叫他的外号了。

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但经常表达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和“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我给你画个自画像。”他和郑滨受到我和肖鳞的捉弄时,就使劲击打我们的后背。后来实在不堪忍受,他们就和后面的老倪老乐换了座,击打我们后背的就变成了老倪老乐。

老倪高大魁伟,会武术,体育全能。在思想上是个大哲学家,凡事与人不同。他经常思考人生社会问题,有点鲁迅式的愤世疾俗,所以常常因思想苦闷而耽误了做习题。他的处世态度是标准的黑色幽默。比如写作文,写到得意处,他就加一个括号,里面写上“掌声”。一直写到纸的右下角,括号里注一句:“有纸还能写”。给板报写诗,他只写了前两句,后两句就写上“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他经常怀疑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百八十度以及双曲线为什么不能与数轴重合,他还伪造一些根本做不出来的几何题让我和肖戚证明。他给别人画像,人家说不像,他说:“我就不信世界上没有长这样的!”此话真是深含玄机。由于我认字比较多,他从字典上找了一些难字僻字考我,

结果我都认识,他就自己伪造了一些字让我认。我不愿意服输,就胡蒙乱念,老倪非常惊讶:原来世界上真有这些字呀!思想深刻的人往往会被最简单的假象所蒙蔽。

老乐是一个瘦高个,南方人,有点结巴,平时极聪明,但一急躁就会出错。肖麟与他下棋,本来不一定能赢他。但肖麟非要让他一子,老乐被他激怒,就输了。肖麟又要让他两子,老乐气得话都说不出来,结果又输了。输了就要钻桌子,老乐简直要气疯了。

十三棍僧就是由这样一群“坏小子”和“傻小于”组成。不要以为他们无聊胡闹不正经,他们到火车站学雷锋,到马路上铲积雪,德智体美劳都好着呢。后来在大学里,也都能各自开拓出自己的大地,现而今,正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舞刀弄棒着呢。

三、威猛女生

1998年,流行一首很肉麻的歌,叫《我是女生》。那歌唱的不像是女学生,而像是。我同龄的那一代女生,虽有愚贤之别,美丑之分,但在人格情操上,真可以做当代女生的国母。

我们班的女生,正好是十三棍僧的三倍。外班叫我们班“娘子军连”,叫我们“党代表”。到了高三,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三·八”班。

物以稀为贵。我们这些男生被宠坏了,对女生表面上尊重,实际上不放在眼里,直到毕业时,有的男生还叫不全女生的名字。比如有一对同桌,我们就有点搞不清她俩是叫“倪静、宗健”还是叫“倪健、宗静”。这也不能全怪男生。许多女生整天不说话,上课不发言,叫人无法一识庐山真面目。比如赵静,就坐在我们旁边,几乎从未听过她的声音。她的名字,正好可以制成了一个谜语:“走错了,别出声。”真是名如其人。我和肖麟,只好根据她们的表现,把女生分为若干类。最外向的叫做“猛”,“伤”,其次的叫做“玩闹”,最没有印象的叫做“没有”,意思是这些人跟没有一样。当时大概是分封了几猛,几楞,几玩闹,和8个没有。其余的则大都赐以外号。只有像郑绮、刘天越等少数“女生贵族”仍以姓名称之。当然,这些都是男生范围内的黑话。直到现在,有的女生还在打听自己当年属于玩闹还是属于没有。

“头猛”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女生,梳着两条小辫儿,虎头虎脑,面色红润。她之所以“猛”,首先是由于她猛于提问。无论上什么课,她必紧拧双眉,时时举手提问,问题十分古怪,往往令老师抓耳挠腮,老师如果答上了,她必追问一句:“为什么呢?”老师答完了“为什么”,她又来一句“为什么呢?”没完没了地追问下去,直到老师张口结舌,宣布要回去“查一查”,下次再答复为止。因为老师们总是声称喜欢学生提问,所以尽管被头猛纠缠得火冒三丈,却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当时要装得和颜悦色,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回去还要翻查资料,准备第二天答复她。下课时头猛也不放过老师,歪着小辫儿拧着浓眉,一直问到下一节课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罢休。后来有的老师

