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高考赋分吗

2.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2020高考改革山东_山东21年高考改革

不一样, 有人说为什么高考试卷不能统一,其实主要是维护教育公平来指定的方案,各个省份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差异,各地区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假如高考试卷统一的话,对经济以及教育落后的地区是不公平的,据了解,自2020年起,山东使用新高考全国卷。

2020年河北高考使用全国Ⅰ卷,即新课标一卷,全国乙卷,一卷一般比二卷难一些。

2020年分为全国甲卷(全国卷Ⅱ),全国乙卷(全国卷Ⅰ)和全国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高考全国卷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据了解,全国共有九套试卷,根据地区的不同分为: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江苏卷、海南卷等九套试卷,而不同的试卷难度不一样。

全国一卷包括: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等十个省份;全国二卷包括: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等十个省市;全国三卷包括: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等四个省份。

河北高考改革政策:

启动时间:2018年入学高一新生

实施时间:2021年

1、启动时间。充分借鉴试点省市的改革经验,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

2、深化统一考试科目改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自2021年开始,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按等级赋分。

3、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对选考科目范围提出要求,最多不超过3门。

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等学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或专业)。高等学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科目要求应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

山东高考赋分吗

继上海、浙江之后,山东省成为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由数学、语文、外语三个科目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的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就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六个学科中进行选择了。那么学生应该如何选择科目好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 2020年整体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

根据方案,山东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

2. 高考将采取3+3模式 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

3. 取消文理分科

“3+3”模式中的第二个“3”是指3门选考科目,对于选考科目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任意选择3科进行等级考试。

这意味着,新高考后不再有目前文综和理综的固定科目组合,考生可以打破文理科的界限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考试也由相同科目的竞争转换为了特长科目的竞争。

4. 高考总分750由语数外+三门等级考试成绩构成

考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5.英语听力有2次考试机会

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在6月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6.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应参加合格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需参加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成绩原始分为100分,按照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合格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学生对等级科目的选择有条件限制:一是不得将达不到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要求的科目作为等级考科目;二是要考虑自己选择的等级考科目能否满足高校对专业选科的要求。

7.2020年起实行“专业(类)+学校”招生录取新方式

与以前 “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相比,改革后,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

8.2020年建立“两依据,一参考” 招生录取机制

自2020年起,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机制。

统一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学生自选的3门学科“等级考”成绩组成;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9.“6”选“3”怎么选才好?

首先,学生选择高考考试科目可以从自己的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兴趣是人们学习的一个动力,只有对这个科目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的带劲。现在的高一学生就是新高考全面实行的第一批学生,因此现在的高一学生就应该好好地想想自己到底对于哪个科目感兴趣,就可以优先考虑这些感兴趣的科目了。当然了,有些同学在高二才刚刚接触新知识不久,是很难快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的,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兴趣来选择,或者关注自己上哪些科目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择想这些科目了。

再次,就要对自己的个人“优势”有所了解。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仅仅靠兴趣是不行的,也需要学生自己对于这些科目有“优势”才行,比如一个学生对于化学的一些实验非常感兴趣,但是理科成绩平平,背诵历史等等的记忆能力就很好,这时候就要好好地选择了到底选择兴趣还是特长更好一些了。其实,高考君认为特长比起兴趣更为重要,特长就是学习的一个催化剂,能够让你在特长的科目上学习得更加从容,竞争力也更高。

;

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2023年山东高考赋分。

首先2023年山东高考分数是按照赋分计算。(因为该市属于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在2017年启动到2020年正式实行,所以2023年高考采用的是3+3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等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山东新高考3+3模式总分及各科目分数:总分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六门任意选择3门,采用等级赋分,满分为100分,总分300分。

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哪些?

1、新高考第一批(2个)

首届新高考在2014年启动,其中包括浙江、上海等2省市,而2017年正式实行,采用的是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2、新高考第二批(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在2017年启动,其中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而2020年正式实行,采用的是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3、新高考第三批(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在2018年启动,其中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在2021年正式实行,采用的是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4、新高考第四批(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在2021年启动,其中包括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市,在2024年正式实行,采用的是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5、新高考第五批(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在2022年启动,其中包括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在2025年正式实行,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 王本中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等文件要求,在教育部指导帮助下,积极借鉴先行试点省市经验,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制定的,2017年启动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

鉴于我曾参与该“试点方案”的调研和论证,现就“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发展与改革启示谈几点看法。

1.“试点方案”关于“总体目标”的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有新意。新就新在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突出的位置,而不将“科学选拔人才”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育之本。只有学生健康成长,才是他们成人、成功、成才之根本。长期以来,教育被“肤浅的公平观”所绑架,乃至造成“唯分论”的错误的公平观。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有教无类”,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因材施教”,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点,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教学、教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试点方案”突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有重大促进作用。

将“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列入“试点方案”的“总体目标”框架中意义深远。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改革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才辈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养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2.“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仅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普通高中”基本定位的阐述。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能力,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育人价值的基本反映。“试点方案”在主要任务中进一步明确“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画龙点睛之笔,更准确地描述了高中教育的现代特征,对高中教育的综合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校长提升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力有积极作用。

3.“试点方案”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明确规定: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在离校二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这一规定既保证了对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底线要求,又有灵活的弹性安排,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克服盲目追求“科科优”的所谓全优式的完美教育。

4.“试点方案”在两依据:统一考试(数、语、外)及等级考试的赋分方式上有重要突破。

根据“试点方案”,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分值均为100分,等级考试的等级计分方法,将参加每个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转换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通过对考试成绩的等级分转换,使不同等级考试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的学业成绩排名顺序不变。

按照这一转换规则,使按照六科总分为依据的招生录取更为科学,避免了等级考试分数赋值及转换中的可能的误差(高等级学生误入低等级,低等级误入高等级)。

5.“试点方案”对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大学招生的使用。

这一评价制度明确了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规定了严格的评价程序。这一规定具有简明的操作性,学生、教师、学校、省级职责清晰,为大学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提供了真实、可信、易用的依据,对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为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试点方案”对招生办法规定为三类:1.统一考试招生;2.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3.综合评价招生,即在中央部属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探索高校多元录取模式,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

“试点方案”的统一考试、自主及综合评价三种招生制度,在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中迈出了一大步,对落实“考、招分离”意义重大。

山东“试点方案”中的五点突破,加之在化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的重大措施:1.完善学校建设规划,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建设;2.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3.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及时调整教师编制,优先保障新建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促进教师交流轮岗;4.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投入,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以资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各市、县落实投资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并强化金融扶持,消除大班额的硬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责任到位,推进管、办、评分离措施有力。加之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期积淀,又是第一批(于2004年开始)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的四省份(山东、广东、海南、宁夏)之一,在开展选修课、综合实践类型的活动、涉及中考改革等方面有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高中校长进一步推行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创造了深厚的基础性条件。山东“试点方案”的五大特点,又有明显的“突破与创新”意义,在广大一线校长、教师的实践中必然会对构建中国特色“招生考试制度”作出贡献。