一见她举手,身体就有点哆嗦,假装没看见或叫别的同学发言,下课时一身,就蹿回了教研室。但这样也不保险,因为头猛还可以追杀到教研室甚至老师的家里。头猛简直成了摧残人民教师的一大公害。后来,头猛又把残害范围扩大到同学和其他班的老师身上,逮着谁问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头猛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我师”。凡是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提起头猛,真是哭笑不得。《隋唐演义》里有个傻英雄罗士信号称“头猛”,他连“头杰”李元霸都不怕,于是我和肖鳞便把这个绰号“下载”到了高三·八。

但头猛终于遇到了两回挫折。一次是栽在老魁手里。原来头猛十分得意于自己的本事,居然在作文里夸赞自己“每天都能向老师们不耻下问”,这下可叫老魁抓住了把柄。老魁语文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在一细小枝节上无穷拓展。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第一自然段有“横亘”一词,老魁每次都能把这个“横亘”讲上整整一节课,所以他以前的外号叫“横亘”。横亘老魁捏着头猛的作文,一遍遍讲着什么叫“下”,什么叫“耻”,然后问头猛“向老师提问能叫下问吗?”头猛说:“不能。”横亘老魁追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老师是上,不是下。”横亘老魁再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老师比学生岁数大。”横亘老魁又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

他是老师,所以岁数大……”头猛终于被问得语无伦次,从此不再迫害老魁。

第二次是头猛向我请教一道立体几何。我因为在批林批孔时得知我的老祖宗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从此铭记在心,对待大多数女生常常冷言恶语,授受不亲,这时便简单地告诉她说:“引一条辅助线就行了。”头猛随即就来个“为什么呢?”,我说:“因为有的人离了辅助线就不能活,就跟榆木疙瘩差不多。”头猛听了满脸通红,但仍装着没听懂的样子,歪着小辫儿说:“谢谢你。”从此头猛虽然还来问过我,但态度格外谦卑,不敢再问“为什么”了。

头猛除了猛于提问,在其他方面也生冷不忌。打排球时,她不但拳打脚踢,而且头球也相当猛烈,两条小辫儿飞舞着,好像在练习神鞭。发球时经常胳膊一抡,球就不见了,原来从脑后飞到墙外。一天自习时,她站到讲台前的篮球上,篮球一滚,她摔了个五体投地。爬起来,她拧着眉毛又上去了,结果第二次摔得更重,只见她咬着牙挪回了座位。全体男生窃笑之余不禁微微佩服。头猛确实有一股“欲与男生试比高”的劲头。最后一学期,不少同学都比谁回家最晚,获胜者往往要坚持到半夜。女生当然比不过男生,头猛也不例外。但头猛竟然把她哥哥带来保驾,大有问鼎之势。我和肖麟便怂恿老倪去揍她哥哥一顿,老倪不敢,但总算把头猛兄妹吓走了。后来,头猛一直和我们男生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回到哈尔滨走进了金色盾牌的行列,她的“头猛”特长真正得到了发挥。

“二猛”也是我们班一绝。她坐在第一排中间,提问的频率和强度仅次于头猛,所以屈居二猛之席。但她另有一个绝招,即上课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仿佛在她的眼睛和老师之间引了一条活动的辅助线,并且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频频点头。因此她一开始的外号叫“频频点头”。老师讲课都希望学生有积极热情的反应,但是有的学生没听懂,有的听懂了在思考,还有我和肖鳞这样的“不听而懂”之辈,所以二猛的频频点头给了老师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老师们都爱叫二猛发言,特别是在头猛举手的时候。数学老师老膝最喜欢二猛,老膝是个朴实乐观的山东大汉,看不透二猛的伎俩,经常随着二猛的点头节奏来掌握上课进度。只要二猛点头,他就往下讲,根本不管其他人听懂没听懂。

讲到酣畅之处,老滕对着二猛一个人比手划脚,滔滔不绝,二猛拼命点头,满面虔诚,别的同学不是气得咬牙切齿,就是乐得手脚乱颤,只有头猛始终举着那不屈的手,两条浓眉几乎拧到了一起。

二猛由于点头有术,在学习上占了不少便宜,尤其数学,好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被老滕认为是能考北大之属。二猛自我也感觉甚佳,由经常向同学请教改为经常接受同学请教。可是苍天无情,高考前夕,她家里忽然出了点事,她也因长期点头而得了偏头痛,结果导致高考失利,后来进了一家很不满意的学校。二猛不肯服输,经常跑到京津各大学的同学处倾诉她理想志向,顺便教训一番“小人得志”的老同学。老同学们一方面都比较体谅她,另一方面又比较怕她,因为她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从江青到弗洛伊德,没有她放在眼里的,比头猛的“十万个为什么”还要威猛十倍。只有我可以对付她。我的办法是板起面孔,严厉无情地批评她的狂妄自负,她出于自尊,只有老老实实接受

批评,感谢而去。另一个办法是把她介绍给周围的朋友,我自己扬长而去。二猛和我的许多朋友都互留了电话地址,我的朋友们也很佩服我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同学。其实我知道,二猛的心中是有着深深的遗憾和哀伤的。

四、不敬师长

我们这一代人,虽在中度过童年,却最懂得尊敬师长。我们的尊敬,不是停留于表面的礼貌谦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敬重。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敬”,有时恰恰是以“不敬”来表现的。我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的小动作,模仿老师的口头禅,给老师起外号,所有这些,使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能歌能哭,使老师成为我们一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哈三中的老师大多德才兼备,远近闻名。越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有性格。我在7班时,语文老师刘国相就极有性格。他讲课精彩幽默,见解独到,倍受同学欢迎,然而他却极不谦虚,讲到高潮,突然大声问一句:“我讲课好不好?”同学齐喊:“好!”他又问:“棒不棒?”同学齐喊:“棒!”刘国相如饮甘霖,越发精神抖擞。有时其他省市的老师来观摩听课,他也不知收敛,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有一回上课前他走到讲台,同学起立,他不按惯例说:“同学们好”,却扬起右臂喊了声:“嗨,!”这样真诚的老师在中国可以说是风毛麟角,他给我留下一个终生的启示:做老师,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

高三·八的老师普遍喜欢我们十二棍僧,但他们不知道,十二棍僧对他们是常常颇为“不敬”的。班主任老魁每天装出一副凶相,不论同学取得什么成绩,他都很少表扬。尤其喜欢训斥女生,还动不动威胁女生说,谁要躲在屋里不上操,或者偷懒不扫除,他就一脚把她踢出去。女生对他又恨又怕,并且因为他很少威胁男生而对男生也增加了仇视。可是到毕业时大家回头一想,老魁一个人也没踢过,一个人也没骂过,多少训斥和“威胁”,都成了有滋有味的回忆。比如一次种疫苗,许多女生害怕打针,窃窃议论。老魁说:“那有啥可怕的?一攮一个!”吓得女生一片惊叫。还有一天下午,我去参加全市语文竞赛,同学们都在自习,老魁故做镇静地踱进来,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孔庆东在全市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然后又故做镇静地踱出去,在门口左腿把右腿拌了一个趔趄。我傍晚回到学校,望着黑板上的大字,仿佛看到了老魁的内心。

老滕是个急性子。讲课时一个字赶着一个字,口沫飞溅。又喜欢在空中比画,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图形,都宛如清清楚楚摆在他面

你在高考失利后是怎样走出来的?

高考失利的时候,我父母陪伴在我身边,他们从来不会用,很多的话语来诉说他们的担心,但是他们一直用行动来鼓励我复读,并且在那一天家里没有多少杂音,每个人做事都静悄悄的,这让我当时非常感动,并且深刻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亲情的本质就是互相包容对方,而且要替对方着想,因为有这样好的家庭,所以我很快从高考失利的状态中走出来,并且勇敢选择了复读。

那一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惨淡的时候,我高考失利,如果是题目很难,那我也认了,但是因为不仔细审题,所以在作文上偏了题,导致一向拿手的语文就开局不利,这种压力导致我后面一直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能是过于痛恨吧,我在屋里哭了很久很久,父母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他们并没有埋怨,而是把门合上,让我一个人哭完。

我很感谢那一个下午,让我在这种很失落的状态中走出来。我想了自己奋斗的这三年,因为一次高考就被全盘否定了,我非常不甘心,并且决定复读。父母知道了我的决定以后,他们欣然接受,哪怕复读很贵,他们依然愿意付钱来供我继续上学,那时的心情非常复杂,我激动恨自己不审题仔细,要感恩父母愿意继续相信我。

就是在这一刻,我比以往都知道了亲情的可贵,这是爱情跟友情都无法替代的。如果全世界还有人能够不求回报爱你,那么肯定是你的家人。我以前一直以为文章里描述的亲情是假的,但是在那一刻,我认为亲情是最宝贵的。我珍惜他们,所以我在下一年非常努力的读书,并且成功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我肯定不会成功。

有意境的文章

这篇《静静的栗园》应当是不错的,很有意境。

静静的栗园 作者:林闻

凌晨出来上岗的时候,大势的雨很快就过去了。断断续续的雨打在枝叶上,啪啪地响着。树叶在雨的拍击下轻轻颤动,雨珠沿叶脉下滑砸在低层的叶面上。叶子次序抖动起来,不等它们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又一滴水从更高处直坠下来。偶尔有棕灰色的小鸟掠过,扑打着翅膀惊叫着,躲向更茂密的另一棵矮树。

我被寒冷的雨的乐曲包围住,仿佛是跌进秋天的一滴音符。这是我来林园打零工的第四个星期。一是为消除高考期间的紧张,以及落榜以来的消沉,二是为筹集对我来说数目可观的复课费。在这里每天负责看管栗园,准备300只鹌鹑的吃喝,还饲养着蚯蚓和大小200只鸭。不管怎样,任务还是艰巨的。尤其像这样的暴天,不得不呼吸着各类粪便难闻的异味。

黑阴阴的云层转为灰亮,果林里到处是窸窸窣窣的声音。细雨密密的倾洒,雨点轻如海边细腻的海沙,刷刷地擦过树叶溅在草帽上。像风行的蚂蚁的脚,树叶轻轻晃两晃便无动静了。这时,盼望的凉凉的早晨才从惺忪中开始。

雨后的栗园,格外清新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晓雾的气息,掺杂着青草和树叶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苦味,和几许残留的栗花的清香。远处的轻烟云雾缭绕,天边一抹深黛色的山峦呈现出愈见清晰的轮廓。不知名的虫的鸣叫,和那些隐藏在高大粗壮的白杨树上的鸟的啁啾,汇为晨的序曲。时而婉转,时而跌宕,有若淙淙小溪流水,有若宽厚的山野风,欢畅而热烈,恬静而充满幻想。这将是一个明朗的早晨。

太阳还没有跃上天空,越来越浓重的猩红正透过树林的缝隙从东方渗过来,像大海的海水不断地漫上松软的海滩。近旁的树木掩映在迷离的晨晖之中,苍翠挺拨。从空隙到空隙处处充盈着丰满的水汽,林地宛若刚泼弄的一幅水墨,墨汁从纸上直侵鼻孔入你的胸肺,心旷神怡。

光线先是稀疏地从叶子中间滑过来,细细的柔柔的,是淡**的丝绦直垂树梢。阳光的流量不时高涨,最后形成斜泻地面的红黄叠印的光柱,它的到来那样无可推卸,地面大片大片让出空地,阳光便在那上面淌泄光斑,亮亮的向周围扩散。紧接着,树叶明亮起来,树叶上密布的水珠明亮起来,太阳开始射出耀眼的光芒。雾的缤纷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树干间横布的蜘蛛网一闪一闪,似乎有幸作了阳光用来弹奏的琴弦。代替它发声的,便是那些响亮、清脆的鸟叫。

柔和的秋光紧紧裹住我,静静的栗园移荡着余梦的光辉。洗过的树更加干净碧绿,叶面晶亮诱人。蓬松的栗篷丰腴多姿,伸展的软刺间缀满浑圆的晶体,白中透亮像一树淡绿色的刺猬。我和这世界肩并肩在一起,不渺小也不伟大,心灵与自然完好相融,是多么幸福地吸吮着大自然的恩赐,吸吮着十八岁单纯清澈的思想。我和它们一起起伏,在早晨的怀抱中自由蒸腾,意念随微凉的风飘去,直冲霄汉。

潮湿的气息远远遁逃了,林子里静悄悄。树叶忽而有轻微的划动,也只是瞬间就停止下来。草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明亮的光环,扩大开去,草的形象便第一次那么美丽而温情。向前伸延的蔓,是它们以热情等待你也伸出真诚的一双娇柔的素手。它那样纤细,天真,让你无法拒绝,你便亲切地凝视和祝福它们。

是的,被人怀念或怀念人是相互幸福的。静静的呼吸,默默的应声,只以快乐和微笑面对人生,以乐观和向上带着人生的情趣,假若阴霾与忧愁在灵犀跳跃的笑容内了然,他便快乐,我们便快乐。亲爱的朋友,让我从远方寄赠你以一束花草吧:没有色彩的炫目,没有香味的取悦;它普通,在丛草密生的灌木林,在矮树的山坡上;不要冷眼它的贫寒,它的情谊冰清玉洁,纵使哪一日凋谢成灰。它来自深沉的大自然的深沉之爱。

这样的时刻,祝你愉快。

上午割草的空当我复习英语,翻阅译本唐诗。先默记摩诘的两首状景诗,诗境和我雨后的心境非常吻合。读到太白的诗“行路难,多歧路”时我便怅然了一秒钟,嘴里赶快诵起他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进棚屋给鸟喂了第四遍水,把鸭子赶到栗园深处的草丛。

林子里没有风,只有我走动时水靴发出的吱嘎吱嘎的声响。褐色的坚果从树顶开裂的篷包里落下来,滑入树下的豆秧中间,豆茎便摇晃起来。

中午的天空高而深远,宽阔而强健。天的底色一味湛蓝,如烟变幻的云涌来涌去,层次十分鲜明。白和蓝在天空是多么奇妙的组合呵,忽而白色流向蓝色,忽而蓝色拥抱白色,它们一起向秋天流动,向我此时此刻无边的遐思里流动。在心的世界里停下来,又那样美好地随人化梦,缥若仙境。

陶醉在如此色彩分明的天空,忘却忧郁的存在,忘却一切愁苦的境遇,一抛胸中的块垒,不亦乐乎!仿佛处处是理解与倾诉、祝愿与期待的流露。在我的感觉里,天空更像深远的大漠,丝丝缕缕的白云是大漠深处的皱褶。我凝望着它,思想着。我像在上面赤足行走,手提艳丽的红靴。它是那样缈远,神秘莫测,它又那样切近,仿佛在你的耳畔低语。我在天空里,我深知;天空在我的思虑中,天无须知。我只感觉自然真实赐予的幸福,我的心为它激动,脚步为它伫留,思绪随它飞舞,瞬间便像是拥有了整个的天空大地,自我化为乌有。而幻想和无垠的思维,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天空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活与世界手拉手系满爱恋的庞博,我愿与之同乐。

在距我不远的地方,若小猫一样无声无息的,那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花斑啄木鸟。它的双脚在地面上灵巧地蹦跳,不停用喙四处啄着。它那全身光滑的羽毛像披了一块彩色绝伦的丝绸缎子,花纹在身子的跳跃下一隐一现,两颗旋转的眼珠显示出十足的机灵。头上的翎羽伸展开来,好漂亮的一面玲珑小扇!它打开了,又合拢,又打开来,随着头部一颤一颤。这情景大大精彩于我从前见到过的美术。我被它吸引住,它向前我也向前,蹑手蹑脚地跟在它后面挪动。忽然,它倏地振翅腾起,飞上前面的树干只轻轻一停,很快,便头也不回地飞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搜寻着它的背影和它带来的新奇的快慰。继尔,重又坐在黄瓜架旁欣赏起屠格涅夫的作品。

整个下午除了喂鸟,余下的时间我都和鸭子一起度过。其间它们休息了两次,剩下都在散步和吃草。四点钟,我把它们圈到带喷头的水池里,它们便争着淋浴和游泳。我剁好草料和上玉米面,作为它们晚上的便餐。

黄昏过后,潮湿的雾气又重新进园。被笼罩的果林变得模糊不清,像深居神秘的深林。树叶和草的界线互相淹没,树干和深色的栅栏混杂交错。

草丛里,蟋蟀的鸣叫从不间断。响彻你的耳鼓,扰乱你的思绪,那倒也好;我边猜想着那只美丽而多情的蟋蟀,是怎样呼唤着它的情感,那样高昂地、节奏爽朗地,腹部跟随明快的唱词一附一和。属于它们,夜晚便是幸福和自由所在。它们可以一直唱下去,唱到破晓,唱到太阳爬到高高的杨树梢。

心情高兴时,愿它伴我神思;烦闷的时候,也会像恶人一样诅咒它们。在我并非恶意的咒骂声中,它们继续唱着,并不打算把别人不懂的但它们自认为美而动听的曲调停下来。或许,它们认为没有必要的。如果是,我倒也觉着没必要的。

劳神的鸟和鸭子都沉入安静。这里是北方,祝愿它们每夜一个好梦。

天迅速全黑了,九月的白昼越来越短,空气伴着阴凉的晚露冷而湿重。皮肤凉凉的,衣服的潮气粘在身上。风袭进衣领浑身打颤,让人感觉着更深的秋天快要到了。那时一切的叶子都会飘落,像脚走过那样悄无声息。当它们再次浓绿,而那种落叶依然会离去的凄凉的感觉也会再来。生活的苦难可以毁灭一个人,使之陷入绝境不可自拔,但倘若长得顽强,苦难便是为你腾飞淬砺翅膀。它让一个人坚韧地成长起来,贫寒和白洁地成长起来,更大的风雨也只能加增他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不可摧毁。或许,生活也是人对自身的一种战斗吧?

在黑暗的林间,我加快迈着步伐沿走熟的小路穿越林子,踏在草丛和树的落叶上嚓嚓回响。粗糙的树叠叠印印影影绰绰,有各种动物的形态,它们在黑暗中用凶狠的眼睛注视着,要朝你扑来;有各种人形,丑陋的,温柔的,都默不作声地瞠目而视,仿若只要一声令下,它们即会把你吞噬。夜,黑魆魆(hei xu xu)的夜,好像有很多瘆人的鬼的影子在里面隐着可恶的身子。

传来果子脱落砸地的声音,伴着树叶子哗楞楞一阵响,让人不知觉间攥紧拳头。其实周围是安谧的,清香的梨树和苹果树簇拥着栗园,来接班的老人已在果铺旁抽烟。那里有一盏淡**的提灯,看见亮光,深吸一口气心就松驰下来。

我对自己赋予的意义远远超出自己仅仅是个女孩子的范围。我想,生活就是这样以不同的方式造就人吧,不管前进,回顾,它都有自己的航向和历程。或许,想解释自己,接近自己,真正融于生活,便唯有走进苦难和劳累,怀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而没有更好的途径摆脱和完善自己。但仅劳动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天空嵌上了星星的宝石。繁星啊,让你们热烈的夜晚也属于我吧!我不惧怕黑暗,我会沿着你们的路途攀援而上,在岌岌的险崖,哪里最黑暗和寒冷,我便在哪里发出最亮的光,那是我的生命所在。繁星啊,爱我的,我们不是无可奈何!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走出树木林立的栗园,望见了又窄又细发红的月牙。

作者简介:林闻 (1971~) 原名王晓艳,满族,河北遵化人。1989年高中毕业,两次高考均未考取大学。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散文《静静的栗园》获河北省第三届金牛文学奖,散文集《洗澡的麻雀》获河北省2003年度十佳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

推荐理由:《静静的栗园》作于林闻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几乎是一口气“安安静静地写了将近四千字”的散文练笔之作。文章情节并不复杂,全文按时间顺序描绘了作者辛勤劳动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散文不止绘声绘色地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光色,也令读者深切地体味到作者那一缕缕融于自然的奇丽思绪。一个失意而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憧憬的少女心灵透视了自然,使她笔下的栗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蕴藏着锲而不舍的内心独白和单纯又复杂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